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对传统“X了”构式的研究着手,运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比较方式,选取“跪了”和“麻了”两个代表构式,深入分析了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句法、语用和语义特征。得出新兴网络构式“X了”句法位置灵活;更多地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使用于正式语体,多表示言者的主观性评价,而根据语境和在句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主观性语义较传统“X了”构式而言有所增强等特征。提倡针对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研究应跳出传统“反预期语义”的研究视角,转向对其“主观性语义”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兴网络构式;“X了”;“三个平面”理论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5-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5.036
一、引言
(一)“X了”构式研究现状
学界关于“X了”的研究较为广泛,主要从“X了”的虚化和词汇化开始(彭伶楠,2006),到将“X了”作为话语标记研究其语义、语用和句法等方面的功能特征(王巍,2006),以及交际中的逆向应对功能(孙莉、陈彦坤,2015)和对外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田晓涵,2019)。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开始从构式这一层面重新分析语法化的“X了”(张宏国,2020)。研究表明,“X了”类构式大多有以下特征:首先,“X了”类构式的最终形态大多为词义虚化而成的话语标记,句法位置较为灵活;其次,话语标记“X了”类构式有着[+动态][+主观][+适量]的语义特征;最后,“X了”类构式语义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了其反预期和不如意的语义特征上。
(二)新兴网络构式“X了”
新兴网络词语如:“麻了”“醉了”“爱了”“慕了”等,作为网络中的新词新语,因其满足Goldberg(1995)对构式的界定:构式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配对C<Fi,Si>,这一形式与意义的配对高频出现,且构式义不能从构式成分Fi和Si或者其他构式上嚴格推测出来,所以,新兴“X了”可被称为构式。如“麻”,在新华字典(第十二版)中,收录了四个义项:①草本植物;②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③感觉不灵或全部丧失;④表面粗糙。“麻了”的传统用法,是选取了其第二个义项,例如:“我手发麻了。”但新兴网络构式“麻了”,却是对人物或已发生的事物表示无法理喻的无奈感受。如:“我也是麻了,不想多说。”其整体无法拆分,也并不是两个部分的整体相加,所以,符合构式的范畴。同理还有“醉了”“慕了”“酸了”“爱了”“服了”“跪了”“无语了”“没谁了”等。
因新兴网络构式“X了”,更多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使用于正式语体。所以,本文所选取的语料也大多来源于各类社交媒体上普通群众的日常使用,如微博推文、百度网页和bilibili视频标题等。
二、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句法分析
与前人所研究的对象不同,新兴网络构式“X了”不只作为话语标记存在,还有更为确切的实际意义,且句法位置灵活。
例1 麻了!胃疼得打搅了,还和老鼠对视了。忍着痛打老鼠,还没有赶走,真是麻了。(新浪微博)
例2 抖音外卖是否真的赢麻了?(抖音)
例3 酸了酸了!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可以去现场的人!(新浪微博)
例4 他一开口直接唱跪了原唱。(新浪微博)
例5 今天晚上好不容易快赢了,结果又跪了。(新浪微博)
新兴网络构式“X了”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首先,可以放在句首,充当类似语气助词的成分,作为情绪的直接表达和话题的引入,用法类似于另一个网络流行语气词“好家伙”。如例1句首的“麻了”,就是在开篇表示无奈的感情,类似的还有例3的“酸了”,同样是表示非常羡慕的感情。其次,可以放在句中,在致使义动结结构中,作为后一个谓词表示前一个谓词所导致的结果,如例4句中的“跪了”,就表示翻唱歌手唱歌这个行为让原唱“跪了”(表示赞叹)。最后,可以放在句尾,如例1句末的“麻了”,在谓语“是”之后,表达了言者本人对前文所提的已发生事实“忍着痛打老鼠,还没有赶走”的主观“无奈”评述。也可以单独作为谓语放于句尾,作为对事件结果和性质的客观描述,如例5的“跪了”,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推测出,在这里特指游戏输了的意思。
除了作为句子的组成成分单独使用外,新兴网络构式“X了”还可以作为类似于黏着语素的唯补词(即作可能补语紧附于动词且不能扩展)[1],表示前面述语的程度描述,如例2中的“麻了”,就紧附于动词“赢”作补语表示“赢”的程度大的含义。
三、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语用分析
(一)语用范畴
传统“X了”构式研究中的大部分对象已经逐渐形成固定搭配进入日常的言语使用且得到了书面的正式采纳。如“算了”,其“作罢,不再提起”的语义,已经作为“算”的义项被正式收录进了《新华字典》 (第十二版)。同时也被大量运用于文学作品中,如:“他对剃头师傅说:‘一个剃头匠,怎么穿得这样洋里洋气的?算了,算了,快到下屋去给他们剃头吧!”(马识途《夜谭十记》)而新兴网络构式“X了”,更多地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使用于正式语体。
(二)语用特征
吴为善(2016)认为构式的话语功能主要有主观量评价、感受性评价和消极义评价。而沈家煊(2002)则解释“主观性”是在话语表达过程中所含有的“自我”的表现成分。而新兴网络构式“X了”一个最为突出的语用功能,就是主观性评价表述功能。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主观性评价表述功能类别有很多,根据其上下语境和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同一构式可能会彰显不同的作用,例如“跪了”。“跪了”本是由实义动词“跪”和表完成体助词“了”所组成的,表示“跪”这个动作已经完成或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如:“继承人为求前妻签字,跪了大半夜也没得到首肯。”(百度网页)但新兴网络构式“跪了”则多用于表示言者的主观性评价,根据语境和在句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
1.赞赏功能
例6 烤冷面臭豆腐真的是好吃跪了。(新浪微博)
例7 当《River Flows In You》遇上《暮光之城》,触碰人的心弦,横竖我是三秒就给跪了。(说说控)
以上例子分别表示对食物味道的主观赞美,对视频和所选音乐适配度的夸张性主观肯定。
2.讽刺功能
例8 这匹配老哥什么操作,真的坑人,我简直跪了!(新浪微博)
例9 这女孩的照骗技术太“强”了,我直接跪了!(新浪新闻)
“跪了”的讽刺功能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以上例子分别表示对游戏中匹配到队友的不满,和对网恋女孩“照骗”行为的讽刺。
3.祈使功能
例10 谁能把我按在桌子前写论文,我给Ta跪了!(新浪微博)
例11 求求我的生物书星期一之前一定要到,跪了跪了!(新浪微博)
“跪了”的祈使功能需要结合语境来分辨,前后文中一般会出现说话人的愿望和期盼,伴随着一定的强调语气和感叹号的使用。以上例子分别表示对有人监督自己写论文的期望和对于生物书到来的期盼。
4.陈述功能
例12 我今晚排位又跪了。(新浪微博)
例13 今天晚上好不容易快赢了,结果又跪了。(新浪微博)
例14 今年的六级考试我又跪了。(新浪微博)
“跪了”的陈述功能一般位于句中或句末,特指竞技类游戏、比赛和活动等输了,也可以引申为失败的意思。以上例子分别表示打游戏输了和六级英语考试的失败。
5.强调功能
例15 跪了跪了!不愧是大神!(百度网页)
例16 跪了!还可以这样玩!(bilibili视频标题)
“跪了”的强调功能即作为语气词或发语词引出主题或强调情感态度。以上例子分别是对网页新闻内容和视频内容的强调。因为“跪了”兼具赞赏和讽刺功能,所以,在点进浏览之前并不能确认作者态度是褒或贬。这里仅作为强调视频内容来理解,利用一词多评述功能的特征,成为视频标题引流的手段。
四、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语义分析
在以往的研究中 “X了”构式的词汇化和虚化的倾向较为明显,绝大部分构式在句子中充当话语标记的使用较为频繁,其实义特征雖仍有差别,但整体实义已较为不明。例如“坏了”的最初实义本指“使房屋倒塌”,如:“如狄仁杰只留吴太伯伍子胥庙,坏了许多庙。”(黎靖德《朱子语类》)而后意义泛化为“V坏了”这一结构中的程度补语,如“伤坏了心”“吓坏了”,最后才泛化为话语标记表示“说话人对于反预期状况做持有的意外或幽默调侃的态度”[3]。而根据构式的定义,构式化的等级可以由构式意义不可预测性的难易程度,以及语言结构的凝固性来确定。所以可以说,到了话语标记这个阶段,才真正实现了等级较高,较为彻底的构式化。而作为话语标记的“X了”类构式,因其口语化、经济化以及情感表述的特征,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
新兴网络构式“X了”,同样存在着类似的构式化路径,如上文所提到的“跪了”:首先是不属于构式,表示“跪”这一动作已完成或持续很长时间的谓语。其次是作为谓词性成分,表示客观事实的失败或比赛输了的“跪了”构式。接着作为谓词性成分或补语,表示说话人赞赏、讽刺和祈使的主观态度。最后作为语气词(话语标记),放句首起强调作用,表达强烈感情(褒/贬)。总结下来,网络新兴构式“跪了”的构式化路径大致如下:
跪了(非构式谓语)——跪了(构式谓语,表失败或输了) ——跪了(构式谓语/补语,表赞赏、讽刺或歧视的主观态度) ——跪了(话语标记构式,放句首起强调作用,表达说话人的强烈感情)。可以看出“跪了”构式随着构式化的逐步深入,说话者的评述的主观性也逐渐加强。除了“跪了”以外,“麻了”(“腿麻了” —— “我麻了” —— “赢麻了” —— “麻了,我论文还没写完”)也基本遵循类似的构式化规律。但是,还有部分新兴网络构式,并没有经历如此复杂的演变,如部分“V/VP了”构式,如“慕了”“爱了”“无语了”“没谁了”;部分“N了”构式,如“柠檬了”“佛了”;部分“A了”构式,如“酸了”“醉了”等。这些构式虽然在网络上也有使用,但使用频率和应用的广泛度以及在句法使用中的灵活性,远不如上文所提的“麻了”和“跪了”,所以并没有经历较完整的演变过程。
总体而言,对于传统“X了”类构式来说,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发展并没有太长的历时演变过程,所以从非构式的原义开始,每个阶段都在网络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较普遍的运用。
五、总结
新兴网络构式“X了”句法位置灵活,更多地使用于网络和口语,很少使用于正式语体,多表示言者的主观性评价,而根据语境和在句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其功能也不相同;其主观性语义较传统“X了”构式而言表现出有所增强的特征。由此可见,针对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研究应跳出传统“反预期语义”的研究视角,重点选择其“主观性语义”的特征进行研究。
传统“X了”构式研究的语义重点,往往集中于“X了”构式中形成话语标记的那几个有代表的构式,如,“坏了”“完了”“糟了”“惨了”“得了”“算了”“行了”“好了”等。其中,这些构式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反预期]。《构式化与构式化等级——基于反预期类“X了”构式的考察》(张宏国,2020)、《话语标记“X了”的逆向应对功能探讨》(孙莉、陈彦坤,2015)《不如意话语标记“X了”研究》(韩风敬,2016)等文献都着重探讨了这个特征。[+反预期]这一语义特征是从语境和语用上推测出来的,一般来说使用上述所列的“X了”构式,在语言交际和篇章结构中都包含着后说话人对前说话人预期想法的逆向应对,例如劝阻、否定、让步等功能。
但是网络新兴构式的语义研究焦点或许不再放在“反预期”上,而应该放在“主观性”上。首先,从情感色彩上看,新兴网络构式“X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表达情感较为消极的构式,如“麻了”“无语了”;二类是表达情感较为积极的构式,如“慕了”“爱了”;三类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决定褒贬色彩的构式,如“跪了”“酸了”“没谁了”。所以,从情感色彩的角度上看,网络新兴构式比以往所研究的“X了”构式,语义更为复杂多样。从语篇衔接的角度上看,传统“X了”构式往往位于整个语篇的衔接位置,即是一轮交际对话中的应对方。如果是作为发起方的开头,也一定有前文或众人皆知的事物背景作为提要。如:
例17 志國:行了,和平,折腾一天了,早点儿休息,让大家也都睡吧!
和平:不!还是都送送我吧! 我一会儿就走——现在几点了?( 《我爱我家》)
“行了”哪怕位于话轮的开端位置,也是对“和平折腾一天”这件事情的主观反应,需要有话语交际的发起人或触发事件。但新兴网络构式“X了”作为话语标记放在句首时,往往是作为语气词表示强调,吸引关注,或者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可以作为话语发起的句首,开始发起人的讲述或者引出话语讨论的主题,这是主观性增强的表现,也是新兴网络构式“X了”的共同特征。而[+反预期]这一语义特征,不再成为构式统一且自带的语义特征,是否具有[+反预期]的语义,只能应结合语境来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1]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1994,(03):23-27.
[2]张宏国.“X了”构式的三个平面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03):59-62.
[3]张宏国.构式化与构式化等级——基于反预期类“X了”构式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4(01):91-99.
[4]储超前.“X了”类话语标记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5]陈彦坤,孙莉.话语标记“X了”的让步功能及语篇特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02):91-96.
[6]孙莉,陈彦坤.话语标记“X了”的逆向应对功能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05):64-71.
[7]解亚娜.现代汉语“X了”组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8]方环海,刘继磊,赵鸣.“X了”的虚化问题——以“完了”的个案研究为例[J].汉语学习,2007,(03):20-25.
[9]彭伶楠.现代汉语双音词“X了”的虚化与词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10]莫茜茜.新兴构式“我X了”的探析[J].汉字文化,
2020,(S2):12-15.
作者简介:
徐之韵,女,仡佬族,重庆渝中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