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产业发展:经济特性与中美路径差异

2024-04-25 17:12:00李三希张明圣刘希
产业经济评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中美比较数字经济区块链

李三希 张明圣 刘希

摘 要: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两大核心特征和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可匿名性四大衍生特征,并进一步引致出能够作用于经济领域的五大经济特性: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组织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诺、生成新的价值标的、减少交易成本。区块链是否能与产业良好融合是其能否有效发挥上述重要经济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中美区块链行业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对于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态度更为审慎,同时也具有更强的政策导向,主要应用领域为实体经济;而美国虽然对区块链的政策导向不如中国明显,但其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区块链应用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总的来看,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面临审慎的金融政策与区块链特征不匹配、结合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配套设施相对缺失、区块链适用领域有待细化、区块链技术有待提升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需要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性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基础研究。

关键词:区块链;中美比较;数字经济

DoI: 10.19313/icnki.cn10-1223/f.20240313.004

一、引 言

自比特币(Bitcoin)问世以来,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为核心的区块链产业也逐渐开始发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防篡改、可追溯、数据安全、信息透明、信息保护等特点(陈永伟,2020),能够重组多个产业的价值创造与分配方式,具有被应用于多个领域的潜力。

截至目前,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工业、农业、政府管理、公共治理等场景领域已实现众多应用落地,并直接或间接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区块链解决方案花费达到42 亿美元,并预计到2024 年将增长到190 亿美元(聂辉华和李靖,2021)。其中,加密货币是现阶段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CoinMarketCap 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 月19 日,全球加密货币的种类超过2 万种,包括稳定币和代币在内的加密货币总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日成交量达到1 056 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占比超过40%,以太币市值占比约20%①。加密货币的繁荣促进了主权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报告,65 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比例从2019 年的42%增加到2020 年的60%。近年来,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在内的国家及欧央行均已逐步开展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战略考量及部署,我国的数字人民币也开始积极试点①。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步铺开,如下有关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问题亟待回应: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能体现出哪些重要的经济特性?区块链产业的国际发展,尤其是中美的区块链产业发展是否存在差异?明晰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将区块链技术与现实经济相结合,并发挥出区块链技术的独特优势。

二、区块链简介

2008 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首次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并构造了一种通过“点对点”交易的电子现金系统,实现了互联网支付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机制,使得支付可以直接在交易双方间进行,进而摆脱了第三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限制。区块链即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

(一)区块链的定义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而非严谨的学术研究概念,区块链并没有被赋予一个统一的严格定义,学者或相关研究主体大多基于自身研究需要来从不同角度对区块链展开描述。IIM 信息的《全球及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报告》将区块链界定为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OECD 在其发布的《Blockchain at the Frontier: Impacts and Issues i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中说明,区块链是一组保存相同数据集的网络数据库或“节点”,该网络存在预定义规则以保证各节点对数据集中包含的数据达成一致,从而能够自动、可预测地同意并记录一组事实,而不需要中间人或中介的参与。聂辉华和李靖(2021)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交易记账方式,它通过公开的、分布式认证机制把一系列交易记录模板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易链条,他们并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防篡改和匿名性的特点。

虽然不同主体针对区块链的描述方式略有差异,但无论在何种表述方式中,去中心化共识都是区块链具有的重要特点。其中,Chen et al. (2020)更是将去中心化共识提炼为区块链最重要的核心特征。综合已有描述,本文认为,区块链可被定义为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构建的分布式共享数据库,其本质是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

(二)区块链的核心运行机制

由于区块链是一种新型技术手段,要理解其主要特点,首先需要对区块链技术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了解。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其本质上是由若干个携带数据的区块构成。每个区块除了包括需要携带的数据外,还会包含代表上一个区块的信息②,从而能够依据时间戳依次连接形成链式数据结构。区块链的分布式特征主要体现为链上的信息并不是由某个固定主体负责记录,而是通过预设的证明机制来向多个参与主体分配记录的权力。以比特币系统为例,为了保证各节点所记录信息的可信度,比特币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Proof of Work)作为预设规则来分配记录权力。该证明机制要求比特币系统中希望在某个节点上完成记录的参与者使用自身的算力来求解一道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最先求出正确答案的参与者即拥有该节点的记录权。拥有记录权的参与者在成功记录信息后将获得一笔由记录服务需求方支付的交易费用和区块链系统提供的奖金,以激励各节点持续参与该记录过程。在这种证明机制下,最长的信息链条则是系統中各节点用实际行动构建出的共识信息链条。如果某个用户要对信息序列进行修改(即在已有节点上重新构建一条新的信息链条),则其必须拥有非常强大的算力且支付高昂的成本。这保证了几乎没有用户有能力和动机去修改信息序列。

此外,工作量证明机制并非区块链系统的唯一证明机制,权益证明机制(PoS, Proof of Stake)、拜占庭将军算法等也在区块链技术中获得了重要应用。然而,无论证明机制如何改变,信息系统的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所希望实现的主要目标。由于去中心化不仅体现在共识信息的形成过程上,还体现在共识信息的分发和存储方式上(Chen et al., 2020),因此,在区块链上的交易或信息传递等行为也需要采用非对称密码学(Asymmetric Cryptography)①方法来保证安全性。

(三)区块链的经济学研究

目前已有的关于区块链的经济学研究能够被区分为区块链运行的经济原理和区块链的现实应用这两个主要板块。

针对区块链运行的经济原理分析,主要集中从矿工挖矿策略、内外部攻击和区块链运行的角度出发展开分析。在挖矿策略方面,Eyal 和Sirer (2018) 说明了基于PoW 的自私挖矿策略(SelfishminingStrategy)有助于矿工获得竞争优势并增加挖矿奖励。Nayak et al. (2016) 进一步比较了多种挖矿策略,说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固执挖矿具有优势。Houy (2016) 说明了矿工在向区块中加入更多交易所带来的更高的奖励和更慢的传播速度之间存在权衡。

在区块链可能面临的内外部攻击方面,Kroll et al. (2013) 指出,内部攻击不仅要求攻击者布置大量算力,还会导致加密货币的价值消散,激励较外部攻击更弱。Budish (2018) 进一步说明了不同技术手段和算力分布导致的攻击成本收益差异。Saleh (2021) 认为权益证明机制下的矿工相较于工作量证明机制更有维护币值稳定的动力。

关于区块链运行的市场均衡分析主要关注矿池以及其他类似的集中化力量的崛起对区块链运行的影响。Cong et al. (2021) 认为,占主导地位的矿池对新矿工的加入往往收取更多费用,从而导致吸引的矿工数量更少,增长速度也更为缓慢,因此,矿池的总量增长并不会伴随着矿池的过度集中。Huberman et al. (2021) 对区块链中的寡头势力展开研究,说明矿池等大型矿商无法通过控制交易费用产生显著的盈利。Ma et al. (2018) 说明有许可网络(即联盟链)会为在位矿工提供租金,但并不会减少产品供给,只会影响系统的去中心化水平。在市场的需求端,Easley et al. (2019) 说明记账服务的稀缺性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交易费的原因。

在区块链的现实应用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管理、企业竞争、信任构建、代币融资(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和数字货币等方面。在公司管理方面,Yermack (2015) 分别讨论了区块链在实时会计、公司透明度、股票交易、公司选举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应用,认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能够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避免权力集中、提高公司治理效率。Chod et al. (2020) 认为,区块链技术有助于高质量企业将自己与低质量企业区分开来,其采用区块链技术、通过投资额发射信号,使得低质量企业模仿的成本更高,能够减少融资扭曲,提高经济效率。

在企业竞争方面,Cong and He (2019) 认为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一方面降低了进入者的进入门槛,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在位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督,使合谋更加容易。龚强等(2021)指出,上链企业的数量和信息上链的容易程度都会影响到信息质量,从而对企业合谋产生影响。

在信任構建方面,陈凡和蔡振东(2020)指出,区块链技术的迭代发展促成了强技术参与的社会信任模式的社会建构。宋华等(2022)探讨了供应链金融网络的构建及信任关系的形成,指出该构建过程是一个行动者冲突产生与化解的动态过程。宋晓晨和毛基业(2022)以数字供应链金融为研究情境,认为基于区块链的声誉系统与基于平台的制度机制的有效结合可促进在线交易组织间信任的构建。

基于区块链发行的代币而实现的代币融资的作用也是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Catalini 和Gans(2018)分析了ICO 可能的优劣点,一方面,由于区块链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协调经济活动的特点,代币融资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的摩擦;但另一方面,代币融资也存在着道德风险、代币价值不稳定、限制企业的后续融资方式等问题。Garratt 和Van (2021) 则认为ICO 融资能够产生比传统融资方式更高的净现值。此外,还有部分文献从实证角度说明现实中已经存在了一定规模的代币融资(Catalini et al., 2017; Malinova 和Park, 2018)。

数字货币也是区块链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向。Christin (2013) 针对比特币的现实应用情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总结归纳了在不同阶段比特币的主要应用渠道。数字货币广泛发展也引发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讨论。Brunnermeier et al. (2019) 指出,CBDC 的使用有助于克服私人数字货币产生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看,目前有关区块链的现实应用的研究较为分散,缺少一个较为统一的框架说明在区块链的现实应用中,区块链的哪些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也没有明确说明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在特定行业中的优势。本文聚焦于区块链的现实应用,旨在提炼出区块链的经济特性,以建立一个统一框架说明区块链在现实应用中的突出作用,并结合中美两国发展经济的不同模式,分析中美两国区块链发展模式存在的差异,从中提炼出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未来发展建议。

三、区块链的经济特性

要明确区块链对于现实经济的重要意义,需要明确区块链技术具有的经济特性。因此,超越区块链的基本技术细节来抽象提炼出区块链的重要特征,是利用经济学来解释区块链的现实应用的一个基础步骤,也是构建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所需的必要环节。

(一)区块链的特征

区块链的特征可以分为核心特征和衍生特征两个部分,核心特征由区块链的基本机制产生,因此,所有区块链都具备;衍生特征由特定的区块链在基本机制的基础上施加额外设定产生,因此,并不是所有区块链都具备。两类特征在具体作用效果上不分主次,区别仅仅体现为是否是所有区块链技术的共性。本文认为,去中心化和可追溯性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而区块链的衍生特征主要包括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和可匿名性。

1.区块链的核心特征

去中心化是指针对区块链上信息的记录和储存等行为并不是由一个中心化的节点进行,而是依据给定的共识机制来由多个节点完成。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仅体现在共识形成本身,还体现在共识信息的分发和存储方式上(Chen et al., 2020)。这意味着区块链系统中的多个节点都具有区块链的完整信息,因此,区块链系统中不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中心节点。不过,不同类型的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程度也会存在差异:在公有链中,区块链中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共识机制成为区块链上的信息的记录者,其去中心化程度最高;联盟链会对能够参与共识管理的节点有所限定,只有被预先指定的节点能够参与信息记录,去中心化程度次之;在私有链中,共识管理由一个中心化的节点完成,去中心化程度最弱。然而,即便对于私有链而言,形成共识后的信息仍然会被分发和存储到被授权的各个节点,因此,与传统的中心化管理相比,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去中心化特征。

可追溯性是指在区块链中,由于多个节点都能够观察到区块链从开始到最后的所有状态数据,从而能够对链上信息实现追溯。这一特性源自于区块链采用了带有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来存储数据,从而使得区块链数据具有很强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

2.区块链的衍生特征

不可篡改是指由共识机制保证的区块链上的共识信息难以被篡改。对于非私有链而言,该特征是非常显著的,一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意味着,对于非私有链而言,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结构有能力修改共识信息;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也能够保证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而言,要篡改上链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不过,对于私有链而言,由于共识管理是由一个中心化的节点完成的,因此无法保证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

去信任化是指在不需要信任实体背书的情况下,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能够保证参与者对链上信息的客观信任。对于公有链而言,由于区块链中的共识是由去中心化结构形成的,在区块链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区块链中记录的信息能够保证准确、可信,因此保证了用户对区块链的信任。然而,在联盟链和私有链的结构下,共识信息上链的过程是由存在一定中心化程度的节点完成的,因此链上的信任仍需要信任实体背书,并不能完全去信任化。

信息透明主要是由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和可追溯性引致的,具体指区块链上的数据信息和参与者对其进行的数据操作往往是高度透明的。然而,信息透明并不是所有区块链都具备的特征,一方面,联盟链和私有链能够授权部分节点获取信息,而其他节点无法获得信息,从而导致信息并不完全透明;另一方面,区块链用户的策略性行为也可能进一步导致信息不透明。以比特币交易为例,部分个人具有的匿名交易需求导致产生了多种隐藏交易信息的方法,比如部分个体匿名交易的需求使得部分机构充当“混合器”(Mixers)来混合实现多笔交易,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信息不透明(B?hme et al., 2015)。

信息保护是指区块链系统并不要求交易主体之间公开真实身份,也即匿名性。该性质并不是區块链系统所必备的,一方面,匿名性设计并不是区块链运行的必要机制,部分区块链系统可能会对交易主体的身份进行核查,有关部门的监管压力也会进一步强化对于账户身份的审核;另一方面,即便在不审核交易主体身份的情况下,用户的真实身份也可能通过对照现实信息和链上交易记录的方式识别出来,从而无法严格保证匿名性特征(Yermack, 2015)。

(二)由区块链特征引致的经济特性

区块链具有的不同于此前技术的新经济特性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其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经济中的重要原因。而区块链的经济特性往往是基于其拥有的具体特征而形成的。在给定区块链具有的核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将衍生特征灵活组合,能够体现区块链对于现实应用而言的经济特性,具体包括如下五种:(1)减少信息不对称;(2)降低组织的集中度;(3)提供可置信的承诺;(4)生成新的价值标的;(5)减少交易成本。

1.减少信息不对称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和信息透明的特征有助于克服经济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上述三个特征意味着区块链中的多个节点都具有区块链在不同时间点状态的完整、准确、可信的信息,部分信息透明度较高的区块链还允许区块链中的各个节点都拥有并记录节点信息。因此,合理使用区块链技术将有效降低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信息不对称较为明显的行业,区块链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具体而言,由于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结构的存在,信息不对称是该领域的常见问题之一,而区块链有潜力通过降低公司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对公司的日常数据进行实时会计,让该数据对股东、客户、贷款人、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可见,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所有权透明度,这有助于加强股东对公司的信任,防止恶意收购等投机行为,更好地实现投资资金的有效配置,并提升对管理者相对绩效评估的有效性①(Yermack, 2015)。

另一方面,在非市场的司法和公共管理等领域,区块链也能够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质量带来效率改进②。在司法方面,区块链能够通过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任构建、信息共享、多主体协作的需求。在公共管理领域,区块链上的高质量信息能够协助完成公共预警、身份认证、政务处理、电子证照等任务。

2. 降低组织的集中度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信息透明等特征一方面意味着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系统中的决策不一定由中心节点拍板,因此可以不依赖于中心节点运行,降低了组织的集中度,提升运作效率。以证券交易为例,区块链带来的组织集中度降低能减少证券交易的成本和时间,从而显著提高证券的流动性,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当通过区块链进行证券交易时,证券交易的速度仅仅取决于添加新区块需要花费的时间,从而快于通过中间商完成交易的速度。此外,由于不需要经过中间商就能完成交易,因此也能够减少佣金和价格磋商带来的成本(Yermack, 2015)。

另一方面,区块链还能够避免由于信息不透明而让管理层获得操作决策结果的空间,进一步避免权力集中,防止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公司选举中,区块链的选举投票速度快、透明度高的特点有助于避免不清晰的结果,降低管理层操作结果的能力。此外,区块链导致的股权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防止空投票权(Empty Voting),即投资者在没有购买股票的情况下通过借入股份或一定的衍生证券组合暂时获得投票权 (Yermack, 2015)。

3. 提供可置信的承诺

区块链能够提供可置信承诺的经济特性是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征的重要作用方式之一,主要由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实现。智能合约是在区块链基础上构建的、以数字形式指定的一套承诺(陈永伟,2020),可用来向区块链中的一方保证其交易对象将确定性地履行做出的承諾,从而有助于克服策略性违约①等道德风险问题,并且可以大幅降低验证和执行成本等代理成本。

该经济特性使得区块链能够为融资和企业间合作等传统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就融资问题而言,智能合约的采用可以保证合约顺利实施,加强了企业事前承诺在未来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借贷者受到债务人的欺诈,这将进一步减少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降低市场的借贷成本。在企业间合作方面,智能合约的使用有助于保证企业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避免“敲竹杠”等问题,从而提高专用性投资,提高生产效率。

4. 生成新的价值标的

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去信任化、不可篡改、信息透明为使用区块链生产新的价值标的提供了条件。生成新的价值标的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特点使企业能够通过赋予在区块链上发行的加密代币(Coin)一定的价值,从而为融资提供新的融资标的;二是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的技术特征,从而能够为过去难以衡量价值的许可等交易提供价值衡量,为价值交换提供基础。

企业利用加密代币作为融资标的的主要案例是代币融资(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由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特征,企业能够在项目初期保证其未来产品仅能够使用相应代币进行交易,并基于此通过出售加密代币来实现融资。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特征一方面部分克服了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保证其承诺在未来是有效的,并且不会额外私发代币;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中出现伪造代币的概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币价值的稳定性。

相较于传统股权融资中企业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未来利润的贴现综合,通过代币融资发行的代币价值更多地由未来的收入流情况决定。代币融资有助于发挥区块链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协调经济活动的特点,显著降低企业融资的摩擦(Catalini 和Gans, 2018),此外,由于ICO 的投资者从项目的销售收入获得收益而不从利润获得收益,这会促使企业管理者努力节约成本,从而使得代币融资能够产生比传统融资方式更高的净现值(Garratt 和Van, 2022)。不过,代币融资也可能无法克服企业的道德风险,同时也可能面临未来融资受到约束和币值稳定性不足等问题(Catalini 和Gans, 2018)。

碳交易是区块链为许可交易提供价值支撑的例子。区块链具有的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征有助于支撑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从而更加准确衡量碳排放权的价值,提供了更加稳定可信的价值标的。此外,区块链的上述特点还能够支撑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经济的碳交易市场环境,以及可视、可信、可靠的监管环境,为碳排放领域的价值交换提供了技术支持。①

5. 减少交易成本

减少交易成本这一经济特性主要源自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这三个特征。其中不可篡改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使得交易能够直接依赖区块链进行,而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有助于简化交易方式、提高结算效率。

数字货币的出现直接源自对减少交易成本的诉求。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能够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使得加密货币能够作为合格的流通工具,从而发挥出货币的交易职能。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进一步体现出了其相较于传统货币和依赖于银行系统实现的线上支付的优势: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不仅避免了伪币的出现,保证了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了校验成本,还使得线上支付的达成不依赖某个中心化节点,显著提升交易效率。以跨境支付为例,传统跨境支付需要大量的人工对账操作,而且银行只在日终批量处理相关交易,从而使得每一笔交易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而区块链数字货币减少了人工处理环节,能够不间断地提供服务,从而显著提高了跨境支付速度。此外,通过区块链数字货币进行跨境交易可以节省传统跨境支付模式中存在的支付处理、接收、财务运营和对账等成本,有效降低了各环节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去中心化金融(DeFi)也是区块链数字货币降低金融领域交易成本、助力形成更加透明高效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例子(郭广珍,2022)。

除上述特征外,相对较强的匿名性也是数字货币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在比特币发展的早期,比特币的使用者往往是希望利用比特币较强的匿名性和没有限制规则的特点来支付特殊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以及赌博等违法行为(B?hme, 2015)。此外,由于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标的或者实体背书,其币值波动较大,有极强的投机性。目前,为了充分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而尽量克服数字货币的可能缺点,多个国家已经在积极部署央行数字货币(CBDC,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Brunnermeier, 2019)。

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中美路径差异

(一)中美路径差异

总体来看,中国对于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更加审慎,同时也具有更强的政策导向,区块链的应用领域也主要在实体经济;美国虽然对区块链的政策导向不如中国明显,但其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区块链应用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①。

1. 中国对待数字货币更加审慎

中国对待数字货币及其相关数字金融资产的态度较为审慎。中国于2017 年9 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停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对于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等安排,针对虚拟货币交易、代币融资等具有金融属性的相关活动也加强了监管。

美国对区块链的金融应用相较宽松,通过多项法规加强了针对数字货币和有关数字资产的监管,但并未禁止相应使用。美国于2014 年发布《纽约金融服务法律法规》开始对比特币实施监管;2015 年,纽约金融服务部门(NYDFS)发布加密货币公司监管框架BitLicence,同年,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定义为大宗商品,并受到CFTC 的监管;2016 年,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发布“责任创新框架”以监管正在研究区块链和其他金融技术的创业公司;2019 年,美国国税局开始加强对加密货币税收的监管;2021 年,美国国会出台《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消除创新障碍法案》《赎金披露法案》及《制裁和组织勒索软件法案》,进一步加强了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并加强了加密货币领域对网络犯罪的打击;2024 年1 月10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现货比特币ETF,进一步拓展了数字货币的影响范围。

2. 中国区块链布局具有更强的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更重视对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的鼓励,对于区块链行业发展有明显的引导,而美国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引导作用较弱。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形成了统一明确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大量政策,对中国区块链发展有很强的导向作用。2016 年12 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要加强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试验和应用;2019 年1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区块链信息服务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2020 年3 月,工信部发布《可信区块链——基于区块链的产品溯源应用规范》,为中国确立了首个可信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2021 年3 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國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发展、监管机制完善三大重点任务;2021 年6 月,工信部、网信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夯实我国区块链发展基础,加快技术应用规模化。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各地也针对区块链发展出台了相应政策,其中浙江省、山西省、上海市等地更将区块链技术写入了地方的“十四五”规划。总的来看,中国央地多措并举为区块链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了对区块链产业发展较为良好的政策导向。

美国政府总体上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但没有形成较强的政策导向。2017 年,美国国会宣布成立国会区块链决策委员会;同年,特朗普政府行政部门呼吁发展区块链在公共部门中的应用;2018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关于数字资产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声明》,支持在遵守法律框架下的技术创新,同时鼓励区块链新兴技术的创业者聘用法律顾问;2021 年,国会议员发起《2021 区块链促进法案》《区块链创新法案》和《2021 区块链技术协调法案》等相关法案,以促进区块链行业发展。总的来看,美国在近年逐渐重视鼓励区块链发展,但与中国相比,并没有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形成较强的政策导向。

3. 美国企业在区块链技术研发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区块链行业的技术研发中,美国企业相较于中国企业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专利方面,截至2019 年6 月27 日,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67 项有效专利中的发明专利只占50%,且大部分是围绕存证溯源、数字钱包等应用领域设计,较少涉及核心技术;在加密算法方面,零知识证明的代表算法,如Bulletproofs 和zk-SNARKs 等,都来自国外,尤其是美国,而美国全同态加密算法也领先于中国,国内往往只能采用难度更低的单同态算法;在与技术研发直接相关的开源代码方面,中国的代码贡献量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并且国内80%以上的区块链技术平台是使用国外的开源技术的产品;在开源社区方面,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开源社区,如Linux 基金会和Apache 基金会的董事成员大多是美国企业(郭滕达和周代数,2020)。

4. 美国的区块链人才领先于中国

除政府政策导向以外,人才对于区块链这类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言也极为重要。就现状来看,中国在区块链技术人才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国。

在区块链人才数量及增速方面,中国都落后于美国。根据《2022 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报告——Web3.0 方向》的相关数据,截至2022 年6 月,中国人才增速仅为12%,远低于美国的62%;此外,从人才数量上来看,美国人才总数位居全球第一,远超位于第三的中国①。从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的情况来看,中国高校于2016 年才开始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比美国晚2 年;2019 年底,中国国内有33 所高校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②,而美国早在2018 年就有50 所高校开设区块链课程③。总而言之,中国的区块链人才及人才培养与美国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5. 中国区块链技术应用范围更广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范围相较于美国而言更广。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在2018年发布的报告《Me, My Life, My Wallet》中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的包容度领先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其他主要市场,这使得中国的区块链应用具有优势,同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网民基数也是中国区块链应用得以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除了美国强调的区块链在金融等方面的应用以外,中国还强调区块链对于实业的赋能作用,其作用领域具体包括供应链管理、司法、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和“双碳”战略等方面。

(二)比较优势下路径差异成因

1. 政府力量

从政府力量来看,中国具有更强的国家能力,美国更加重视市场力量。中国与美国相比有较强的国家能力,从而使得中国比美国有更加明显有效的政策导向。中国利用强大的国家能力迅速在各级政府中构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统一认知,并能够实现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后,各级政府迅速响应,推出有关的地方政策,通过“央地结合”来广泛构建区块链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产生了有效的政策引导作用。

2. 政策目标

从政策目标来看,在中国强大国家能力的加持下,中国政府坚持科技导向、产业导向和民生导向,关注共同富裕和实体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中国区块链行业致力于实现“区块链+社会”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重视市场机制在发展区块链产业中起到的作用,在不断完善针对加密资产的监管的同时,利用市场激励机制将开拓区块链业务的任务交给企业,从而使得区块链产业以及以Coinbase 和Ripple 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获得成长。区块链产业的成长导致了社会较早地达成了对于区块链重要性的认知,这一方面提高了以谷歌和微软等为代表的龙头数字企业积极构建区块链生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美国高校加强对区块链技术人才的培养。

3. 金融开放度

从金融开放度来看,中国要求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强调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中国相比,美国具有更加雄厚的金融实力和更加开放的金融体系,美国金融体系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因此,对于美国而言,将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相结合是发展区块链产业的主要路径。美国制定政策以不断完善对于加密资产的监管,体现出其对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应用的重视,加密资产在美国也获得了迅速发展。而中国则禁止了虚拟货币的非法发行,严格管控加密资产的发展,并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了更有优势的实体经济中来。

4. 市场条件

从人口条件与市场规模来看,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口具有更大的规模以及更高的技术接受度,因此区块链在中国也具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巨大的本土人口和市场规模意味着中国企业拥有足够的空间推广区块链应用,并从人口和市场规模中获得红利,有助于区块链应用开发,而更高的技术接受度也使区块链应用降低了推广难度,使得中国在区块链应用方面较美国存在着一定优势,从而推动了中国“区块链+社会”模式的发展。

5. 科技基础

从科技基础来看,美国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是其相较于中国拥有的重要优勢之一。美国雄厚的底层科技优势意味着美国能够在区块链相关的技术研发当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将其在技术研发当中的优势逐渐扩展到整个区块链的开源生态环境中,例如提供更多的开源代码、构建更多的更有影响力的开源平台,从而在区块链技术生态中扮演比中国更重要的角色。

五、中国区块链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启示

(一)区块链行业面临的挑战

1. 审慎的金融政策限制了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发展空间

区块链是一种数字技术,线上空间的应用能够与区块链进行较好的对接,从而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区块链的经济特性。对于实体经济所存在的线下空间而言,要将其和区块链相结合需要完成将信息从线下真实传递到链上这一过程,因此,要通过实体经济展现出区块链的良好经济特性并将其应用于现实改进,是相对困难的。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一方面,其在运作的过程中与线下空间产生的联系较少,因此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区块链相关技术;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公司决策失灵、契约签订困难、投融资难、交易成本高这些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恰好是区块链能够依靠其相应经济特性加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区块链的经济特性较好地回应了金融行业的需求,区块链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在美国,去中心化金融(DeFi)①和代币融资(ICO)是区块链数字货币促进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例子。

由于中国较为关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因此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施加较强的限制,从而导致与金融相关的区块链行业无法快速发展。此外,虽然中国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但是由于实体经济与区块链技术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要在短期内促进区块链产业的发展较为困难。

2. 结合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配套设施相对缺失

要将区块链的经济特性作用于实体经济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套。虽然区块链致力于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可信的信息系统,但其本身并无法保证上链信息的真实性(陈永伟,2020)。换言之,区块链只能解决在信息保存和传播环节的篡改问题,无法避免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造假问题,从而仍然无法真正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要将实体经济与区块链相结合,需要大量的基础配套设施,而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以基于区块链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溯源为例,要让该系统发挥出区块链的经济特性,必须要有配套的数字化物联网和生产端的数字化设施。如果没有这些配套设施,区块链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所能突显出的优势并不明显,并没有使用区块链的必要,以政策为导向的强制推动区块链的产业应用也难以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 区块链的适用领域有待细化

虽然区块链体现出的经济特性展现出了其能够改进现实经济的种种可能,但是并不是任何领域都能够与区块链结合,并对区块链的经济特性加以有效利用。当前区块链的应用存在“广而不精”的情况,应用场景极其广阔的同时又缺乏典型、规范、标准、成熟的应用案例。第一,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产品或服务还未大规模应用到现实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当前,区块链对于大多数行业的适配性和具体适用场景尚不明晰。例如,区块链虽然理论上能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流水线与利益分成(尚杰和陈玺名,2022),但其具体效果如何、其他行业是否适用尚不明确。第二,由于区块链技术涉及多方实体数据互联互通,需协调多方机构进行应用落地及推广,参与主体较多,且各主体之间信息化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区块链平台建设和协调难度较大。最后,区块链相对于其他数字技术的优势还不突出,许多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为“伪需求”。例如,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其应用前景尚不明朗,突出优势尚未体现(林楠,2019)。

4. 区块链技术有待提升

由前述分析可见,与美国相比,我国区块链发展的关键技术仍然存在明显短板,异构多链的跨链体系、“去中心化”技术、链上链下协同及隐私密码技术等仍有待发展。第一,区块链的性能有待提高,诸如并行计算、跨链、多链、有向無环图、分片等技术还有待提升。第二,区块链的应用成本还需要进一步控制。虽然去中心化是公认的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但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出发,有能力大范围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往往是中心化的组织,导致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普及相对困难。第三,区块链技术产生时间尚短,仍面临较多的安全隐患。一是区块链技术所依赖的算法本身存在安全问题,随着数学、密码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当前区块链算法可能变得越来越脆弱;二是区块链技术实现上仍存在大量安全漏洞,区块链大量使用各种密码学技术、P2P 网络协议和分布式传输协议,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类漏洞;三是密钥管理存在隐患,私钥是用户生成并保管的,没有第三方参与,一旦丢失便无法找回。

(二)政策启示

1. 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在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同时维持金融稳定。由于线上空间的应用能够较为容易地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并且区块链的各种经济特性能够较好地解决金融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金融仍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虽然央行数字货币(CBDC)不一定直接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但其能够在维持金融系统稳定的情况下促进区块链技术与金融行业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出区块链的经济特性,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此外,合理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发展还能够克服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

一般认为,私人数字货币的应用存在着如下问题(B?hme, 2015)。一是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没有价值支撑和实体背书,币值不稳定、价格波动性大,基于其构建的金融应用具有较大的风险。二是私人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不受政府监管,为地下交易提供了条件,容易滋生违法行为。三是私人数字货币的大量发行使得交易可以脱离法定货币进行,损害了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能力。最后,基于公有链构建的数字货币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交易确认时间长、存在较大的交易风险,以及可能面临分叉、双花等技术性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能够从两方面来克服私人数字货币的不利影响(Brunnermeier et al., 2019)。一方面,CBDC 为各种私人数字货币提供了货币锚,从而有助于维持数字经济中货币的统一性,并有利于消除由于不同私人数字货币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CBDC 开辟了货币政策向公众传导的直接渠道,并保证了央行提供的记账单位能够和数字经济保持良好的相关性。事实上,无论是否有私人数字货币存在,只要公众在某些情况下习惯于使用CBDC,CBDC 就能够作为记账单位来与数字经济活动产生联系,传统货币政策渠道仍会保持有效。

2.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组织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诺、生成新的价值标的、减少交易成本等经济特性对于经济中的多个行业而言都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让区块链与实体经济有效结合,从而发挥出这些经济特性,需要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本身改进组织形式、优化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物联网等基础设施还能为企业信息上线提供基础,从而促进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对接。二是加强区块链本身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应用成本。扩大区块链覆盖范围,加强跨链互联融合,推动区块链与现有云、网、端网络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形成具备扩展性、互联性与融合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构建支持多端、多元化的区块链应用。

3. 把握行业特征,针对性推动区块链行业发展

将区块链应用于实体经济的一大难点是判断不同行业是否能够和区块链做到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探索区块链应用的有效布局,合理优化区块链产业发展方向,将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从“大水漫灌”逐渐转移到专而精上来。具体而言,一是探索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融合创新应用示范。积极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示范工作,探索构建“区块链+”在政务、出行、医疗、司法、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二是重视产业生态建设,加强扶持力度,提高部分地区和相关企业对区块链的认知,鼓励龙头行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区块链技术与既有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化的应用带动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和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推动广大实体企业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三是坚持科技向善的发展思路,引导区块链相关企业或经济主体秉承普惠理念,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如助力小微企业解决信用担保难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将区块链技术切实转化为实惠便民的数字工具。

4. 加强区块链技术基础研究

要进一步推进区块链在现实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基础研究。一是加强基础研究。需进一步加强共识机制、分布式计算与存储、网络协议、加密算法、智能合约、隐私保护、互操作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是推进协同攻关。加强开源社区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区块链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区块链技术创新联盟。三是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在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速、各国争夺标准制定权的背景下,应当鼓励支持区块链公司和研究平台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以此获得更多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出台扶持政策,对研发自主可控区块链技术的项目、主体和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同时加强数学、物理、密码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区块链人才队伍,从根基上提升我国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五、结 语

本文从区块链去中心化、可追溯性、不可篡改、去信任化、信息透明、可匿名性等技术特征出发,说明了区块链作用于现实经济所具有的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组织的集中度、提供可置信的承诺、生成新的价值标的、减少交易成本五大经济特性。这五大经济特性对于经济中的多个行业而言都能够带来效率改进,因此,区块链技术有潜力应用于多个行业,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优化现实经济的价值创造与分配方式。

区块链是否能够在不同行业发挥出其经济特性依赖于其是否能够与行业较好地融合。针对中美区块链行业的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对于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更加审慎,同时也具有更强的政策导向,主要应用领域为实体经济。由于区块链作为一种线上技术,其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相较于与金融行业结合较为困难,要进一步推动区块链行业建设,需要积极推动数字人民币发展,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性培育较好适配区块链的行业,并进一步推进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凡,蔡振东. 区块链技术社会化的信任建构与社会调适[J]. 科学学研究,2020 年第12 期,第2121-2130 页。

[2] 陈永伟. 区块链通识:关于区块链的111 个问题[M]. 2020 年,格致出版社。

[3] 龚强,班铭媛,张一林. 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J]. 管理世界,2021 年第 2 期,第22-34 页。

[4] 郭广珍. 区块链经济学[M]. 2022 年,格致出版社。

[5] 郭滕达,周代数.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发展态势分析——中美比较视角[J].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20 年第8期,第1-5+14 頁。

[6] 林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 新金融,2019 年第4 期,第51-55 页。

[7] 聂辉华,李靖. 区块链经济学的形成与展望[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 年第5 期,第66-76 页。

[8] 尚杰,陈玺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块链与农业产业链融合[J]. 理论探讨,2022 年第1 期,第159-164 页。

[9] 宋华,韩思齐,刘文诣. 数字技术如何构建供应链金融网络信任关系?[J]. 管理世界,2022 年第3 期,第182-200 页。

[10] 宋晓晨,毛基业. 基于区块链的组织间信任构建过程研究——以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为例[J]. 中国工业经济,2022 年第11 期,第174-192 页。

[11] B?hme, R., N. Christin, B. Edelman, and T. Moore, “Bitcoin: Economics, Technology, and Governanc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5, 29 (2), 213-238.

[12] Brunnermeier, M. K., H. James, and J. P. Landau. “The Digitalization of Money”, NBER Working Paper, 2019.

[13] Budish, E. “The Economic Limits of Bitcoin and the Blockchain”,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14] Catalini, C., and J. S. Gans, “Initial coin offerings and the value of crypto tokens”,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15] Catalini, C., J. Boslego, and K. Zhang,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Bubbles and Innovation: The Dynamics of Initial Coin Offerings”, 2017.

[16] Chen, L., L. W. Cong, and Y. Xiao,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lockchain Economics”, I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Decision Making, 2020.

[17] Chod, J., N. Trichakis, G. Tsoukalas, et al., “On the Financing Benefits of Supply Chain Transparency and Blockchain Adop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020, 66 (10), 4378-4396.

[18] Cong, L. W., and Z. He, “Blockchain disruption and smart contract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 (5),1754-1797.

[19] Cong, L. W., Z. He, and J. Li. "Decentralized Mining in Centralized Pool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1,34 (3), 1191-1235.

[20] Easley, D., M. O'Hara, and S. Basu, “From Mining to Markets: The Evolution of Bitcoin Transaction Fe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9, 134 (1), 91-109.

[21] Eyal, I., and E.G. Sirer, “Majority is Not Enough: Bitcoin Mining is Vulnerabl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18,61 (7), 95-102.

[22] Garratt, R. J., and M. R. C. Van Oordt,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s and the role of initial coin offering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22, 142, 104171.

[23] Houy, N., “The Bitcoin Mining Game”, Ledger, 2016, 13 (1), 53-68.

[24] Huberman, G., J. D. Leshno, and C. Moallemi, "Monopoly without a Monopolist: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Bitcoin Payment Syste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21, 88 (6), 3011-3040.

[25] Kroll, J. A., I. C. Davey, and E. W. Felten, “The Economics of Bitcoin Mining, or Bitcoin in the Presence of Adversaries”, Proceedings of WEIS, 2013.

[26] Ma, J., J. S. Gans, and R. Tourky, “Market Structure in Bitcoin Mining”, NBER Working Paper, 2018.

[27] Malinova, K., and A. Park, “Tokenomics: When Tokens Beat Equity”, Management Science, 2023, 69 (11), 6568-6583.

[28] Nayak, K., S. Kumar, A. Miller, and E. Shi, “Stubborn Mining: Generalizing Selfish Mining and Combining with an Eclipse Attack”, 2016 IEEE European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 (EuroS&P), 2016, 305-320.

[29] OECD, “Blockchain at the Frontier: Impacts and Issues i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OECD Business and Finance Policy Papers, 2022.

[30] Saleh, F., “Blockchain without Waste: Proof-of-Stak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1, 34 (3), 1156-1190.

[31] Yermack, 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lockchains”, Review of Finance, 2017, 21 (1), 7-31.

猜你喜欢
中美比较数字经济区块链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中美高校荣誉奖学金制度的价值取向研究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1:24:12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 03:35:26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求知导刊(2016年27期)2016-11-07 11:34:0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2:43
中美残疾人高等教育比较及启示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商(2016年25期)2016-07-29 22: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