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技术实践

2024-04-28 20:47:20李江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染病布鲁氏菌猪舍

杨 通,李江海

(1.玉溪市新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400;2.玉溪市新平县者竜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408)

猪布鲁氏菌病,是人兽共患病,不仅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还影响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一定要加以重视,积极运用和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1 流行病学

猪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具有不同的类型,不但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甚至会感染人类。猪布鲁氏菌病会感染各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因其主要侵害生殖系统,所以小猪症状不明显。接近性成熟期的生猪感染概率极高,该病会对妊娠期母猪和种猪造成严重危害。妊娠期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公猪染病后表现不育。而仔猪和年龄较大的生猪对此类疾病的抵抗行较强,此类病症不显著。患病猪可以通过尿液、猪粪、胎衣、流产胎儿、以及分泌物等把病菌排出体外。对饲料以及饮用水的安全性造成污染,对其消化道、呼吸系统、结膜等组织造成危害。布氏杆菌可以通过吸血虫传播,甚至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布鲁氏菌病可以通过生殖道传染。该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繁殖期呈现区域流行特点。新疫区常呈急性暴发,老疫区发病较轻。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后会寄居在淋巴结上,然后随着血液流向其他器官。布鲁氏菌可以在细胞中长时间生存,并进行大量繁殖,菌体外特殊蛋白外衣可保护其免受吞噬细胞吞噬。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猪布鲁氏菌在生猪群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快,传染性较低,但是由于其是细胞内寄生菌,一旦染病以后会长时间携带病菌,当生猪养殖环境较差或是受到应激刺激时,会继续向外排出病菌,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发病。

2 临床表现

母猪感染布鲁氏菌病以后会出现流产,产后2 d 左右阴道会向外渗血。妊娠期母猪染病会造成胎儿畸形或产出死胎;哺乳期母猪染病后会引发仔猪死亡,产仔数量降低、甚至是绝种。该病主要发生于妊娠4~12 周母猪,部分妊娠母猪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继而突然暴发,会对母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妊娠母猪流产的猪胎主要为死胎,需要利用刮宫手术把滞留在子宫内的坏死组织取出,然后用生理盐水对其进行有效冲洗,利用无菌棉球将血污擦拭干净。如果继发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感染,需要采取抗菌消炎措施,同时要加强日常的卫生防疫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到猪群体内,以便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概率和传播风险,提升生猪养殖效益。

3 诊断依据

兽医可以根据感染猪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果实验检查结果呈阳性可确诊为布鲁氏菌病,可用荧光定量PCR 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若血清中布鲁氏菌抗原呈阳性反应,则代表其感染布鲁氏菌病,同时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治疗手段。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与猪细小病毒病、呼吸综合征、猪弓形体病相应,应注意区别。猪呼吸综合征通常是指生猪染病后会出现急性或是亚急性感染而发病,细小病毒和猪弓形体病一般会表现出精神低迷或体型消瘦等病症,部分生猪会表现出腹痛、腹泻、便秘等病症。

4 防控措施

4.1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加强养猪场的卫生防疫是生猪养殖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各类疾病的侵袭会给养猪生产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养猪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会大大降低各种疾病发生的几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地方种猪的保护力度,也制定了一系列畜禽品种保护目录,从而保护了我国地方种猪的优良特性,在生产优质猪肉的同时,也提升了疫病的防控力度。养殖场应根据各传染病不同的发生流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和危害。例如,猪布鲁氏菌病应以预防接种为重点,采取包括“养、防、检、治”等多个环节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使其达到最佳的防疫效果。

4.2 加强疫病预防宣传力度 有关部门在对布鲁氏菌病防控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疫病防控知识,同时利用多种信息渠道开展知识宣传工作,让养殖户对布鲁氏菌病有正确的认知,特别是对养猪人员开展宣传活动,因为其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概率较高。可以通过基层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宣传管理,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养殖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自我防护意识,帮助养殖人员养成优良的养殖习惯,从根源上降低布鲁氏菌病的传播效率。

4.3 严格消毒 养殖人员需要对猪舍进行全面清洗和杀菌消毒,主要利用苏尔菌清和百毒灵消毒药物,在猪舍中全面喷洒消毒液,并通风晾干,然后再对生猪进行喂食。一旦发现疑似病例,需要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然后根据病症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防治手段,确保生产区域和猪舍消毒池中的消毒液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养殖人员需要对猪舍中的垫草、污水等进行及时清理,确保养殖场维持干净卫生的状态。对养殖场周边的环境定期清扫,以便把病原体和虫卵彻底消灭掉,避免疫病大范围传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给有关部门。

4.4 控制和阻断传播途径 养殖人员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对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进行管控和阻断。生猪一旦出现流产现象,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其生活过的区域进行严格消毒,把流产的胎衣和死胎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做出科学的诊断。比如病猪确诊为布鲁氏菌病,需要把猪舍中的粪便彻底清除,对没有染病的生猪群需要加强疫病防控力度,把自繁自养作为良好的养殖管理模式。如果要从外面引进种猪,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在此阶段要进行多次布鲁氏检测,当2 次检测结果呈现阴性时,才能混群饲养。为防止交配传播该病,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繁育在选取冻精、胚胎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疫管理。平时要对水槽、饲料槽等进行全面的消毒。

4.5 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净化管理 若猪场内出现染病群体,则需对其隔离治疗。并按照免疫原则对其生活环境严格消毒,对母猪产出的死胎等进行血清学检测。如果确诊已经染病,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进行大面积的消毒。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开展相关的免疫检测和监控工作,对饲养环境进行全面的净化管理,对布鲁氏菌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动态检测。如果发现病猪需要对生活环境彻底消毒,对公共用具进行消毒管理,要避免一次性用具的反复利用。

4.6 药物预防及治疗 对于母猪可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土霉素粉剂和链霉素溶液,连用3 d。仔猪出生后可肌肉注射0.5%氯化钠注射液以及庆大霉素等,以降低该病发生率。常用治疗药物有土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要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量,避免生猪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此外可以利用中草药治疗,利用50 g 川芎、30 g 黄芪、15 g 防风和白术等中草药,将其和土霉素进行混合使用。此外可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制剂,提升猪群的免疫抵抗力,比如乳酸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粉,可以对猪肠胃环境进行有效改善,降低生猪的发病率。

4.7 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式,养殖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制定科学的免疫流程,适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猪的抗病能力,从源头上阻断疫病的传播。(1)饲养人员要做好基础性的免疫工作,包含布鲁氏菌病弱毒冻干活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等。(2)春秋时节温度变化较大,发生疫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要提前接种疫苗。比如,部分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通过采取完善的免疫方案,可以取得优良的防治效果。对布病的发生和蔓延进行阻断。(3)饲养户需要对国内外布鲁氏菌病的防治信息进行密切关注,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更新,以便掌握专业技能,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在对猪布鲁氏菌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基因工程疫苗,不但可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同时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收益。

4.8 加强养殖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控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途径。养殖人员要树立科学防控的饲养理念,贯彻落实各项生物安全防护手段,保证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养殖档案制度,对生猪养殖数量、表现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的病原诊断提供可靠数据。其次,需要规范引种行为,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最后,避免把餐厨杂物喂食给生猪,降低疫病的传播风险。

猜你喜欢
染病布鲁氏菌猪舍
偶感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爱 情
诗选刊(2016年9期)2016-11-26 13:47:43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3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猪业科学(2015年6期)2015-12-26 13:00:06
食饵染病生态流行病系统的稳定性与最优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