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基地建设发展对应的思考
——以淮北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项目为例

2024-04-25 03:1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研学基地活动

周 正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每个孩子天性里都喜欢亲近自然。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日趋减少,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空间缺失”现象。

而研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和自主探究。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研学注重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环境意识和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户外的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体魄、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同学们一起合作、交流和分享,在团队中建立起友谊和互助的关系。

本文基于以上解读和分析,以淮北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项目为例,探析相关设计思考和策略研究,将为现代研学工程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时代背景和需求

1.1 研学基地的发展现状

国内宏观政策向好。目前,国内的研学项目包括了校外教育、教育旅游、亲子体验、社会实践、主题基地(营地)、户外拓展、自然科考等领域,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发文鼓励推行研学实践课程。研学基地作为一项独立的专项活动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目前有10余座城市被授予“中国研学旅行目的地”称号,20家单位被授予“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称号。国家层面为研学旅行命名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引领和带动省市层面也命名了一批实践教育基地,客观上推动了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发展。但同时研学基地的建设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

研学基地同质化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各地青少年研学基地缺乏特色、吸引力和后续发展的创新空间,不利于持续做好研学实践。

缺乏有深意和新意的研学产品。由于研学项目市场的门槛相对不高,一些层面缺乏更为严格的管理和筛选,研学相关产品缺乏专业设计,很多都不能体现当地人文特色,不能适应学生实践和研学发展,也没有站在青少年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层面,实现研学产品的创新。

研学基地设施不完善。研学基地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基地,有些项目建设成了旅游景点而脱离了青少年研究和学习发展实际;缺乏实际围绕青少年的教育和发展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基础研究和实践设施。

1.2 研学基地的建设需求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全方位、综合性发展需求的今天,教育+旅游的结合形成了双产业的消费升级。如今的研学已不仅仅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市场,而是突破了年龄的限制,以“学知识、长阅历”为目的,涵盖研学、科考、培训、拓展训练等活动,政府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旅游工作者都在大力推动研学,相关行业也已涉足研学课程。

传统的“吃、住、行、娱、购、游”式旅游,已满足不了现代旅游需求,体验式、参与式旅游需求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基地(营地),加之基地(营地)自身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加大,研学基地(营地)教育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2 发展趋势

中小学研学基地的建设也是随着各地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而不断发展,其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元化的主题和内容

中小学研学基地将提供多元化的主题和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主题的实践活动,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学科综合素养。

2.2 结合创新科技

中小学研学基地将积极结合创新科技,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利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在线资源共享和远程交流。

2.3 强调实践探究和社会资源合作

中小学研学基地将强调实践探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中小学研学基地将积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建立联系,开展实践活动和课程项目,通过与社会资源合作,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为他们提供真实世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2.4 注重全面发展

中小学研学基地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交与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通过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笔者认为,这些趋势将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3 建设发展的思考

3.1 工程概况

淮北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基地项目位于朔西湖东岸,占地面积约480亩,建设用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营地园区总体布局结构为“两轴六区”,纵横两条轴线有机结合并串联校园景观;六区分别为农耕文化体验区、体适能运动与感官体验区、水上互动及主题研学区、入口景观区、教学生活活动区、团建拓展和实践训练区(见图1)。

图1 项目规划鸟瞰图

3.2 建设模式

本项目采用EPC+O建设模式,即工程、采购和施工运营。本项目前期对接和整体策划都是围绕运营进行,可以说先有运营思路才有本工程,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都需要贯彻运营思路主线开展,项目由专门机构负责监管建设全周期。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项目管理方法,涵盖项目从最初设计、采购物资、施工建设,到设备维护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EPC+O模式旨在集中整合项目各个环节,提高项目效率和质量,优化项目整体成本,并关注项目的落地和后期运营。

3.3 用地报建

建设报建的用地阶段直接关系到项目是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本项目用地类型涉及:1政府已批复划拨用地;2拟划拨用地;3拟出让用地和4其它用地;又涉及“三区三线”,即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本项目的报建工作贯穿立项、征地、报建、施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报建手续牵涉部门广,搭接关系多,为了项目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少走弯路,设计团队协助建设方共同完成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拟订征地方案和报批;建设用地批准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用地阶段主要报建工作。

3.4 研学营地规划

本研学营地按分区规划了生命安全和应急实训基地、团建拓展基地、渔业研学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生存体验露营地、体适能运动与感官训体验园、中医中药研学基地、体育场等户外研学和训练场所,能充分满足学生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的需求。

通过整合多种研学内容,各具特色、各有重点,力求让研学有深度、见实效,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阳光成长。同时贯彻“5+N”研学观——认识生命、感受生活、关注自然、认知科学、审视文化、树立自我多个维度,进而突破学科界限,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提供真实的场景情境,追求实用与好玩兼备,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3.5 研学活动和校园景观结合

本项目力求研学活动与校园景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和体验环境,校园景观包括学校的建筑、植被、景观等方面。

首先,校园景观可以为研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场所。学生可以在校园草坪上进行实地地质观察,参观校园的历史建筑,进行户外实验和实践操作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校园景观中的建筑、植被、地形、庭园、湿地和林地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实地调研的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记录、采样等方法进行实践探究,关注校园中的植被类型、生长状态和生态环境,以此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此外,校园景观和周边环境的季相变化也是研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游览、绘画、摄影等方式,感受和表达对人工或自然美学的理解。这些美学体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项目实施要点

研学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自主探究和社会联系,带来了更加综合、实践性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和素养,促进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社会参与者和问题解决者。本项目建设实施要点如下:

4.1 创办综合学科

研学活动应涵盖多个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本项目在课程中设计有环保主题的研学活动,学生需要了解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全面理解环保问题的多方面信息。

4.2 注重实践操作

研学倡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调研、考察和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来增强学习效果。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4.3 鼓励主动参与和加强社会联系

研学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基地为研学活动与社会联系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与实践活动中的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接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不仅关注自身的学科知识和个人发展,进而思考个人的社会价值。

4.4 跨学段

研学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也适用于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可以通过研学活动来促进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结合。跨学科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对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有更深入的理解。

5 结论和展望

研学基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壮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它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笔者认为以下三方面是未来研学的发展重点:

5.1 政策支持方面

研学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具有积极影响。教育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对研学活动应继续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关注,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对研学活动的支持,鼓励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其次,政府可以提供经费、场地、设备和资源等支持,用于研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最后,还应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研学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

5.2 建设模式方面

近年会出现以策划运营为先导,政府支持、企业合作和跨校合作等多元建设模式。政府鼓励并资助学校或教育机构建设研学基地,以促进研学教育的发展;学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研学基地,共同利用企业的设施和资源进行实践教育活动。企业提供实地实习机会、现实问题解决项目或合作研究合作等,使学生能够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触;多所学校联合建设和共享研学基地,将资源和经验进行整合。

5.3 行业发展方面

未来的研学基地将趋于多样化和专业化,将有更多不同领域的研学基地涌现,如科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农业园和专类园等,丰富学生的选择。研学基地将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指导,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研学基地可能会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场景,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研学基地也可能与在线教育平台等教育资源相结合,提供更加综合的学习体验和资源。

猜你喜欢
研学基地活动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六小”活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