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视角下国有企业投融资变化探究

2024-04-26 07:02沈华
国际商务财会 2024年2期
关键词:投融资国有企业改革

沈华

【摘要】我国经济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受新型经济结构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空间日益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发挥改革引领作用,从改革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市场化发展原则,稳步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关注市场化发展趋势,但在投融资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鉴于此,文章分析了国企改革视角下企业投融资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各领域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相比于其他民营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发展压力。虽然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对此,很多国有企业选择了重组、转型、改革,以重大变革迎接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所以,从国企改革的视角来探索国有企业投融资发展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环节及遵循原则

(一)国有企业投融资主要环节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制度,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构建稳健高效的投融资管理机制,规范投融资程序及监督流程,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在制定投融资工作目标时,应将投资与融资工作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并因企施策,制定详细的投融资工作目标。

在实施过程中,应围绕短期和长期目标,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在经营期间内外部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及投资策略。国有企业需始终站在全局化的发展视角,以前瞻性眼光进行投融资预算管理,合理编制投融资计划,并深入剖析企业发展需求,对投融资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投融资方式。

相比于预算方式的设定,预算执行则更为重要。国有企业应在每年年中及年末,对融资、投资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重点分析实际情况与预算之间的差距,并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遵循的原则

在国有企业投融资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合法性、统一性、安全性、客观性、效益性以及协同发展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投融资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种违规行为,避免非法融资。统一性原则强调,作为集团化管控的国有企业,应对投融资业务实行统一管理,整体进行风险控制。安全性原则要求全面评估筹资性现金流及投资收益,以防范资金风险,融资活动应结合经营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使融资计划与投资计划相互匹配。客观性原则强调,国有企业需全面了解自身发展状况以及本行业发展态势,注重客观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以满足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为基础,统筹协调投融资工作,发挥投融资的最大价值。效益性原则主张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及行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后在协同发展原则中,要始终兼顾长远发展眼光和短期效益,确保能够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资金助力[1]。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工作现状分析

(一)受政府业务影响过多

部分国有企业受政府部门的管控,导致其生产效率难以持续提升。尽管这些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但在执行工作部署时,还需兼顾政府下达的工作要求和任务,这对其整体业务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国有企业承担了地区融资和投资工具的压力,因此在筛选投资项目时,并非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优先考虑因素,而是需要首先履行政府的社会责任职能。例如,当民营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陷入危机时,国有企业需运用内部资本进行统一收购;对于一些难以通过市场手段筹措资金的项目,国有企业还需承担政府项目的投资成本,从而制约了其投融资水平的提升。

(二)融资渠道全面受限

自2018年起,监管机构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对国有企业债务管控,导致新增融资全面受限。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面临着保兑付、保运转等刚性支出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容易面临金融风险。

2018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國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8〕23号)。该文件列举了四种模式,涉及金融企业涉嫌参与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的行为。实际上,这四种模式可以被视为四条底线,具体包括:国有金融企业不得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融资;国有金融企业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国有金融企业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国有金融企业不得提供债务性资金作为地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基金或 PPP项目资本金等。

2021年,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会〔2021〕15号),为城投融资设定了三道红线。首先,涉及政府隐性债务的城投融资被列为禁止范畴。这意味着,任何涉及政府隐性债务的城投融资活动都将被严格监管。其次,城投的新增融资不再与地方政府产生任何关联。未来审核的重点将转向融资主体本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最后,城投融资需关注资金投入合规领域以及投入资金能否回收等核心问题。

2021年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规范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的指导意见》(苏政传发〔2021〕94号)。江苏省是少数几个从省级层面统一发文对债务管理提出要求的省份之一。该文件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约束融资规模,强调“全口径债务监测管控”,突出“总量控制”和“分类管控”。二是改善融资结构,要求提高银行贷款和债券占比,压降非标规模,坚决杜绝变相集资行为压降融资成本。三是防范尾部风险,建立债务风险平滑帮扶机制(资金池)等。四是强化审计监管。

202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号),被列入融资平台的国有企业仅被允许借新还旧,而非融资平台融资也需要参照市场化主体进行全面审查。此外,部分依赖于政府收入、现金流和利润的国有企业也失去了新增机会。从债券通道的角度来看,目前交易所、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以及发改委对平台及大部分区县级国有企业均限制了新增。因此,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已全部受限。

(三)投资回报率不理想

目前,国有企业的投资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实业投资、股权基金类投资等。然而,鉴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部分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集中在本地,导致出现整体滞销的情况。部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存在前期超分配、民营企业持续出资困难、打折销售分歧等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合规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在实业投资方面,部分项目前期投入巨大或投入期较长,但在经济或行业下行周期内,可能面临前期亏损的局面。对于偏早期的股权基金类投资而言,退出期较长,投资收益也并非一蹴而就。

三、国企改革视角下国有企业投融资发展对策

(一)提高对于融资政策的理解与落地

融资政策对融资工作至关重要,政策早判断、早部署可极大提高融资的效率。业务人员在重大融资政策变化前,需时刻关注政策信息。要扩大交际朋友圈,与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高层对话。要提高政策敏感性,提前制定预案,避免后知后觉、听之任之。重大融资政策改变时,需及时与金融机构进行沟通,对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并立即制定应对策略。重大融资政策改变后,需做好常态化监测,对融资制度、成本管控、债务管理进行动态调整。

(二)大力发展实体化业务

融资与实体化经营相伴而生,没有扎实的经营就不可能取得融资,没有融资的支撑,实体化业务也很难长远发展。作为国有企业,要大力争取政府资源,让资源成为资产、让资产成为资本,让资本成为资金,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还要大力拓展实体化业务,不能依赖于政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迎接市场的考验。融资业务人员应充分与集团高层、经营人员进行沟通,了解项目融资需求,捕捉项目信息,实现融资资金的专项对接。

(三)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

债务风险的管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融资结构的优化。在期限结构方面,应关注每年债务到期金额,做到适度均衡。应坚持银行短期流贷、中长期项目贷和债券产品搭配的融资方式,形成长短期融资错配,避免造成集中兑付压力,为债务化解腾挪时间和空间。品种结构方面,应坚持银行贷款的主体地位,但需要合理调控债券融资占比,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比例在3:7较为合理。

(四)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成本管控是融资永恒的重点工作。对于新增项目融资,要用好比选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充分竞价,选择价格最低的融资方案。对于新增短期类融资,可以选用供应链融资、票据融资代替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对于存量项目融资,可以向金融机构申报置换贷款,通过“借新还旧”置换存量高成本融资。对于存量流动资金融资,若属于融资平台,则可以根据国办35号文的要求,依法合规开展债务延期及置换。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银行的合作,积极引入低成本信贷资金。对于债券发行,应悉心研判发行的窗口时间,尽量避免春节前后、月度或季度末等不利时点。可以通过超短融等短期债券调整存量债券发行时点,实现上述操作。

(五)进一步丰富融资渠道

为适应愈发严格的融资环境,国有企业应努力形成表内贷款+表外贷款、标准产品+非标产品、常规债券+创新债券等丰富的融资渠道。在标准化债券只允许借新还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打通所有的融资渠道,不放弃任何一个合规的渠道。

(六)进一步管控投资风险

对于已投项目,国有企业应积极做好投后管理,主动走访,对项目进行日常监控,及时掌握最新动态。对于新项目投资,应积极与市场接触,广泛获取项目,扩大项目储备池,严格执行投资决策流程,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投资回报。国有企业可以应用多元化决策体系,以保障投融资工作决策质量,也可以发挥可行性分析优势,组织专业人员对投融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或直接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小组,专项负责风险评估工作落实[2]。对于基金投资,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在投资领域天然的独特资源和优势,积极探索与被投企业的合作方式,除资金外,在企业落地、扶持政策、业务合作、政府关系沟通上能给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加速企业成长。通过对项目的赋能和增值服务,提升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国有资本和市场化决策机制的共赢,提升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

(七)强化投融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國有企业所面临的投融资市场环境越发复杂,在落实投融资管理时需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发展态度,善于运用多种类型手段和资源,其中人才资源是重要影响因素,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搭建综合能力更强、素质更高的投融资人才队伍。在人才招聘时,需要结合投融资管理工作特点,重点关注引进人才的专业能力水平,并综合考虑该人才是否兼顾创新思维、有良好工作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可以对新引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始终坚持人岗相适原则,充分发挥投融资管理人才的综合价值。另外,需要对现有人才进行专项培养,可以制定投融资管理方面人才培养规划,鼓励员工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内容有序开展自我学习,积极了解投融资管理方面的知识。国有企业可以切实强化绩效考核工作,例如应用平衡计分卡等多种绩效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焕发企业人才团队的凝聚力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影响下,国有企业要不断提高经济主力军的作用,增强自身对市场行情波动的适应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视角探讨了国有企业投融资变化,首先分析了企业投融资环节及遵循的主要原则,其次分析了国有企业投融资工作现状,受政府业务影响过多,投融资渠道发展受限,投资回报率不理想,鉴于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政策敏感性、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拓展实体化业务、健全完善投融资决策体系,着力强化投资方面财务风险防范,优化投融资专业人才队伍。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助力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切实提升企业资金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文怡.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及策略[J].管理学家,2023(2):91-93.

[2]崔坤.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J].财富生活,2023(10):10-12.

[3]殷洁静.国有企业融资的多元化策略优化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2021(08).

责编:杨雪

猜你喜欢
投融资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改革之路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