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政局 打破社会救助户籍壁垒 提升民生保障温度

2024-04-28 17:26
中国民政 2024年4期
关键词:户籍地居住地南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创新打造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模式,推动低保等社会救助申请实现就近办、简易办、便捷办,进一步提升了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救助申请由户籍地办到居住地办。一是以制度创新为改革破局开路。2020年,南宁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试点地区。南宁市政府修订出台临时救助办法和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印发《开展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规定自治区内户籍对象只要出具在南宁市辖区范围内长期居住的有关证明材料,即可在经常居住地提出低保和临时救助申请。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救助覆盖面,将居住地申办低保对象范围扩展至在南宁市行政区域内居住满6个月的所有困难家庭或个人,彻底打破申请低保等社会救助的地域限制和户籍壁垒。二是以制度整合夯实长效机制。2023年,南宁市再次启动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和收集基层工作建议。在对试点工作文件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推动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从有到优”高质量发展。三是以流程优化提升便民水平。2023年,对居住地申办低保等属地变更流程进行优化,由原来的只能在户籍地提交属地变更申请,变为可在现居住地或户籍地任一区域提出属地变更申请,增加申请渠道,进一步减少群众办事奔波。针对外来流动人口不熟悉本地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的特点,搭建社会救助自助申请平台,群众使用手机登录“南宁数字民政”、“广西社会救助求助”微信公众号或“爱南宁”APP,即可自主提交救助申请。

以部门联动为着力点,救助举措由单项救助变综合施救。依托社会救助局际联席会议,协调民政、医保、住房、教育等部门,对非本地户籍的低保对象实现身份互认,让在居住地享受低保的非本地户籍对象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与本地户籍低保对象享受同等救助待遇,实现同城同身份、同城同待遇,提升困难群众综合救助的含金量。在医疗救助方面,非本地户籍低保对象与本地户籍低保对象获得同等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在教育救助方面,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安排非本地户籍低保家庭子女入学;在住房救助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非本地户籍低保家庭给予实物补贴或货币补贴。

以对象认定为关键点,核查手段由单一查访变多方协同。推进多部门信息共享,拧紧对象认定安全阀。线上,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结合南宁市本地“二次核对”模块,建立涵盖16个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居住地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对,并通过跨省核对的方式获取外省户籍申请对象数据信息,有效提升核对质量。线下,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使用信函索证的方式向申请人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请求协查,提高居住地社会救助对象信息认定的精准性。完善多渠道排查机制,织密主动发现安全网。实施“南宁民政+智慧救助”项目,打造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信息库,由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对信息库中因病、因残、因学等致困群众进行走访排查和动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核实、早救助。出台《社会救助动态管理实施细则》,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救助排查网络,对辖区内流动人口按季度进行分片定期走访,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提高主动发现、应急处置和快速救助能力。

猜你喜欢
户籍地居住地南宁市
Sam’s Family
外来犯罪人群体户籍地空间分布对比研究
——以北京市2005年和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为例
北京市外来犯罪者的户籍地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以2005-2014年入室盗窃犯罪为例
关 公
鸟类居住地
Binturong熊狸
麋鹿&大象
今年我区明确界定高考考生的“农村户籍”
山东:符合条件外来人口可在居住地申请低保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