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王晓韵
网络时代的信息错综复杂,更新极快,信息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可以帮助其高效开展收集、整理信息等工作,更好地开展科研活动。通常,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检索与利用、科研工具使用、论文写作等方面,高校图书馆能给予大学生指导与帮助。但是,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方面,依旧存在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求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以期发现国科大图书馆在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笔者编制了关于国科大本科生信息素养水平的调查问卷,共三十道题目,旨在掌握国科大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客观情况,了解本科生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本次调查对象为国科大本科生,发放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20份,一年级学生占45.9%,二年级学生占25.9%,三年级学生占16.8%,四年级学生占11.4%,涉及国科大本科15个专业。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自信息素养概念在1974年提出,经历了图书情报时代、信息技术时代和数字化能力时代[1],其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教育部于2021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中则提到,信息素养是个体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整合、管理和评价信息,理解、建构和创造新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思维及修养。调研表明,有49.5%的同学选择了“不太了解”,有7.7%的同学选择了“一点都不了解”。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对信息素养的具体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二)信息素养框架的维度观察。《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将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体系化为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2]。《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将信息素养的组成要素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伦理与安全。明蔚在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工具的研究中,认为信息素养能力应当包含信息辨认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规划能力、信息创作能力[3]。黄晓斌构建了一套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4]。可以看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应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能力。
(三)对信息素养相关概念的认知水平。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内涵缺乏了解,但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可信息素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大学生对信息素养能力在学习和科研中的重要性也都予以认可。而在调研活动中,针对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于日常学科教学的行为,有57.3%的学生持完全同意态度,有40.5%的同学持比较同意态度。
(四)信息素养认知现状。在自身所学专业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方面,有36.8%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了解,有4.1%的学生认为自己一点都不了解,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的仅占5.5%,认为自己比较了解的占25.5%。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自己掌握信息资源的能力评价不高。在信息检索、信息源、检索式、检索语言等概念的了解程度上,选择“不太了解”的学生最多,占39.1%,有6.8%的同学选择了“一点都不了解”,选择“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分别为6.4%和23.2%。有55.5%的学生能够经常能制定合适的搜索策略并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检索,“总是能”的占10.9%。这两个问题反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技巧,说明学生有一定的检索技能。在管理文献资料方面,73.6%的学生选择用计算机文件夹管理,只有7.7%的学生会使用中文专业文献管理工具,24.5%的学生使用英文专业文献管理工具,直接保存在U盘或计算机硬盘上的学生有48.8%,有18.2%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利用工具管理。提高信息管理与利用能力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科研活动,但大多数学生仍使用计算机文件夹管理,这种方式难以对信息进行高效分类与整理,从而导致文献等资料的利用率不高。使用专业的文献管理工具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部分高校会举办相关讲座,为学生提供学习使用文献管理工具的途径。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或原文时,有54.1%的学生选择严格按照标准格式将引用标注出来,有35.5%的学生选择按照自己的习惯将引用标注出来,有3.2%的学生选择不做标注说明,有7.3%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标注。这一问题反映了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反映了学生是否了解和遵守信息道德与法律。加密、防火墙、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信息保护技术的使用反映了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太了解或一点也不了解相关信息保护技术,说明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国科大的本科生数量相对研究生而言较少,该校实行精英化教育模式。国科大图书馆的玉泉馆相较于雁栖馆,场地容量小,设备较老旧。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实施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调研的第三部分,重点在于本科生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认知与需求上。
国科大图书馆在架中文图书70万余册,分为两馆,玉泉馆和雁栖馆之间可以图书互借,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获取资源,国科大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之间可开展馆际互借。在调查中,只有6.8%的学生非常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查阅所需的文献资料,有30.5%的学生比较了解,有21.8%的学生选择了“了解”,有35.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还有5%的学生选择了“一点儿都不了解”。
在关于数据库的利用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中国知网查找学习资料,其次是万方数据库和Nature。图书馆会举办数据库相关的讲座,培训学生如何使用数据库;数据库商也会联合图书馆,为学生讲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国科大图书馆还会邀请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为学生讲解数据库的使用。在与信息素养有关的课程方面,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本科培养方案总则》,国科大开设外语提高类课程《学术写作》属于公共选修课,除此之外没有搜索到校级的有关信息素养的课程。根据《2022—2023学年秋季学期本科课程开设表目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网络与信息安全导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开设了专业必修课《网络与系统安全》。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程度。在“你选修过《信息检索》(或文献检索)等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吗?”的问题中,仅有7.7%的学生选择了“选修过”,有55%的学生选择了“没有选修过”,选择了“我所在的学院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学生占了12.7%,选择了“不清楚学校或学院是否开设此类课程”的占了24.5%。
国科大图书馆举办过多种类型的信息素养活动,如数据库体验官、数据库检索大赛等,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重要方式。近三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活动形式主要以线上方式进行,如数据库线上答题活动、数据库培训等各种讲座。但从调查数据看,从未参加过图书馆信息素养活动的学生占67.3%。学生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活动的参与率不高,既不利于扩大图书馆信息素养活动的覆盖面,也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活动,提高信息素养水平。在参加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讲座和活动对学习和研究的帮助程度方面,选择“有一定帮助”的学生占54.1%,说明过半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采取认可态度,但也有24.1%的学生选择了“没参加过”信息素养教育活动,这说明国科大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影响力不足。在对“你认为图书馆应提供哪些教育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的问题统计上,大多数学生依然选择了“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培训或讲座”和“文献管理软件相关培训”,分别占70.5%和62.7%。这体现了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图书馆资源掌握的迫切需求,这也反向说明了图书馆目前举办的相关培训或讲座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本科生信息素养课程培养体系,完善信息素养课程设置。目前,国科大本科生缺乏信息素养相关课程的设置,仅个别专业开设关于网络安全的课程,这不仅不利于系统性培养本科生的信息素养,不利于提高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也不利于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文章建议,国科大本科部可与图书馆合作,开设面向全校的信息素养相关课程,课程目标为提高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助力本科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5]。课程内容可涵盖信息检索与利用、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道德等。鉴于国科大专业设置以理工科为主,可设计侧重于理工科专业的信息素养知识。培养形式除理论教授之外,可增加实操内容,如上机操作等,增强学生多方面的信息素养能力。
(二)丰富国科大图书馆信息素养讲座的形式与内容。从调研情况来看,国科大本科生参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活动,如讲座等,频率不高,从而导致本科生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不足,图书馆对本科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帮助程度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第一,深入发展信息素养讲座线上和线下双模式。最近三年,由于疫情原因,国科大图书馆的培训讲座主要以线上形式为主。随着疫情的好转,图书馆可逐步恢复线下讲座的形式。线上讲座方面,除了目前已有的讲座内容和形式,还可以大力宣传大学生慕课、爱课程、网课公开课等丰富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此外,还可以创作信息素养教育微视频、微课堂等内容,便于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扩大宣传途径,还可以将制作的微视频、微动画等,放在抖音、直播号等新媒体上进行宣传,使学生易于学习[6]。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辟的《达人联线》栏目,是以一张图的形式推广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小知识,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第二,完善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硬件设施[7]。玉泉馆场地有限,设备老旧,缺乏开展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空间和条件。对此,图书馆可以向学校反映,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完善机房条件,提高空间利用率,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更多保障。
(三)图书馆应增加信息素养活动形式,提高本科生参与率。国科大图书馆可以学习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优秀经验,借鉴活动形式。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设立“数据库使用咨询日”,集中解答学生有关数据库问题的咨询。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都针对新生设置了信息素养能力养成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信息素养能力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素养相关知识、提高信息素养能力的有效手段。数据库商会举办有关特色数据库的竞赛,如“知网杯”“智信杯”等,图书馆可鼓励或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大赛。天津财经大学还建立了信息素养“学、赛、练”一体化培养体系,图书馆也可学习其经验,借助信息素养相关竞赛,开展“以赛促学”教育模式探索[8]。
信息素养作为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高校图书馆肩负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任。完善信息素养相关课程设置,针对本科生特点设置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讲座,丰富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形式,能够让图书馆在本科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