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2023年研究热点观察

2024-04-26 07:02李建伟马亚平
中国数字出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出版业高质量数字化

李建伟 马亚平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梳理2023年数字出版研究的文献,基于数理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行全面概述,以期归纳数字出版研究最新的要点和未来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数字出版;VOSviewer;2023年研究热点;CSSCI来源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之后,传统出版行业面临数字化、网络化的变革,出版与科技密切交融下诞生了数字出版业这一新兴业态,我国数字出版业正呈高速发展趋势。本研究以2023年数字出版研究为数据来源,基于数理统计与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数字出版研究进行全面概述,同时尝试归纳数字出版研究的最新要点,预测数字出版未来的研究方向。

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在数据来源上,本研究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以“文献来源”为检索手段,时间范围设定从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对《编辑之友》《编辑学报》《出版发行研究》《科技与出版》《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出版科学》《中国出版》《现代出版》《中国编辑》《编辑学刊》《出版广角》等11种CSSCI收录期刊的名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最终得到258条样本。

在数据剖析层面,本研究采用VOSviewer这一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258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深度处理。VOSviewer作为一款强大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具备构建共现网络与可视化分析的功能,从而精准地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关键词作为论文研究主题的直接体现,其高频出现的特点使我们能够将其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焦點。基于这一认知,本研究对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共现聚类分析,同时得出相应的结果(见图1)。然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软件聚类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因此,在深入阅读大量文献和分析软件聚类结果的基础上,筛选出了一些具有较高代表性的议题或者更关键的议题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分别是新技术ChatGPT、AIGC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建设、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数字出版与国际化等热点议题。

2 数字出版2023年研究热点分析

2023年数字出版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ChatGPT、AIGC的出现与应用、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建设、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等。这些研究热点不仅反映了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也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2.1 ChatGPT、AIGC的出现与应用

关于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应用现状、机遇挑战及应对战略方面的研究。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经历了从发轫到爆发再到沉淀的过程。ChatGPT因其强大的功能和便捷的可交互操作使得互联网、金融、新闻传播、编辑出版等行业纷纷探求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价值最大化[1]。而如何认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出版技术革新的重大意义、如何把握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对出版产业底层规则的改变、如何应对变革进行有效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2],我们应探索应对智能语言模型风险的数字出版治理路径,在理念上辩证把握新兴技术的工具属性与价值属性,在政策立法上探索智能语言模型法制治理模式,在产业中实现数字出版智能升级与复合人才培养,在技术上完成算法升级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3]。ChatGPT火出圈,也推动着知识生成从个体生产知识、专业生产知识、大众生产知识走向人工智能生成知识,进而推动人机协同生成知识新格局的出现[4]。如果只看重技术,而忽略了出版内容最重要的价值导向,我们最终会迷失在一次次的技术变革中。AIGC技术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传播伦理、文化伦理与行业伦理的相关问题,如侵犯人们的隐私、权益与情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价值观与就业危机[5]。所以,我们要了解AIGC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发展与应用,系统评估AIGC在社会工作岗位、人类创造力、隐私安全等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6]。总的来说,新技术ChatGPT和AIGC的出现与应用为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出版将在内容生成、呈现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取得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2.2 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7]。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主题和战略目标。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出版在助力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理应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就[8]。对于数字出版领域高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杨方铭等[9]结合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指数和全民阅读指数,客观反映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协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子系统构建由23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还有通过三维协同理论模型建构,揭示了“文化、经济、技术子系统”“文化属性、经济属性、技术属性”“文化创新、经济创新、技术创新”等三维性,指出了提高出版活动文化质量、经济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基本任务[10]。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价值引领是焦点,必须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激发数字出版创新活力,增强数字出版优质内容供给,提高数字出版的影响力和竞争力[11]。对于怎样实现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应设置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等新部门、新公司,作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同时带动整个出版业实现数字化战略的落地[12]。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内容出版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出版业全链条、全场景的转型升级,实现从智能出版到智慧出版,最终实现助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13]。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市场应加快构建技术创新的容错及相关机制,这是提升技术创新质量的应有之举[14]。同时要完善出版融合发展精品内容建设、充分聚集出版融合精品内容版权,不断发掘出版融合发展新优势新动能[15]。

2022年,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对其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2023年延续了这一研究趋势,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年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出版能够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总之,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主题和战略目标。需要从高质量评价体系、技术赋能、数字出版产业等方面入手,推动数字出版的高质量发展,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3 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主题。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出版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转型是指将传统出版业的各种资源和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以实现高效、便捷、智能的生产、管理和服务。通过数字化转型,传统出版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形态的创新、用户需求的满足等多方面的目标。融合发展则是指将传统出版业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的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的核心在于跨界整合、创新驱动和价值共创。通过融合发展,传统出版业可以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与知识服务相关的数字出版业务在出版业内的工作内容占比较小,大量从业者并未意识到其所带来产业逻辑层面的重构,这也导致相应的数字出版生产关系并未完全建立,反过来又制约了行业数字化变革与创新[16]。专业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仍要进一步对接数字化转型的新需求,适应全新的媒介逻辑,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产品开发、人才储备、理论支持等方面实现质的突围[17]。目前很多传统的教育出版社对于教育出版融合发展的探索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教材的数字化中并未充分领悟到数字化转型的真谛,也只是简单地加入数字光盘、线上网站平台等形式,仅仅实现了出版内容从纸质向数字化形态的转变,其内容没有本质变化[18]。数字时代,出版业下一阶段应从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升级,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内容+服务”[19]。比如,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拓宽数字产品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强化图书增值服务内容建设的实践经验为专业出版社推进融合发展进程提供了有益启示[20]。出版企业应建立健全数字出版大模型标准体系,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与大模型融合发展,理性应对技术赋能带来的衍生问题[21]。政府应完善融合出版管理机制,推动图书出版转型升级[22]。

对于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之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学者们深入地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过程、挑战与策略,以及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和前景,这些研究不仅对出版业的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当前,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呈现更为复杂和多元的态势。出版企业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还有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内容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涉及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层面。在2023年的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自然而然地成为核心的话题,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面对挑战和机遇的同时,出版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

2.4 数字出版人才建设

数字出版人才建设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字出版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李永强[23]认为大学出版社主题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人才队伍必须有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有高远的学术情怀和渴求完美的精品意识要求,还必须有宏阔视野和全局思维。秦瑜明等[24]从前人的螺旋模型出发,谈到4个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的意识,包括数字环境意识、媒介偏向意识、融合传播意识和文化经济意识。这有利于构建数字出版学界与业界的良性互动机制,为解决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和手段。而对于目前出版界人才队伍现状,周强等[25]认为在出版实践中,主管部门并未针对数字出版编辑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进行解决,数字出版人才荣誉激励项目重点只关注行业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遴选培养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群体,而并未对数字出版人才的中坚力量即数字出版编辑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孙寿山[26]认为,在现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序列的基础上,主管部门应当稳步推进数字出版编辑职称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具体可结合数字出版编辑岗位职责要求,编写辅导教材,划定等级标准,完善考评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相关要求,逐步建立形成创新性的数字出版编辑职业序列。在当前数字出版“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于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人才的新要求方面,有学者认为,数字出版作为一门“出版+技术”的应用型学科,在面对融合发展趋势时,需要进一步与国际贸易、版权运营、社会治理等专业方向结合,以服务出版业融合发展。除了要掌握出版行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还需要对文化产品数据权益、版权运营等相关领域有所了解[27]。因为只有培养一批复合型、研究型、国际型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才能进一步夯实标准化建设基础,更好地服务质量强国、文化强国建设[28]。

在2023年以前的研究中,数字出版人才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從不同角度对数字出版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培养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些研究为当前数字出版人才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2023年,数字出版人才的建设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出版模式的不断创新,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随之提高。这一变化不仅推动了数字出版人才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使其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焦点。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数字出版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实现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

2.5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

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是数字出版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出版物的复制、传播和侵权行为变得更加容易和普遍,这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授权链条不完整、版权授权内容不规范、法律法规存在前后变化、海量作者授权难以解决、稿酬支付标准不明確等问题不断显现[29]。各种数字期刊版权问题凸显,业界也给予了相应的研究。彭学龙等[30]认为,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侵权原因在于授权模式不完全适应数字出版的实际需求,导致学术期刊共同体版权利益失衡,作者维权路径不畅。对于版权现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张晶等[31]认为,当前我国数字出版物在版权保护方面尚存在作品侵权认定模糊、盗版侵权行为泛滥、数字版权收益不力等发展困境。而我国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版权信用治理体系。在统一社会信用立法仍有欠缺的背景下,各部门、各地区出台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却因失信行为认定与分级标准不一、惩戒措施各不相同,致使不同效力层级的规范性文件难以协调,仍存在诸多法理上的问题[32]。陈和芳[33]认为,NFT数字出版平台履行必要措施义务的负担较大,需要相关部门以比例原则为指导,从是否采取“通知–删除”措施的量化、选择何种必要措施的量化、采取相关必要措施的程度和组合的量化、不同类型平台必要措施的差异性量化以及不同外在环境下必要措施的调整性量化等逻辑维度,从而对NFT数字出版平台侵权行为中必要措施认定的量化规则进行优化。另外,在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时,需要重构版权保护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关注用户价值,强调经济思维,完善版权资源共享机制与补偿机制,助力版权资源在开放流转中增值[34]。所以,为应对版权风险,需设立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版权管理人员,健全版权风险防范的工作机制;在技术上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服务,进行作品权属的确认和授权许可,同时建立本单位版权管理的数字化平台;演绎、剪辑、修改作品或使用多媒体数字化作品前,做好版权风险防范工作;利用算法推送作品时要提高注意义务,采用一定的过滤技术自动过滤明显构成侵权的作品[35]。

在之前的研究中,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学者们从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对数字版权的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些研究为当前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总的来说,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问题是2023年数字出版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支撑。我们预计以后对于NFT数字平台的研究会增多,对于数字出版物版权的保护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2.6 数字出版与国际化

数字出版与国际化是当前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出版物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正逐渐成为各国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有学者从出版的特性出发谈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在与促进出版“走出去”的必要性,出版的特性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人们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和社交媒体与全球范围内的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转文化传播倡导通过对话和合作促进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实现文化的共享和共赢[36]。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探究数字出版“走出去”的路径方面,陈洁[37]认为,应当紧抓目标市场、打造多形态数字出版物、构建多维出版海外话语;具体到产业而言,可从多形态数字出版物矩阵打造、优质内容IP跨媒体运营等方面着手。在对于具体的数字出版领域“走出去”的研究中,王壮等[38]针对我国少儿数字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鼓励更多出版社和动漫企业成为参与主体,打造国际化、立体化营销推广渠道,培养具有全版权运营能力的人才队伍这3个方面的建议。有学者从研究国外数字出版中得到一些数字出版国际化的经验,如肖铮等[39]认为,国内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可学习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的国际化发展经验,重点从明确国际化发展定位、打造国际化出版品牌、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注重技术和理念创新、加强出版服务能力建设等5个方面开展国际化建设。从学术数据库“走出去”的荷兰经验中,可以从政策法规与制度支持、内容与产品、国际运营策略与模式、人才与技术4方面为我国学术数据库“走出去”提供参考[40]。在数字出版“走出去”时,渠道建设很重要。出版企业需要整合渠道资源,全方位多主体进行推广和营销。网络营销活动需要利用多主体多平台实现广泛传播[41]。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思维,让更多的优秀作品进入国际主流互联网销售渠道;利用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出版优势参与国际出版竞争;设置研发机构和绿地投资,进行本土化经营;积极进行国际多边合作,同时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42]。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出版行业也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而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出版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在2023年的数字出版领域,国际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出版国际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和政府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这些研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向。目前的国家政策对于数字出版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国门的政策,这为数字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时,国家对于文化输出的重视也为数字出版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使得数字出版产品能够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在数字出版“走出去”的进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这需要业界不断研究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2.7 数字出版概念及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

数字出版概念的厘清对于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在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数字出版已经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主流形式。然而,由于数字出版涉及的技术和领域较为广泛,其概念的定义和理解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厘清数字出版的概念,有助于明确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推动出版业的技术创新和业态升级。同时,数字出版概念的厘清还有助于规范出版业的市场竞争,提高数字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因此,对于数字出版概念的厘清,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出版业实践发展的迫切需求。

2023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认为,从不同的侧面出发,既是中国特色出版理论研究的当代使命,也能为数字出版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社会层面、学科层面[43]。还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学术体系建设中存在成果交叠化、方法窄化、合作网络松散等问题[44]。数字出版作为出版发展的新階段,其本质仍然为“商业形式的文化建构”,但更强调数字经济下的数字文化建构,也由此衍生出出版内容生产智能化、出版内容管理去中心化和出版内容分销流量化3个新的重要特征[45]。数字出版学术话语是在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与数字出版研究密切相关的学术共同体陈述,是阐释数字出版概念、命题、学术思想与观点、学术研究结论与客观实践事实等的意化性词句和陈述,旨在打造一个数字出版学术话语世界,归纳和引导数字出版研究与现实发展[46]。总之,我国对于数字出版概念的相关研究正在不断完善,数字出版概念及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呈现一种既活跃又多元的状态。

3 结语

通过对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热点的深入研究与系统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紧密相连。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了数字出版高度实践导向的特性,而且进一步彰显了数字出版研究的前瞻性和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总体来看,热点议题集中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人才建设、融合发展等方面。基于上述分析得到的研究热点,结合我国当前的产业发展实践及趋势,预计数字出版研究可能会呈现以下3方面的趋势:①继续当前人工智能新技术的研究;②关于和国家政策相关的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③对数字出版基础理论的完善和研究范式方面的

研究。

(责任编辑:翟艳荣)

参考文献

[1] 万安伦,张小凡,曹培培. ChatGPT浪潮下的数字出版:模式创新与行业挑战[J]. 中国编辑,2023(10):14-20.

[2] 胡易容. 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出版系统迭代机制:兼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对出版行业的冲击[J]. 中国编辑,2023(7):61-65,75.

[3] 任安麒. 数字出版领域智能语言模型的应用、风险与治理:基于ChatGPT技术特征的分析[J]. 出版科学,2023,31(3):94-102.

[4] 张新新. 生成式智能出版:知识生成原理、沿革与启迪:从智慧驱动到数据驱动[J]. 编辑之友,2023(11):36-44.

[5] 段永杰,李彤. 数字出版中AIGC生成物的应用场景及其伦理规制[J/OL]. [2023-12-28]. 出版科学,1-10.

[6] 谷彤彤,田飞. 融合数字出版背景下AIGC的发展与应用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4-6.

[7]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8] 李岩,王海平. 在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编辑,2023(10):9-13.

[9] 杨方铭,刘满成,童安慧. 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 中国出版,2023(2):42-47.

[10] 张新新,敖然.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三维协同创新模型建构与分析:基于“文化–经济–技术”视角[J]. 中国出版,2023(16):21-27.

[11] 周敏,郅慧,滕文强. 信息生态视角下的数字出版变革:内生机理与创新路径[J]. 中国编辑,2023(6):34-39.

[12] 张新新.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J]. 编辑之友,2023(3):15-24.

[13] 余人,萧荣璇. 技术融合助推出版高质量发展:从智能出版到智慧出版[J]. 编辑学刊,2023(4):6-12.

[14] 孟仁振,孙晓翠.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J]. 科技与出版,2023(7):87-92.

[15] 郑丹,季钰. 以精品内容打造为核心,推动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J]. 出版广角,2023(12):44-47.

[16] 张窈. 知识生产视域下出版知识服务问题反思与进路探析[J]. 编辑之友,2023(11):75-82.

[17] 王静,黄鸿辉. 媒体融合视域中的专业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之路:以《当代修辞学》为例[J]. 编辑学刊,2023(5):71-77.

[18] 吴昕. 关于我国教育出版融合发展问题的思考[J]. 科技与出版,2023(1):73-78.

[19] 王若扬.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漫画出版的发展路径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23(2):74-80.

[20] 汪智. 专业出版社出版融合发展实践与经验:以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为例[J]. 出版广角,2023(3):44-49.

[21] 崔海教,魏婧. 大模型时代数字出版发展路径研究[J]. 出版广角,2023(17):32-36.

[22] 欧权. 数字图书在融合出版中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策略[J]. 编辑学刊,2023(3):105-110.

[23] 李永强. 打造堪当时代重任的人才队伍推动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J/OL]. [2023-12-28]. 现代出版,1-9.

[24] 秦瑜明,白晓晴. 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胜任力模型建构研究[J]. 现代出版,2023(2):77-84.

[25] 周强,李莎,姜钰. 数字出版编辑的数字素养与培养建议:基于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思考[J]. 出版广角,2023(3):55-59.

[26] 孫寿山. 完善培养考核评价机制 建强数字出版人才队伍[J]. 科技与出版,2023(6):5-9.

[27] 丛挺,李锦田. 数字出版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优化研究[J]. 出版广角,2023(4):27-34.

[28] 丛挺,夏莹莹. 质量强国战略背景下数字出版标准化人才培养路径[J]. 编辑学刊,2023(4):13-19.

[29] 肖宏,于成瑶,谢磊. 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若干版权问题[J]. 出版广角,2023(6):15-20.

[30] 彭学龙,刘泳. 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侵权成因与治理路径[J]. 出版广角,2023(6): 4-9.

[31] 张晶. 数字版权管理协同非同质化权益凭证助力版权保护发展新路径研究[J]. 中国出版,2023(8):60-64.

[32] 刘瑛,高正. 数字出版平台版权保护困局中的信用治理路径[J]. 出版广角,2023(10):37-44.

[33] 陈和芳. NFT数字出版平台必要措施认定的量化规则:以比例原则为指导[J]. 出版广角,2023(6):76-79.

[34] 马瑞洁,戚德祥. 产业生态视阈下出版知识服务版权保护机制探究[J]. 科技与出版,2023(4):50-56.

[35] 姚鹤徽. 智能时代出版者版权风险与防范之策[J]. 编辑之友,2023(4):84-89.

[36] 许哲,余人. 数字出版走出去:现实、理论与实践[J]. 出版广角,2023(18):45-51.

[37] 陈洁. 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数字出版走出去进路[J]. 编辑学刊,2023(2):6-12.

[38] 王壮,罗晓薇,王天娇. 我国少儿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价值创造与创新发展建议: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的分析[J]. 出版广角,2023(3):28-34.

[39] 肖铮,张准,韩英昆,等. 国内外典型科技期刊出版集团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以Springer和科学出版社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7):927-934.

[40] 裴永刚,索煜祺. 荷兰学术数据库“走出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编辑之友,2023(3):107-112.

[41] 裴永刚,袁金龙. 数字出版精品走出去的思考:以“尼山馆藏”海外推广项目为例[J]. 出版广角,2023(17):42-46.

[42] 张岩. 中国出版物国际传播渠道建设创新研究[J]. 中国出版,2023(8):43-47.

[43] 王鹏涛. 数字出版理论研究创新探析[J]. 中国出版,2023(10):39-43.

[44] 刘璐,辛谏. 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学术体系建设分析:理论·方法·共同体[J]. 编辑之友,2023(10):76-87.

[45] 方卿,丁靖佳. 数字出版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J]. 中国出版,2023(10):17-22.

[46] 王嘉昀,余清楚. 数字出版学术话语:内涵界定与外延解析[J]. 编辑之友,2023(6):71-77.

贡献声明:

李建伟: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承担了引领和规划的角色,主要负责制定论文的研究方向、思路和整体框架。不仅在理论上给予指导,还对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给予了全面的监督和帮助。

马亚平:按照提供的思路,承担了论文的具体撰写任务,完成了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文的撰写工作。

作者简介:

李建伟(1955— ),中共党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首届出版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委宣传部干部培训课程专家,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培训课程专家、报刊审读专家,河南省文化厅文化产业项目、电视剧评审专家。出版《河南形象文化符号传播研究》《中国编辑出版教育透视》等多部专著,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等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叙事编辑规律研究”、教育部等科研项目多项。现任河南省传播学会会长。

马亚平,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通信方式:2660337548@qq.com。

China's Digital Publishing Research Trends in 2023—A Co-occurrence Analysis of Keywords from 11 CSSCI Source Journals

Jianwei LiYaping M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enan University,Henan 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digital publis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on digital publishing research in 2023,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research in China us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latest key points and future evolution direction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research.

Key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VOSviewer; Research trends in 2023; CSSCI source journals; Keywords of the paper; Co-occurrence analysis

猜你喜欢
出版业高质量数字化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