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太仓高级中学举行的苏州市高中政治课改展示活动,执教了高二《生活与哲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课后感悟颇多,在教学之余将其形成文字,与广大教师共勉。
把握情境线:激活学生兴趣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这一课,重点是第一目中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实质,难点是第二目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主干知识理论性比较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教学难度比较大。若仅单纯依赖枯燥讲授,课堂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笔者备课时想着,再过几天就是2014年的“双十一”(俗称“光棍节”),对比电商的火爆经营额,在江苏范围内存在数量越来越少的传统简易小卖部如临生死大考。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则是无奈冷清,可谓是“赚钱买卖在前头,几家欢喜几家愁。”于是,笔者尝试着以“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为媒介,组合一定的生活元素进行问题创设,营造引人入胜、耐人思考的氛围,将学生引入活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系列情境及以情境为载体的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实现情与境汇、意与象通。
情境一: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设计意图:让学生将网络购物与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对比,感悟网络购物的优势,指出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的不足,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网购还是传统购物,其购买商品、你交钱,我给货的本质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变的只是购买方式。从而引出“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实质”的讲解。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15年、87年、90%这些数字背后的意义所指,感悟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从而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的学习。
情境三:马云的商业模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感悟对阿里巴巴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全球互联网市场上独一无二商业模式,导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的学习。
笔者认为,一节课好不好,关键看脚本好不好。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脚本设计上。情境材料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起导航作用。情境材料要贴近学生,来源生活,要真实、可信,因为“最好的教育是用真实来教育”。此外,情境之间要连贯整体,一气呵成。
把握知识线:引领学生思维
伴随着层层推进的情境的展开,笔者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旨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依据相关情境设置了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及思辨性的探究问题。问题设置轻巧,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求索规律以及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准确表达了问题的指向性,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积极探究。通过环环紧扣的设问,将课堂内容的讲授和知识点的落实做到了自然的推进。
问题设置:①为什么选择网络购物?它有哪些优势?②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根本改变?③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④上述两段话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⑤从哲学角度分析马云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暗合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网络购物的优点,进而引发“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思考,由此得出:无论是网购还是传统购物,其购买商品、你交钱,我给货的本质始终未发生根本改变,变的只是购买方式。导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的讲解。第四问之前有一个过渡,即中国互联网传奇人物马云是怎样带领他创立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由西湖里一叶小舟变成今天一艘电子商务的大航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马云的成功之处,进而将马云的成功和李嘉诚的成功放在一起对比,两人都是成功人物,虽事业的领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特质。让学生关注材料中15年、87年、90%的数字,要求学生思考两段话共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以此引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的学习。第五问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马云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暗合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进而导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可见,“网购、马云、阿里巴巴”活动情境是问题设置的中介和载体,它是为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服务的载体,是联系情境线与知识线的中介。笔者意在通过问题的设置把包含在情境中的知识点一个个挖出来,这样,知识在情境的衬托下通过师生互动有效的达成和实现,随着以上五个问题环环相扣的提出和解决,遵循逻辑思维顺序、严密有序的知识线跃然纸上,本课的重难点、主干知识也清晰呈现。
把握情感线:升华自觉自信
“网购、马云、阿里巴巴”这一条情境线为“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这条知识线起铺垫作用,要落实教材知识,突破这条情境线,实现预定教学任务,则需要一种高效、接地气的学习方式。笔者在组织“情境一”和“情境二”两个教学环节时,分别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和角色模仿等方式。
情境一:网络购物PK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问题设置:①为什么选择网络购物?它有哪些优势?②购物方式不同,“购”的本质是否发生根本改变?③传统简易小卖部购物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在组织这一环节教学时,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对问题①②③以及问题③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组讨论思考,然后进行组别之间的PK较量,让学生在思索、争辩、阐述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后老师对这一环节进行综合评价概括。
情境二: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只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开始。“今天还不能说成功,我们只是站在新的台阶上。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加油从而走得更远。很多人说我们成功了,其实我们离成功还很遥远,我们走过了15年,还有87年……”在组织这一环节教学时,笔者风趣地称某生为马云的关门弟子,让他模仿马云读一遍上述文字。记得当时,该生表现从容,底气十足并富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同学们立马被逗笑了,课堂里洋溢着亲切、幽默、温馨与和谐的气氛。这种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平等对话等形式,增强了学生内心体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生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对于笔者而言,这是一节收获满满的课,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把握了“三线”:情境线、知识线和情感线,做到了“三线”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情境设置中得到内心体验,在解决问题后得到深刻感悟,在合作探究中升华自觉自信。当然,这也是一节不成熟的课,还有很多不足,笔者应该在问题设置的思辨性、情境性中选取一致性,以进一步推敲和完善。
本文是笔者以执教“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例谈关于激活教学,盘活课堂的一些不成熟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