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大名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邯郸 05690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之一,但其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花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复杂多样,不同病虫害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生命周期,给有效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1.1 花生茎腐病。花生茎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如白色腐霉菌和茎腐病菌等,该病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尤其是在种植密度过大、土壤排水不良或缺乏土壤通风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花生茎腐病的发病特点是在花生茎部出现软腐病斑,初始阶段为水渍状,后期呈现为浅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茎部变软,植株失去支撑力,从而导致植株倒伏。
1.2 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根结线虫通过寄生在花生根部,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该病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更易发生,尤其是土壤温度在25 ℃~30 ℃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1]。发病症状是花生根部出现根瘤,瘤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这些根瘤会严重破坏花生根系的正常结构,导致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受感染的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萎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1.3 花生白绢病。花生白绢病主要是通过介体传播(如蚜虫等昆虫)及种子传播。花生白绢病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尤其是在种植密度过大、缺乏病毒抵抗性品种和不良的田间管理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发病症状是花生叶片出现白色绢丝状斑点或弓形、环形斑块,这些病斑会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变形、萎缩和枯死。受感染的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影响花果的形成和产量。
1.4 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常见的病原菌有立枯霉菌、根腐霉菌和疫霉菌等。花生根腐病在湿润和高温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尤其是土壤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和过度灌溉等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发病症状是花生根部出现腐烂、变黑和软化,植株根系受损严重,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黄化、萎蔫,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2.1 对种子进行严格检查
2.1.1 观察种子的外观。健康的花生种子通常具有完整的外壳,没有明显的破损、变形或病斑。根据研究发现,破损或变形的种子容易受到病原菌和害虫的侵袭,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2.1.2 种子浸泡浮沉检测。将种子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种子的浮沉情况,健康的花生种子通常会下沉到底部,而受损或感染病害的种子可能会浮起或沉没不均匀,因此浮沉检测可以帮助筛选出质量较好的种子。
2.1.3 进行病原菌和病毒的检测。通过实验室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种子进行病原菌和病毒的检测,以判断种子是否受到病原体的污染。通过及时发现并筛除受污染的种子的方式,对于预防病害的传播至关重要。种子质量的严格检查可以显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种子质量良好的情况下,花生叶斑病的发病率可以降低约30%。对于花生花叶病毒病的防治,种子的健康状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据统计,使用经过检测并严格筛选的健康种子,花生花叶病毒病的发病率可以降低50%以上[2]。
2.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种子
2.2.1 选择抗病虫品种。不同花生品种在抗病虫性方面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可能具有更好的抗性,此时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性的花生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显著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2.2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选择花生品种还需要考虑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可能存在差异,如气候、土壤类型等。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可以提高花生植株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
2.2.3 全面考虑种植的目的和市场需求选种。根据种植目的,如鲜食花生、加工用花生等,选择具有相应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最终保证为农民带来更好的收益。
2.3 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2.3.1 晾晒。将收获的花生种子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一段时间,使种子表面的水分蒸发,以防止霉菌和病原菌的滋生。晾晒的时间和地点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天气条件而定,通常需要晾晒1 ~2 d。
2.3.2 药剂拌种。将种子与合适的药剂进行拌匀处理,以达到消毒和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常用的药剂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等。在拌种过程中,应根据种子的数量和种植面积合理控制药剂的用量。
2.3.3 浸种。将种子浸泡在合适的药液中一段时间,使药液渗入种子内部,起到杀灭病原菌和害虫的作用。浸种时间和药液浓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通常情况下,浸种时间为数小时至1 d。
2.4 合理轮作
2.4.1 选择适宜的轮作作物。轮作作物应具有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一些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通常被认为是良好的轮作作物选择,因为它们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一些常见的花生病虫害。
2.4.2 合理安排轮作周期。轮作周期的长短应根据花生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和土壤环境来确定。通常来看,花生的轮作周期为2 ~3 年。较长的轮作周期可以确保病虫害的生命周期被中断,减少害虫和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2.4.3 合理利用轮作间隙期。在轮作间隙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土壤管理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存留和传播。例如,清除残余植株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源;翻耕土壤可以暴露和破坏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菌;施加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提高植物的抵抗力。这些措施均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通过合理的轮作管理,可以降低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风险,维持土壤的生态平衡,提高花生的总产量和品质[3]。轮作作物的选择、轮作周期的安排和轮作间隙期的合理利用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结合科学的轮作原则,制定适合自己农田的轮作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 合理施肥。种植人员要根据土壤养分缺乏情况和花生植株的需求,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进行施肥。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和钾的需求较高,其中氮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磷素对花生的根系发育和果实形成至关重要,钾素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耐逆性。根据对土壤养分的分析结果,可以选择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含量适宜的复合肥料或单一元素肥料进行补充。除此之外,花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在种植初期,可以适量施用速效肥料,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随着花生植株的生长,可逐渐增加肥料的用量,确保植物的养分供应,同时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肥料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花生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