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
(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业财融合对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尤为关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层级,需要借助业财融合灵活调整原有的工作模式,重塑、改进工作流程和制度,以实现预期目标。 然而,业财融合在国有企业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阻碍,导致业财融合实施的效果不理想,致使国企不能顺利、有序地开展各项活动。 因此,国有企业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找到业财融合实施中的困境,究其根本,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打破各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信息互联共享,转变财务部门的职能,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国有企业要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流、财务流高效衔接,主动延伸财务部门的职能到一线业务端,为业务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
首先,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高效实施业财融合,打通了原本财务、业务部门间的壁垒,实现了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相互间明确工作流程、重点和难点,实现了财务部门职能的持续性扩展和延伸,实现了全过程闭环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每项活动实施中的矛盾,从而提出改进方案,以此增强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国有企业在具体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优化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国有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最佳途径。在新经济常态下,国有企业全方位实施业财融合后,管理层可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从整体层面进行统筹考量,对业务、财务活动做好控制和规划,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保驾护航[1]。
最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效益。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攸关其基本生存和发展,业财融合是未来财务管理转型的大势所趋,因此,国有企业要有效落实业财融合工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财务信息,提升决策水平。
事实上,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落地时,人员思维有待转变是目前急需改进的重点,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管理层思维有待转变。 管理层对业财融合的认识、重视程度,关乎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实施的情况,管理层必须主动学习和汲取先进的理念,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以实现预期目标。 但是,部分管理层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绩效、战略规划等方面,给予业财融合的关注较少,不能主动学习、掌握先进的业财融合理念,将其融入实践中,导致各项工作开展缺少先进的思想支持,也无法为员工做好榜样。 另一方面,职工思想认识滞后。 国有企业在推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人员,要想保证全体职工主动参与,就需要促使其持有正确的观念,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对业财融合的宣传和教育,缺少多元化的宣传载体,不能主动将业财融合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阐述,导致人员对业财融合认识不全面、不正确,无法做好自身定位,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弱化了业财融合实施的成效。
国有企业在落实业财融合时,可能对原有的工作流程、制度产生冲击,因此,需要预先结合实际现状,主动改进业财融合工作流程,保证其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目标。 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业财融合本身中,忽视了工作开展流程的优化和改进,不能预先梳理工作程序,不能筛选其中冗余的环节和内容,及时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保证业财融合流程简洁、明了、高效,导致各项活动开展程序混乱、无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业财融合的效果。
基于业财融合背景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实现业财融合多元化的功能,就必须依靠兼容、安全的业财融合信息系统。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人员思想观念滞后,重视度不足,无法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业财融合信息系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部门间“信息孤岛”,确保信息传输高效、便捷,不能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各层级、各部门,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成效不显著。 同时,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信息系统缺位,不能动态追踪各项管理的信息,通过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难以确定管理中的问题,难以改进和优化,无法展示业财融合的优势、价值。 另外,业财融合信息系统缺少兼容性,无法与国有企业各业务系统高度集成,不能达成信息共享,造成同一个价值链上信息产生重复录入,浪费了多个资源,不能实现初期业财融合目标[2]。
国有企业在全面推进业财融合时,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各类阻碍,主动将重点放在绩效考核,设定多维度、多层次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关键岗位人员使用科学考核方法,如实评估各责任部门开展业财融合成果,并且将考核结果与人员薪酬挂钩,激发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便于增强业财融合成效。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这一问题,没有注重业财融合绩效考核,没有充分考量各方面因素,布设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无法客观、全面评估不同责任部门的业财融合成果,也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人员薪酬奖金、人员培训、业财融合改进等挂钩,造成各部门重视度不足,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削弱了业财融合的成效。
国有企业在具体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专业人员尤为关键,业财融合实施的难点和痛点在于缺少复合型、专业化人员,缺少既懂得财务又懂得业务,具备较强的业务数据信息挖掘、信息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现如今,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时,缺少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培训不到位,尚未结合人员薄弱点,制订完善、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导致人员不能通过培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数据分析能力、信息素养等,无法为业财融合推进提供人才保障,各项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制约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有企业在推行业财融合过程中,需要从思想层面高度重视,主动引导人员转变思想观念,自上而下统一思想,转变意识,积极参与业财融合,以取得较佳的成效,帮助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应转变人员思想观念,具体表现在:其一,转变管理层思想理念。 管理层必须强化财务部门的重视,客观、全面认识业财融合发展管理模式,主动转变内部管理模式,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发展的模式,加强业务和财务间的融合,促进双向高质量的互通。 同时,管理层要主动学习和汲取业财融合理念,并且深层次学习标杆企业的经验,积累相应的经验,为业财融合实施夯实基础。 其二,转变职工思想观念。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较为复杂,需全员的参与和支持,所以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积极推行多元化的宣传平台,使得职工全面、正确认识业财融合,从企业整体利益角度考量问题,融入业务、服务业务,做好自身职责和定位,使得国有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和配合,更好地将业财融合贯彻到位,取得较佳的业财融合成效[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国有企业要加快财务管理转型,主动落实业财融合工作,展示其作用和优势,开展这项工作能够改变工作流程、制度,保证各环节工作开展更加简洁、高效、明了,促进国企稳定、健康地发展。 所以,国有企业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业财融合目标,必须将重点放在业财融合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方面,从整体层面进行考量,保证整体工作流程与业财融合相互配合,并在实际应用中找到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足,第一时间做好查漏补缺,及时筛除烦琐、复杂的工作内容,促使整个工作流程简洁、高效,高效推进业财融合。 另外,部分国企业财融合的实施和推进具有动态性,建议其要主动按照现实需求,灵活改进业财融合流程,以保证其更具适用性,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多元化的业财融合需求,从而实现初期目标。
多元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夯实了基础。 国有企业应积极转变人员思想、理念,创新业财融合方式,一方面综合性考量缓解财务人员自身工作压力,逐步拓展财务部门职能,积极参与业务前端;另一方面思考从根本上业财融合沟通中信息壁垒,确保业务和财务部门信息高效传输。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在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内嵌入合同审核、付款审核、成本费用审核等模块,以免线下逐层审核耗损较多的时间,从根本上实现数据“跑路”,保证业务、财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将财务管理融入各项业务活动中,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摒弃传统会计核算的模式,实现业务、财务相互交融,从而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与质量。 除此之外,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自动化收集、统计相关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从多维度提供财务报表,为管理层决策提供辅助,以便各项决策更加科学、合理[4]。
例如,某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焦炭、煤炭、矿石、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燃料油的批发销售;废旧物资回收;建筑机械及器材的租赁;自营和代理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仓储服务;普通货物运输、普通货物运输代理。 该企业为了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从企业现状出发,建立了业财融合信息系统,获取了一系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①提高工作效率。 从信息系统应用来看,整个流程中的程序有序开展,使得各环节都通过信息系统高效处理,相较于传统各部门借助人工传递相关信息资料,可以大幅减少时间成本,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弊端。 同时,财务人员不管是付款、核算都更加快速、便捷,也减少了录入数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从而给经营数据、财务数据互取以及自动化生成相关报表等提供了保证,切实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②保证资金完整、安全。 从资金安全性层面考量,该企业实现了资金统一、集中化管理和应用,全部审核批准都实现在线管理,降低了财务人员侵占资金的可能性。 并且,该企业主动与外部银企关联,动态追踪每笔财政资金收入、支出,提高了资金利用率,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数据来源统一,确保信息互联共享。 该企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业财融合信息系统,不同部门间信息可以及时调用,使得各部门间数据来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促使业务和财务活动开展所参考的数据统一,也保证了财务信息更加完整、准确,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壁垒。
坚持以业财融合为基本导向,国有企业在推进财务管理转型时,要求全员的支持和配合,但这项工作是一项综合型的工作,要想保证人员全身心参与业财融合,应注重绩效考核工作,充分考量自身现实状况,布设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指标,使用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严格依照工作程序、制度做好落实,客观评估各职责部门实施成效,切实提升绩效考核结果使用效率,充分展示绩效考核的自身优势和价值,增强职工责任心,使职工主动参与业财融合。 另外,国有企业要制订相应的奖惩机制,主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人员薪酬奖金、人员培训等紧密相关,对表现较佳的人员给予奖励,反之做好惩处,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全体人员融入业财融合中,取得较佳的成效[5]。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人才既要拥有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所以为了保证业财融合的良性运行,国有企业应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和模式,业务人员应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信息系统操作;财务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综合素养,不能局限于记账核算的工作范围内,应基于宏观层面进行思考,以便为业财融合提供支持。 同时,业财融合人员不仅要做数据的“搬运工”,还要提升逻辑分析能力,对各类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提炼出高价值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保证每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为业财融合夯实基础提供支持,实现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目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确保内部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业财融合十分关键的要素。 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在推进业财融合时,自身经验不足,可参考的成功案例也相对较少,在实践中仍面临着部分困境。 具体表现在人员思想滞后、工作流程烦琐、业财融合信息系统不完善等,导致业财融合效果不理想,制约了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要从全局层面考量,主动分析业财融合中的困境,主动追溯各类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法,保证业财融合落地,发挥其自身效用,促进企业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