凝心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2024-04-28 12:11张斌栾明明
甘肃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陇西县政课大思

张斌 栾明明

教育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充分調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学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紧紧围绕学生主体,从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等维度着手,深入挖掘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时代性、创新性,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现思政课的高效化。陇西县第一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党的创新理论深化教育内涵,引导学生坚定信仰,厚植爱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与法治意识,陶冶情操,提升品德修养。坚持“开门”办鲜活的思政课,突出实践、体验、参与,突出全面、完整、综合。以机制保障、平台支撑、文化润心、课程思政、红色教育、活动体验共同构成学校“大思政课”特色,使“大思政课”在青少年这一人生“拔节孕穗期”,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作用,直抵心灵,启迪智慧,引领发展。

着力健全机制保障合作共建育人平台

机制是灵魂、是基础、是保障。陇西县第一中学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育人原则,始终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鼓励为主、以纪律约束为辅”的“三主一辅”工作方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艰苦朴素、遵纪守法和道德教育。建立起德育工作的“两机制三体系一网络”,即以书记、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具体负责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委+年级支部+党员骨干+全体师生”的党建运行和思政教育机制,突出党建引领,着眼党教融合。形成“党委-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学生,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科任教师-学生”三条德育工作体系,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体系在德育工作中的机制优势,发挥各学科课程思政作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构成德育网络,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形成合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学校合作共建和充分利用“大思政课”平台,为实施“大思政课”提供有效支撑。

2023年12月2日,兰州大学“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陇西县第一中学)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鹏杰,兰州战役纪念馆原馆长、甘肃省首批“大思政课”指导专家瓮志义等思政课教育专家出席活动。陇西县第一中学全体师生现场参加了揭牌仪式。兰州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晓莉以“直面时代,起而行之”为题,以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为主线,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特点,阐释了对“怎样培养人”重大命题的思考,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寄语:一是行百里者半九十——铭记昨天的苦难辉煌;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三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学校还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陇西县“同上一堂思政课”平台资源,建设完善“共青团陇西县委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站”“陇西县国防教育示范点”“陇西县德育示范校”等校内思政教育平台,挖掘发挥线上线下各平台协同育人功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成效更加突出。

课程思政完整育人实践活动助力成长

学校注重发挥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落实完整教育目标。

“我来自陇西一中高一(16)班,我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太阳,都能发光发亮,而属于我的发光点就是我的性格,开朗、阳光,我相信,我可以展翅高飞!”

“我们正青春,只要志存高远、保持自律并持之以恒,梦想就一定能实现。趁年轻,全力以赴吧!”

……

演讲流畅优美,气氛紧张热烈,这是学校2021级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精心筹划的演讲大赛决赛现场。决赛的主题为“青春年华,奋力拼搏”。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提高英语学习技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英语美文诵读、影视作品配音、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文化周等,这样的活动,学校英语各备课组每届都会举行,寓教于言、寓教于演,课程思政的价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同向共进的工作体系、资源体系、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语文课教学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语文教研组举办“满天星作文大赛”,以文化人。思政课将建党精神、党史知识、红色经典融入教学,铸魂育人。地理教研组组织学生前往陇西县气象局开展以“探天地风云变幻,解地球气象密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高二物理备课组组织学生到国家电网文峰变电站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思政课”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肯定自我,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2023年11月26日上午,晨光初照,青春洋溢。共青团陇西县委联合陇西县第一中学举行了以“奋进新时代青春向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中学生18岁成人礼仪式。升国旗奏国歌,校长寄语,成人宣誓,签名留念,步入成人门,活动充满庄重的仪式感。这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进一步激发一中学子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跨入社会后,继续健康成长,真正成为具有爱国心、责任心、求真创新精神、现代公民人格的一代新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大思政课”的实践性,体现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学校各支部、各处室、各部门、各年级、各学科都组织开展各类实践育人活动。“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争做新时代担当有为好少年——陇西一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比赛”、涵盖多个领域内容丰富的高一高二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一年一度的文化体育艺术节、每年新生军训和往返10公里的独步拉练、校园心理健康日和心理剧表演、物理课教学变电站研学活动、以“探秘风云变化展现气象魅力”为主题的地理研学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雷锋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各类社团活动等,通过大量实践活动充分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性,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成长。

文化润心薪火相传凝聚成长精神力量

学校坚持以文化滋润学生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格。

把历史文化课堂搬到博物馆,是学校语文课教学的一大亮点。2023年10月30日,学校高一年级1100余名师生走进陇西县博物馆,开展了解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活动分为参观展览和现场教学两个部分。师生们有序分组,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走进《陇西历史文明展》《奇珍万象·陇西县博物馆杂项文物展》《慎终追远——李氏文化专题展》《李氏族谱陈列展》等展区,了解了陇西这片承载了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的悠久历史。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知晓了渭水之畔孕育了灿烂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文明之光,走进了秦昭王长城遗址,感受了璀璨的汉唐遗珍……体会了千百年来家乡人民的智慧与勇敢。同学们细致观察、认真聆听,被一件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所触动。

学校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帜、育新人,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培育优秀文化人格。

“四校三风”(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风、教风、学风)学校文化精神教育,开展名家书画进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班级校园文化墙展示,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把语文课堂搬到博物馆,利用课内外、校内外文化资源,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积极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学校“大思政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白云悠悠含悲意,杨柳依依动哀情”。2023年4月4日下午,以“赓续·弘扬”为主题的陇西县第一中学2023年清明英烈墓祭扫活动在陇西县仁寿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陇西县第一中学党委、政教處、团委负责人和各支部委员以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此次英烈墓祭扫活动。来到烈士陵园,在巍然屹立的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师生满怀敬仰,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结合重大时间节点,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庆“国庆”唱红歌、学雷锋活动、听老兵讲红色故事、我为祖国升国旗等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共产党人如何用钢铁般的意志坚守信仰,让学生们知道正是这样一群有坚定信仰的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才让我们拥有了今天美好的生活,革命先辈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始终是引领、鼓舞、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的时代赋予思政课新的使命和新的时代面貌。善用“大思政课”,延伸思政课堂界域、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融小我于大我,胸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英才辈出,报国荣校,将使陇西县第一中学“培养健康人、知识人、道德人、文化人,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宗旨得到充分彰显,使“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绿色校园”等荣誉奖牌更加耀眼。

编辑:阎韵竹

猜你喜欢
陇西县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实施策略——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共享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陇西县巩昌幼儿园实施集团化办园探索为例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陇西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