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四忌”与“四要”

2024-04-27 19:02郭德钦秦山龙
创造 2024年2期
关键词:青年干部总书记群众

◆郭德钦 秦山龙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青年干部摆脱调查研究能力的“贫困”,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调查研究“四忌”

(一)忌急于求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青年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认为占有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就可以“烧火”了,结果在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的前提下,求成心切,操之过急,作出错误决策。“三把火”该不该烧,什么时候烧适宜,都要通过详细而周密的调查研究来决定。一是明确目的。带着问题下到基层,有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紧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问题在调查研究中的重要性,强调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牢牢将调查研究的主动权把握在手中,做到明问题。三是分析问题。占有材料只是前提,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才是调查研究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这要求青年干部要对现场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粗浅为深刻、化零散为系统,抓住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材料、线索重点研究分析,抓住本质规律,以点带面,实现整体突破。四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最终归宿。陈云同志曾说:“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他主张调查研究的立足点只能放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只能脚踏实地逐步进行,既要避免把调查研究的重心放在超前化的问题上,又要防止把问题简单化。

(二)忌自以为是

调查研究的态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所持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青年干部基本受过中、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书本知识,但涉世未深,磨炼不足,缺乏经验,容易产生“世人皆睡,唯我独醒”的错觉,以及轻视历史经验的倾向。青年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树立正确的态度,这是做好调查研究的根本条件。只有抱着正确的态度去做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情况,认清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毛泽东告诉我们,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告诫青年干部树立正确的态度就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切忌自以为是。由此可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青年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必备修养。正确的决策都是源于实际而又符合实际的,而最基本而广泛的实际就是广大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因此,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向实际、向群众“取经”。

(三)忌朝令夕改

青年干部由于缺乏经验,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容易听风就是雨,对自己处理问题的办法朝令夕改,归根到底是青年干部在决策前缺乏对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不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是情况明,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先决条件。情况不明,一切无从着手。这就要求青年干部亲自出马、亲自动手去抓第一手材料,“抓”的过程就是同客观事物不断接触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能得到对于实际情况的基础知识;有了这样的基础知识,才能透过事物复杂的表面抓住其本质和内部联系,防止听风即雨。二是决心大。在情况明的前提下,判断别人反映的情况有多大真实可靠性,关系到能否真正做到坚持己见。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期间一直致力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工作,他多次深入基层,实地察看群众的贫困状况,发现在上届地委实施的“齐抓共管”“兴办实体”等举措下,全区脱贫率达87.3%,一部分人已走上富裕道路,这坚定了他继续延续此政策的决心。三是方法对。针对调查研究提出的办法、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效”,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他认为有些青年干部面对别人的质疑,就会对自己处理问题的办法产生疑惑,主要是方法产生的途径不对。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事实如何,而是根据现成的定义来进行推论、演绎,最终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完全脱离实际。正确的方法应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能为民解忧、纾怨、暖心。唯有如此,青年干部面对问题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拿出来的方案才有底气。

(四)忌眼高手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问题,到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到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现实问题,再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调查研究需要紧扣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调查研究的范围之广。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青年干部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好为民谋利的‘小事’,必须像抓‘大事’那样,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之中。”可见,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群众利益无小事,柴米油盐问题对群众来说就是“大事”。这告诫青年干部调查研究无小事,不要因“小事”而不想为,因“大事”而不敢为。要真抓实干,既要围绕为民谋利的“小事”加强调查研究,又要聚焦影响本地本单位社会稳定的“大事”出台相关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做出经得起广大人民群众实践检验的政绩。二是要有战略眼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这要求青年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必须摆脱看不远、想得浅的狭隘思维,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对小事大事都要深入研究、评估,看是否值得做,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取得实效,同时要放眼长远,辩证看待,既求一时之效,又求长远之效,避免出现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情况,力戒眼高手低。

二、调查研究“四要”

(一)为民:调查研究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在地方任职期间,习近平同志每作出一项重大决策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状况,在与群众的交谈中就把情况了解透了。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就要走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群众当作知心朋友,无论是了解情况、制定政策,还是推动工作,都离不开群众路线。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调查研究要始终围绕影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展开,坚持人民群众期盼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就坚决主张什么、解决什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眼睛向下、俯下身子,与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向群众请教,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智慧。调查研究是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通过“身入”和“心入”的调查研究,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群众朋友,把真实情况搞清楚,迈进群众的门槛,走进群众心坎,倾听群众真实声音,作出契合民意、符合民需的决策部署。这要求青年干部要切实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融入调查研究中,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宁德近两年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做得最实在的事就是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方面,搞了许多造福于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二)清廉:调查研究之德

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都决定了要防止贪污腐败现象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的滋生和蔓延。一是自我关。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廉洁奉公。青年干部要自觉接受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在调查研究中面对诱惑不动摇,有一查一,一查到底,使调查研究成为激浊扬清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贪污腐败的“保护伞”。二是人情关。调查研究必然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如果涉及自己的亲朋好友,是刚正不阿,继续深入调查研究,还是因私废公、手下留情?这直接关系到调查研究的最终成效。以上两关,于公于私,都要非过不可。于公,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作为人民的公仆,必须把权力用在为人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切实当好“老百姓的官”。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在调查研究中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作用。于私,这是青年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熟练掌握调查研究基本功的必经过程。只有在调查研究中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真调研、调真研,将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原则、方式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下乡调研,乡亲们送给他一些农产品,即使是青菜、粗粮类的东西,他也坚决不要,为了不伤害乡亲们的感情,他会尽量解释,表示感谢,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克己奉公,为青年干部树立了榜样。在谈及干部基本功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

(三)奉献:调查研究之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事业中,党和国家赋予每个人不同的岗位,条件不一、职责不同。但我们的责任都是一样的,最起码的就是都要有为党、为国、为民作奉献的精神。”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键一环,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还是摸清实际情况的实践角度,都要求青年干部讲奉献,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投入到调查研究工作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批评有些青年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办公讲豪华,坐车讲高档、吃住讲排场,对调查研究环境“挑三拣四”,将本来是为人民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搞成了“作秀式”“盆景式”调研,不仅忘却了调查研究的初衷,背离了党的宗旨,还徒增人民群众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此,青年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真正把调查研究工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不止,调研不息。毛泽东曾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哪里有问题,就到哪里去调查研究,哪里群众呼声高涨,哪里就有青年干部调查研究的身影。在闽东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是这样的一位青年干部。闽东哪里最贫困、扶贫工作最艰难,哪里就有习近平同志的身影。任职期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下基层、走访群众、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可以说,他把青春、奋斗奉献给了闽东人民,正如在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中写道:“人虽然即将离开闽东,但我留下了一颗热爱闽东的赤诚之心。离开以后,我会时常牵挂、关注着闽东的工作,积极为闽东的发展进言献计。”

(四)明法:调查研究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明法不足以正纲纪,无纲纪就不能护公正,张道义。”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传家宝,上到解决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下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就是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过程,它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到了保障。但调查研究中存在的“老好人主义”严重影响了调查研究的成效。这是由于青年干部从政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做调查研究时,对上怕得罪领导,对下怕惹麻烦,因此束手束脚,甘当“老好人”。要杜绝调查研究工作中的这些不正之风,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调研者。青年干部首先要明确共产党员身份,弄清“我是谁”,领会调查研究对于党科学决策、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对上级领导作汇报时,坚持实事求是,有问题反映问题,决不能挖空心思造假来粉饰太平。其次要提高政治站位,搞懂“为了谁”,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明确调研目标是为人民谋利,真正做到调研为了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为官者寸心不昧,方能使万法皆明”。二是被调研者。作为最广泛的调研主体,人民群众要明白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自己服务,这就要求人民群众要敢于说真话、露真情,把困难的一面展示给调研者,决不能做表面文章。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发挥调查研究护公平、张道义的作用。

猜你喜欢
青年干部总书记群众
青年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学好“三门课”
多让群众咧嘴笑
青年干部的定制“课堂”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浅论青年干部成长的“三性”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