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2024-04-26 01:56
市场周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借款人

张 欣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村镇银行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10)

0 引言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银行信贷业务对银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银行业务的发展,实现预期的目标。 信贷业务发展产生风险,将影响银行运营,因此,银行要高度重视信贷的有关工作要求,但是近年来部分银行在发展中面临信贷业务风险较高。 银行想要实现有序运营的目标,必须重视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推动信贷业务实现发展。

1 相关概念

信贷业务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是指在信贷业务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本金及利息无法及时收回,进而使银行的利益受损。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信贷业务风险是风险的重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要全方位重视信贷风险。

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问题

第一,管理基础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让全员认识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营造良好的管理文化氛围。 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拓展信贷业务的问题,在发展信贷业务环节中忽视对各类风险的防控,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文化及良好的工作理念,不利于对信贷业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第二,风险管理控制不足。 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管理。 要全方位关注风险控制的要求。 但是部分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环节中,未结合不同层级人员的实际情况形成对风险的分类别控制措施,不利于对各类信贷业务的风险形成严肃的控制体系。

第三,不重视贷前调查。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环节,要全方位关注不同类别的风险。 但是部分银行对各类风险的控制不当,没有结合借款人的实际特点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无法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开展贷前调查阶段,要分析借款人的状态。 部分银行不重视信贷调查的管理,对借款人获取的信息不细致,无法全方位发现风险。

第四,贷后管理不够细致。 贷后管理是发放贷款之后管理的环节,也是信贷风险管理重点。 部分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后不重视贷后管理,未定期跟进借款人的情况,不重视对借款人的监督,不利于确保借款人情况得到管理。

第五,未执行风险预警机制。 部分银行在实施信贷管理的环节中,没有根据借款人的情况形成合理的风险预警方案,无法确保风险得到及时防控。当借款人由于自身的情况发生重大经营问题等问题时,将严重影响贷款回收。

第六,绩效管理不够科学。 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人员开展贷款的环节中,不良贷款率考核指标未受到充分重视。 部分人员为了完成贷款的任务量指标,存在盲目放贷问题,给银行带来重大风险。

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建议

3.1 完善管理基础

第一,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要使全员优化自身价值观念,形成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商业银行内部全体员工要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在建立信贷风险管理文化过程中,改进自身素养。 首先,明确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方针。 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过程中,要明确信贷风险防控的范围及防控要求,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组织架构对各类信贷风险进行充分控制[1]。 其次,提高管理层对信贷风险的重视。 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由管理层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关注风险的同时,不能因为过于重视风险控制而因噎废食,要结合银行发展方向明确信贷业务管理要求。 最后,提高基层对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视度。 在开展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使全员形成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关注信贷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 通过全方位关注借款人的需求,完善信贷管理体系。 企业全员在日常开展信贷业务的环节,要主动争取优质借款人。

第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环节,人员素养与信贷风险高低有着必然的联系。 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强化信贷业务管理环节的风险控制水平。 部分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的环节中,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忽视风险管理要求,很可能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严重隐患,为此,要加强对相关人员信贷风险制度的培训,要求信贷从业人员持证上岗。 对从事贷前调查与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工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与考核,确保其具备专业能力。 同时银行还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员工不断学习与了解信贷要求。 在完成培训之后,对人员实施考核。 对考核不达标的人员,要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学习,以此从整体层面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三,建立规范的制度。 银行要通过制度规范银行各项工作流程,使全体员工按照制度执行各项工作。 银行要对信贷制度进行梳理,定期更新各项制度,让各项工作执行都有据可依。 同时银行要重视制度执行的要求,让高层管理者做好代表,从自身工作做起落实制度要求,形成全员参与、全环节控制的信贷管理体系。

3.2 有序控制风险

第一,对借款人进行分类管理。 商业银行要形成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借款人分类标准,从防控信贷风险的视角出发对借款人进行分类,并对借款人进行动态调整。 商业银行要对贷款风险形成细致的划分机制,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判断借款人是否能够及时履约。 例如,银行要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担保方式、抵押等方面的要素,结合借款人的风险情况以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对借款人的等级进行划分。 又如,在定性评价方面主要是评价信用、保证、抵押、质押。在定性评价方面,要评价还款意愿、违约可能性、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 定量评价相关指标的判断机制更加标准、规范,因此银行要以定量评价为主,在明确指标权重之后对借款人进行判断。 定性指标主要是结合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及工作经验对借款人进行判断。 商业银行在对借款人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行评价之后,结合各类借款人的情况形成相应的管理标准。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贷业务信息技术控制机制。为确保信贷业务的各类风险控制工作更加规范,要求信息系统在信贷管理过程中,使各项工作流程实现集中化管理。 首先,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银行要建立完善、科学的信贷业务控制体系,在系统中录入借款人的各类信息,减少在不同阶段人为因素干扰影响信贷业务开展的可能性,使信贷业务的各类记录和管理流程更加规范。 通过形成完善的系统,定期收集企业管理措施,避免信息被篡改的问题,杜绝信贷业务在管理中由于提交错误信息等问题造成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针对信贷业务系统形成完善的控制机制,确保信贷业务的系统控制流程更加规范,形成完善的风险防控制度,确保信贷业务信息系统中的各类数据安全、合理。 信贷业务在管理环节,要遵循内部控制机制要求,在信贷业务中让财务和业务岗位之间实现相互约束。 同时员工登录系统开展各项工作的流程要能够得到监控,建立日志管理机制。

3.3 重视贷前调查

第一,让信贷调查人员掌握信贷调查的具体要求。 在贷前调查环节要防控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调查人员要掌握信贷调查工作重点。 在前期调查阶段,要求人员能够主动鉴别借款人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通过对风险进行有序识别,避免盲目贷款的问题,提高人员的信贷风险鉴别能力。 银行要促使人员学习和掌握各项专业知识,并通过培训现场调查、非现场调查等方面的调查知识,使人员了解调查的具体方法。 通过恰当的措施确保人员能够了解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了解借款人的还款意愿等方面因素。

第二,在信贷调查阶段实施双人调查。 在信贷业务的调查阶段中,应该至少安排两人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走访和调查,了解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包括了解借款人生产经营状态、产品研发情况、生产情况、供应链管理情况、销售状况、固定资产情况、无形资产情况等方面信息。 通过全方位了解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确保所调查的结论更加科学,并通过优化贷前调查机制,确保调查流程更加严格且风险可控[2]。

第三,明确贷前审查的要求。 首先,信贷调查环节,调查人员要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各类信息,并准备材料后将材料报送给审查单位。 审查单位负责对贷前调查项目进行审查以及跟踪,若资料不齐全要求客户经理及时收集相关信贷材料。 其次,在审查环节,审查人要明确具体的审查意见,出具同意业务或否决业务的意见。 若同意贷款业务要进一步明确贷款的用途、利率、期限、担保状况等方面内容。 若审查人员与客户经理的意见存在一定出入,且认为有必要进行沟通时,可以和客户经理进行沟通,听取客户经理的解释说明和意见,并在听取相关意见的基础上,以客观、独立的原则对贷款业务进行审核。 若在管理环节发现贷款的资料严重缺失或调查报告错误等问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资料并说明理由,否则应做退卷处理。

3.4 完善贷后管理

第一,明确贷后监控方式。 在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阶段,根据贷后检查方式可以分为首次跟踪、定期监控、不定期监控。 首次跟踪主要是在放款之后,跟踪检查借款人是否按照要求使用资金、是否存在违背条款的问题,重点检查资金的流向。 定期监控是客户经理结合信贷情况对借款人进行跟进,包括识别借款人的资金状况是否存在风险。 在对各类借款人的信息进行定期监控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执行不定期监控。 不定期监控是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跟进和关注,发现问题并采取策略。

第二,选择恰当的贷后监控方法。 银行客户经理在对借款人进行监控环节,要全方位收集影响贷款的各类信息,并对各类信息形成材料。 例如,客户经理可以通过实地走访方式,到借款人办公地和经营场所了解经济状况,与公司的财务总监、总经理等进行沟通,获取借款人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查借款人账簿情况、存货状态、往来交易情况、税务机关对其评级等方面要素,合理评价借款人状况,并结合借款人状况合理评价风险[3]。

3.5 执行风险预警

第一,对宏观经济环境形成预警信号。 宏观环境是产生信贷风险的重要原因,银行要根据宏观环境构建预警信号,全方位考虑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状态等方面要求,分析外部整体环境是否对借款人带来重大影响,包括关注借款人所处领域的各项政策变动情况,分析是否存在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收入政策等给借款人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分析借款人所属产业是否发生了重大变革而影响借款人运营。

第二,对借款人的公司信息形成相关预警信号。首先,在对借款人的公司信息分析环节,银行要分析借款人是否存在频繁更换财务人员的问题,分析财务团队的稳定性。 其次,要分析借款人是否发生核心业务产生偏离或盲目多元化的情况。 再次,分析借款人的关联企业情况,包括关联企业是否发生了影响企业经营的兼并、收购、破产等。 最后,分析借款人是否面临重大诉讼或遭受税务、环保、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处罚。

第三,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环节,主要是分析借款人在运营的环节中是否存在财务杠杆过高或短期债务比例过大的问题,分析是否存在经常使用短期债务偿还或长期债务的问题。 同时要关注借款人是否存在财务报表可信度下降、多次更换审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等问题。

第四,对借款人的担保情况执行风险预警。 借款人担保情况的风险预警指标,包括抵押、质押等方面情况以及担保人是否发生产权转让、兼并、重组,关注保证人生产经营情况是否发生恶化等。

第五,对借款人与银行相关的风险制订预警信号。 借款人与银行相关的风险预警信号包括借款人是否被宣布为信用不良企业或逃避其他银行债务的问题;借款人是否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包括管理层难以约见、不按银行要求配合银行的检查等。

在对各类预警信号进行分析之后,客户经理要结合借款人情况形成恰当的预警措施,根据不同风险情况,将预警信号分为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 红色预警借款人指的是相关借款人很可能无法偿还款项,此时存量贷款只收不发,并认定不良贷款。 橙色预警的借款人原则上要多收回款项,少发放贷款,形成合理的款项回收方式。 对黄色预警的借款人,要密切监控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分析其风险情况,对借款人情况及时跟踪,形成预警监控报告,确保各类借款人能得到有效监控。 同时银行要建立跟踪监控机制,对借款人的预警级别进行适当调整。例如,若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好转,可以终止预警。

3.6 实施绩效管理

为确保银行的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管理环节中,通过组建专门团队负责信贷业务的信息调查、审查、审批等,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人员在开展各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关注业务流程风险,避免存在道德风险的人员为完成贷款任务考核指标,在放贷环节忽视风险监控的问题。 通过形成完善的审批措施及考核机制,确保信贷业务的全环节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并提高对风险的把控能力。 为此,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审批人员可以将考评指标进行优化,充分关注各岗位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重点考核不良贷款的指标,确保人员有效监控借款人的风险。

4 结论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 商业银行作为以负债运营的高风险金融机构,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文章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视角,论述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建议。 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认识到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重要价值,结合文章所研究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管理体系,确保风险可控。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借款人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