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 黄志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性格、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 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缺乏有效地沟通与协作,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学生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立家校共育制度成为必要之举, 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积极配合,不断强化学生道德素养,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背景下, 家庭与学校共同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二者间的和谐合作,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的配合, 更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 因此, 构建良好的家校德育环境, 成为各个高中学校极为重视的课题。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塑造学生性格、 品德和世界观的重任, 应为学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 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对此,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类主题班会,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学生则作为活动内容的策划者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搜集各类相关信息, 并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相关内容。 同时, 学校不应忽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合作,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个课堂,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学校德育教师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 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期间的表现, 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与生活状况汇报给家长, 从而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素质做出评估,以此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德育目标,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则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从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积极参与到德育环境的建设中,树立更为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学生道德品质、 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育。例如,家长可转变自身的沟通交流方式, 通过与学生进行日常互动, 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在不干涉并保持足够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交友方式。同时,家长还可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 家校沟通模式主要以家长会、 教师家访等形式展开, 虽然在早期的教育环境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沟通方式已无法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现代教育背景下, 需要更为新颖、高效、便捷的沟通模式,在不干扰学生家长工作的前提下也能让其参与到学生德育培养当中。 现代新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该难题提供重要帮助, 也为创新优化家校沟通模式提供全新的可能。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建立家长微信群、QQ 群等线上交流平台。 通过定期上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学校最新的动态,使家长能快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成长状况。 该平台的建立也为家长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相互学习、交流心得的空间,使家长能更快速地参与到学生教育当中,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此外,学校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如云计算平台、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开设家长学校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 为家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专家的讲座视频、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 以此推动家长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教育水平的提高。
除此以外, 在大力开展线上沟通平台建立与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 学校还可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与教育讲座等活动, 区别于传统的家长会由教师作为主导,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家长座谈会则是以学生家长为主体, 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 组织家长沟通制定学生成长计划与教育模式, 以此增进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 家校共育已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进一步增强家校共育效果, 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与价值, 学校需要积极地为学生与家长创造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机会, 共同为学生成长搭建和谐、互动的平台。 对此,学校可利用我国传统节日与特殊纪念日,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例如,建党节当天学校可组织学生与家长共同前往烈士陵园进行扫墓, 一同学习红色历史文化, 感受红色文化精神。 在活动中,家长与学生的身份相互转换, 二者既是亲子关系又是师生关系,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身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为家长讲述该短时间的历史, 而家长则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提出的内容进行补充。 通过该方式,学生与家长的交流愈发频繁, 沟通交流方式也发生转变, 给予彼此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同时, 学校还需搭建多种渠道以便家长随时随地向学校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开设专门的家长信箱,接收家长的来信, 对家长的关切给予及时回应,设立家长热线,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咨询和沟通渠道。 为确保家长的声音能够得到充分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家长意见处理机制。 对于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学校应积极采纳并付诸实践, 将其作为未来开展德育工作的参考依据。对于家长反映的问题, 学校应深入调查,及时整改,确保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家庭德育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阻碍便是缺乏正确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如此导致了家校衔接不畅,无法形成互动循环的理想教育机制。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家校共育视角下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与组织作用, 确保能够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来帮助家长顺利展开家庭德育指导活动。 并运用现实中的场景、资源以及材料,引导高中学生深入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多样化的德育思想精神。
例如,高中教师可以采用“家风文化”机制,要求学生与家长在每个学期之处共同商议一个家风主题,然后遵循“共读一本好书、加持一个习惯、参与一项活动”的基本形式,来制定本学期的“家风”养成方案。并由教师在审核优化方案之后,有学生与家长共同按照预定计划来完成相关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学科资源, 为学生打造课后德育项目。如“法治精神——了解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法律常识”;“乡土调查——了解家乡建筑、饮食、名人历史”;“社区主人——参与社区或街道开展的公民倡议或义务劳动”;等等。 促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参与多样化的社会活动, 同时还能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进行创造、服务以及实践。从而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 也一并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目标。
综上所述, 家校共育制度下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应从构建良好的家校德育环境、 创新优化家校沟通模式以及丰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机会等多个角度入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家长应紧密配合,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素质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融合, 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学校还需注重教育手段的创新,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实现校内外德育工作的协同并进, 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