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梦琴
<<<鹿寨县鹿寨镇窑上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进行春耕准备(韦梦琴 摄)
近年来,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开展“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工作,全力筑牢柳州市粮食安全屏障,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占有量约0.085 公顷(1.28 亩),低于全区、全国人均水平,耕地流出形势严峻;且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农户种田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耕地撂荒、土地用途改变、违法用地等问题频频出现。据了解,为贯彻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改变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局面,解决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散乱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等问题。2019 年至2022 年,柳州市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立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63 个,总投资约38 亿元,整治规模达2.57 万公顷。
截至2023 年底,263 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已完成212 个项目的竣工验收,整治规模达2.14 万公顷,开垦新增耕地面积1 603.96 公顷,提质改造(旱改水)耕地面积2 713.58 公顷,提升土地经济效益230 亿元。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覃融表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深挖耕地开垦潜力,项目区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为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吉塘村,该县人民政府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实施50 多公顷的耕地提质改造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将撂荒土地、低效农用地提质改造为水田,这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农户撂荒的土地还有了收入。此外,社会资本方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聘请当地群众参与建设,促进当地群众增收;项目建设完成后,由企业进行种植,既保障了耕地有人种,同时也带动当地部分群众就业。
2019 年至2022 年期间,柳州市立项实施的263 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惠及柳州市5 县4 区约804 个行政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新开垦耕地、撂荒耕地的质量平均提升了2~3 个质量等别,耕地平整度、集中连片度及水田涵养功能显著提升,新增粮食产能达2.24 亿千克,土地产出能力显著提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推行期间,通过每年12 000~22 500 元/公顷的价格租用当地群众的土地,将当地群众原有“土地资源变资产、劳作收成变租金收入”,解决当地年轻劳动力少、耕地撂荒无收益的问题。此外,为落实项目区后期管护责任,柳州市结合实际情况,推行当地种植大户承包、平台公司或企业带种、集体耕种等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当地群众的“零花钱”。让当地群众享受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稳定经济效益,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真正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促进了乡村经济振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柳州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实用性村庄规划为引领,坚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将乡村农田生态建设纳入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范围,推动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续写乡村生态保护新篇章。柳州市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复耕低效园林地、残次林地、废弃坑塘水面,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推动农田“小田”变“大田”,优化农田布局,提升乡村片区环境风貌,美化生态环境。
在鹿寨县鹿寨镇窑上村,有54 公顷的旱地被整治为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格田,6 条长达2 083 米的新建田间道路让田间地头道路网焕然一新,交织出便利;新建40 条灌溉沟渠长达11 762 米,打通田间地脉,孕育出生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了窑上村田间地头的基础设施,美化了当地群众的居住环境,让这一片土地美在便利、美在生机。窑上村的张世军说:“以前这一片土地没有机耕路,地与地之间存在落差,田间保水能力也不是很好。现在经过土地综合整治后,地平整了,我们去地里很方便,机器进到地里也方便,引水灌田也更方便啰。”
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至2023 年期间,柳州市已完成竣工212 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新建和完善乡村田间道路1 638 条(68.5 万米),补充和完善沟渠2 611 条(76.6 万米),完善了田间地头的水、路交通布局,展示了美丽乡村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的风采。柳州市通过开展“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工作,改变了乡村土地生产条件和生态面貌,打造生态田园风光,让田更好种,生态环境更美丽,逐步提升当地群众生产便利度,增加生活幸福感。春耕正当时,处处可见骑着电动自行车挂着肥料、拉着农具往地里走的场景。张世军说:“自从路通到地里,肥料不用扛那么远了,坐个电动自行车就可以拉到地里面来。”
春光正好,乘势而上。柳州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累累硕果,孕育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绝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下一步,柳州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牢牢守住柳州的粮袋子,让土地综合整治“百千万工程”惠及广大乡村,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活力,再创乡村热闹丰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