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永慧,李瀚墨,陈春丽
(1.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 050011)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炎性肉芽肿,其由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囊内含有睑板腺分泌物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1]。各年龄段皆可发生睑板腺囊肿,但是由于儿童腺体分泌旺盛,因此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2]。睑板腺囊肿多见于上眼睑,常单个发生,有时也可出现上下眼睑同时发病或双眼同时多个发病。本病在疾病初起阶段常无典型临床症状,加之儿童表达能力欠佳,因此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睑板腺囊肿常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一般不伴疼痛。囊肿较小者需仔细触摸方可发现,但其多可自行吸收。囊肿较大者可见眼睑皮肤局部隆起,与皮肤无粘连,在囊肿对应的睑结膜面可见一紫红色或灰红色的充血病灶,常常需要在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进吸收或直接手术切除,多无法自行吸收[1-3]。
中医认为,睑板腺囊肿归属“疣病”“目疣”“睥生痰核”“眼胞痰核”等范畴,病因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阻胞睑脉络,或嗜食肥甘厚味、脾胃湿热、化热为痰、痰热交结于眼睑。总之,中医将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生归于“痰”,如《医宗金鉴》记载:“眼胞痰核湿气郁,核结如枣如豆形,皮里肉外推之动,皮气如常硬不疼。”《眼科易知》述:“此因痰火结聚而成,生于胞外皮内,核形如豆,坚硬不疼。”《审视瑶函》言:“凡是睥生痰核,痰火结滞所成,皮外觉肿如豆,睥内坚实有形。”因此,中医多遵循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消除痰核的原则治疗该病[4]。
患儿,女,2岁8个月,2022年5月4日初诊。家长代诉:左眼上眼睑肿物2 d。患儿2 d前左眼上睑无明显诱因出现肿物,遂来就诊。否认睑板腺囊肿病史,既往体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据患儿母亲描述,患儿平素易怒,烦躁易哭,喜食甜食、肉类。近日食欲欠佳,不思饮食,夜寐欠安。专科检查:裂隙灯下左眼上眼睑可见一大小约6 mm×3 mm 的肿物,触之坚硬,无压痛,皮色红,与周围皮肤不粘连,无脓性分泌物,上眼睑结膜可见一大小约5 mm×4 mm 的红色充血病灶。刻诊:患儿左眼上眼睑可见肿物,偶有哭闹,饮食欠佳,夜寐欠安,大便干,2~3 d一行,舌淡,苔白,脉滑。西医诊断:睑板腺囊肿。中医诊断:胞生痰核,痰湿阻滞证。治法: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方以化坚二陈汤加减:清半夏4 g,茯苓6 g,僵蚕6 g,天花粉6 g,白芷4 g,焦山楂6 g,焦神曲6 g,焦麦芽6 g,甘草片3 g,浙贝母9 g,荷叶4 g,大黄4 g,皂角刺6 g,甜叶菊3 g,陈皮5 g。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热敷眼睑,每次10~15 min,每日1~2次。嘱家长患儿应少食巧克力、蛋糕等甜食,减少每日进食量。
2022年5月11日二诊:患儿母亲描述,1周以来患儿饮食情况较前好转,睡眠可,大便1 d一行,便干。专科检查:裂隙灯下左眼上眼睑肿物明显缩小,大小约2.0 mm×1.5 mm,上眼睑结膜可见一个约1.5 mm×1.5 mm 的红色充血病灶。在前方基础上去大黄,加芦荟1 g。7剂,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继续热敷眼睑,每次10~15 min,每日1~2次。嘱家长患儿应少食巧克力、蛋糕等甜食,减少每日进食量。
2022年5月18日三诊:患儿母亲描述,1周以来患儿食欲佳,主动寻食,夜寐安,大便干,1 d一行。专科检查:患儿左眼上眼睑肿物及上眼睑结膜充血灶消失。患儿体内痰湿基本消除,故停止口服中药,可继续热敷眼睑5~7 d。嘱家长患儿应清淡饮食,合理用眼,不适随诊。
按语:本案患儿属胞生痰核痰湿阻滞证,治宜化痰散结、健脾化湿,方选化坚二陈汤加减。本病病位在肉轮,五脏属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在化痰散结消除有形之邪的同时,兼顾健脾阻断生痰之源。本案患儿喜食甜品、肉类等肥甘厚味之品,故加焦三仙消食化积。患儿夜间睡眠欠佳,多因贪食及食积造成。因此,不宜直接采用重镇安神类药物,而应遵循“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中医理论,给予焦三仙消食健脾、调和中焦,脾胃和则夜寐安。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行滞,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健脾和中,僵蚕、浙贝母化痰散结,大黄、荷叶泄热通便,白芷、天花粉、皂角刺消肿排脓,甜叶菊降低药物苦味、改善口感。全方共奏软坚散结、消肿排脓、健脾化痰之功。二诊时,患儿左眼上眼睑肿物明显缩小,大便情况较前好转,故去泻下攻积力较强的大黄,改用芦荟。三诊时,患儿左眼上眼睑肿物及上眼睑结膜充血灶消失,大便、睡眠、饮食较前均有改善,故停止口服中药,并注意调护,以免疾病再次诱发。
2.1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儿童睑板腺囊肿多发于眼睑,据《仁斋直指方》记载:“其上下肉胞属脾。”可知,眼睑五脏属脾,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两者共同维持中焦的升降平衡。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5]。汪旬等[6]研究发现,该病的病因多为患儿脾胃功能发育欠佳、中焦不足,故以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为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郭建玲等[7]研究发现,脾虚与睑板腺囊肿的复发密切相关,脾虚症状积分越高的患儿,复发率越高。儿童睑板腺囊肿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但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饮食稍有不节,便易损伤脾胃。“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不利时,则眼睑部聚湿生痰,治宜固护脾胃、化痰散结[8]。
2.2 饮食不节,脾胃湿热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儿童饮食结构过于精细和丰盛,使脾失运化,聚湿生痰,痰浊内蕴,聚于胞睑,郁而化热,治宜消食化积、清热化湿[9]。
2.3 肝失疏泄,肝脾不和 《素问·金匮真言论》记载:“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可知,眼部疾病的发生多与肝功能失调有关,中医治疗眼疾多从调理肝脏入手。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肝木克脾土。《金匮要略》记载:“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若患儿情志失调,急躁易怒,肝失疏泄,则会影响脾胃功能,诱发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治宜理气疏肝、调和肝脾。
综上所述,儿童睑板腺囊肿的发生与脾、胃、肝功能失调有关,但病位以脾、胃为主,以肝为辅[10]。鉴于儿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稍有饮食不节便可出现脾胃功能失调,因此,该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儿童处于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成长阶段,情绪波动相对较小,因此,肝功能失调对该病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治疗时,应着重调理儿童的脾胃功能,化痰散结,同时兼顾理气疏肝、调和肝脾。
化坚二陈汤见于《医宗金鉴》,用于治疗眼胞痰核湿气郁结证,由半夏、陈皮、僵蚕、茯苓、黄连、甘草、荷叶组成。《金匮要略》提出痰饮病的治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又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半夏性辛、温,归肺、脾、胃经,可温化中焦,温肺化饮,绝生痰之源,消已成之痰;陈皮性辛、苦、温,归脾、肺经,为臣药,可理气健脾行滞,燥湿化痰;君臣相须为用,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茯苓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渗水利湿、调中健脾之功。僵蚕性咸、辛、平,归肝、肺、胃经,辛助散表邪,咸助软坚散结。黄连性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制约半夏温燥之性。荷叶性苦、平,归肝、脾、胃经,清热化湿。僵蚕、茯苓、黄连、荷叶共为佐药,助君臣温肺化饮,燥湿化痰。甘草性甘、平,健脾和胃,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化坚二陈汤临床应用广泛,凡证属痰湿结聚皆可应用,且临床效果较好。
若兼有食积者,加焦三仙健脾消食,焦山楂消食化积,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焦麦芽行气消积,善消米面薯蓣之积,焦神曲消食健脾和中,善消酒食陈腐之积[11]。若兼有脾胃湿热、排便困难者,加芦荟攻积通便,芦荟配黄连,苦寒直下,泻火通便。若兼有脾气烦躁者,加蒺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若兼有痰核较大、势欲破溃者,加天花粉、白芷、皂角刺清热泻火,消肿排脓。同时,鉴于小儿嗜食甜食,不耐苦味,每方中均配甜叶菊,旨在改善全方口感,降低小儿对药物的抵触心理。
睑板腺囊肿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二是复发率高,难以根治。西医治疗该病多采用热敷、滴眼液、囊腔内注射激素、手术等方法,手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患儿眼部症状,是目前治疗睑板腺囊肿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该病的复发率较高,多次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不仅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增加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还可能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相较于西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简便有效、安全经济、复发率低,逐渐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中医认为,睑板腺囊肿发病多与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有关,临床以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消除痰核为治疗原则,采用化坚二陈汤加减,不仅能有效消退儿童睑板腺囊肿,还可以改善患儿的体质,有效降低该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