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联动研试题 纵横交织成体系

2024-04-27 23:30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线答题题型

郭 伟

(广州市番禺区教师发展中心)

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我们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二轮复习中,要做好三大方面的备考,一是认真研磨高考题,用“三线”要求精心选择练习题;二是在试题的练习中完成答题思维建模,总结答题规律;三是在通史复习的基础上,开展专题史的复习,做到纵向与横向结合,交织成知识网络。

一、“三线”联动,选好试题

三线,即“核心价值是金线,能力素养是银线,情境载体是串联线”。高考试题都具有“三线”特征,试题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紧扣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是银线”是指对考生在学习掌握、实践探索以及运用相关思维方法等方面能力的考查;“情境载体是串联线”是指通过设计实践情境和学习情境,实现对考生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情境试题要求考生由“解题”转向“解决问题”,有助于人才的选拔。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的命题理论体系和“三线”联动,一线师生可以精准地选择练习题:能否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能否考查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有陌生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标准来衡量,有一些试题完全可以摒弃。此外,“三线”更是命题的原则,作为教师,在原创和改编试题时,要有三问,一问试题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二问它考查了学生的什么能力?三问有怎样的情境?这样的选题和命题,才有针对性。

二、题型建模,提升素养

题型建模,即根据试题类型、内容,对试题进行分析和归类,建立统计模型,从而有效解决问题。题型建模可以看成是有效的应试套路。事实上,题型建模提炼的是答题思路的规律,可以帮助师生理解试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还有助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给予辅导,提升学习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特点来分类建模,总结规律。如选择题大致可分为因果关系类、现象本质类等;主观题可分为背景原因类、比较异同类等;开放题可分为自拟论题类、观点评析类等。通过对试题特点和规律的解析,并辅之以具体实例,学生就能掌握解决各类题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专题构建,纵横交织

二轮复习是升华知识,形成体系的过程,要通过专题教学引领知识重组,选必结合,把分散的史事、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体系之中,形成主干知识网络。如果说历史阶段及阶段特征是纬线,它将每一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有机地横向串联起来,那么专题史就是经线,一个个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角度的专题与各个历史时期相结合,就形成一张知识网络体系。显然二轮复习中需要先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纬线固定下来,否则学生容易在专题史复习中迷失方向。然后师生可以开展专题知识的梳理,如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先按先秦等时期将历史事件和阶段特征作整理与提升,并开展某一历史时期内的小专题复习,等到中国古代史的“通史+小专题”复习完毕,再进行中国古代史的大专题复习,依此类推。

总之,历史的二轮复习需要研磨试题,开展“通史+专题”的深入复习,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内涵,把握历史的脉博,认知历史的规律。

猜你喜欢
三线答题题型
邀你来答题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邀你来答题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把握“三线”激活课 堂教学
江山重工:着力建设“三线”文化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