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兰
(南昌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产出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这些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古人的思想智慧加深理解,更能树立他们对本国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译过程就是对文化的再理解和再认识的过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在2013 年底新增了中国文化段落翻译题型。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输出日渐被重视。它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更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提升其文化自信[1-2]。
2020 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规定: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学习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有效传播中华文化[3-4]。基于此,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学习世界文化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将文化输出视为对外交流的重要使命,提升应用型人才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3-4]。但是综合分析文献资料以及南昌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和周边兄弟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测评体系,不难发现:其一,很多学者注重理论层面研究,如探索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层面缺少具体的方法和策略;其二,英语教材的主题和练习很少直接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依托教材深挖和拓展与之相关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其三,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和完善。现有的大学英语学科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其中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评价内容[5]。这种评价难以对学生英语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效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
为了解学生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意见,笔者于2022 年12 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对6 个平行班中的180 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态度和目的,以下针对问卷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解学生是否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且愿意在课堂上学习它,本问卷设置了两道单选题,分别是“我认为中华优秀文化很有意思、我愿意了解传统文化”。从调查结果分析附表1 可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点符合”和“非常符合”,而明确表示不愿意了解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兴趣的学生为0%。从数据占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不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且有主动意愿想要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这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减少了阻力,为本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表1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意愿、兴趣、运用调查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大量的历史典故、诗词歌赋以及专有名词和特定表达方式。如唐诗宋词中的典故,上善若水、有教无类、不战而屈人之兵、百家争鸣等文化词的翻译。这些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需要传播者语文基础水平高,而且需要其英文功底扎实,因此为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来一些学习障碍。为了判断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愿意用英语听、讲和交流传统文化,笔者设置了两个单选题,分别是“我喜欢老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我愿意和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传统文化”。但从调查表1 结果分析,只有不到10%的学生勾选“很不符合”或者“不符合”选项,表示不愿用英语学习和交流中华传统文化。但有超过70%的学生勾选“有点符合”和“非常符合”,喜欢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讲授传统文化,并且愿意和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约20%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从态度上看,大部分学生对用英语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针对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笔者设置了5 个常见的学习动机:应付考试、感兴趣、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拓展知识面和加深自身的文化底蕴。表1 分析结果显示,180 个学生中有58 位学生勾选了应付考试,占比32%;76%以上的学生选择感兴趣和为了向外传播中国文化;90%以上的学生表示是为了拓展知识面和加深自我的文化底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英语课堂上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直接的导向作用[6],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以在对比英汉译本的基础上,不仅能提高翻译技巧,而且能加深对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特征的了解,能学会用英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并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外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表1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多选)
传统文化是本国学习者赖以生存的土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对其成长有深刻影响。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本国的传统文化,这就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素材[7]。在课堂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容有共鸣,也就有话可说,从而促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是课本,因此,教师应从教材本身出发深挖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搜集与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将其有机结合到课程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然后对课文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点,用文字、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引申教学,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他国文化素材进行跨文化延伸,比较分析中外文化差异进而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另外,对课文和练习中出现的与文化相关的单词和短语,也可将其相关联的文化知识融入进去。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应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将教学目标分为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除单元主题相关的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能力目标之外,还应该在教学目标里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标,使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和民族自信,能为本国的文化发声。
比如,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翟象俊、陈永捷等人编辑的《21 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S 版)》中UNIT 2 Text B Follow Your Dream。文章讲的是一个少年为了追求教师眼中“不切实际”的梦想,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实现梦想的故事。根据课标对教学目标进行以下三个维度的划分。一是语言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思想,掌握与主题相关的有用句型及单词、词组的表达方法。二是技能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欣赏和分析,学会欣赏和运用“repetition”的修辞手法。三是文化目标:让学生树立梦想意识及对待梦想的正确态度,领会现代中国梦的精粹及古代圣贤的中国梦。要实现本文的三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课程目标中的梦想与课程内容,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在分析近代中国梦的基础上引申古代圣贤的中国梦,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梦想的延续,孟子的老有所养、孔子的四海之类皆兄弟等,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五千年历史初心的传承和发展。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所有教学目标,教师应合理设置教学步骤,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如“学习通” App 等,把学习环节贯穿于课内、课外、线上和线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并在其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课内学习
教师应将大学英语教材中各单元内的相关知识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课前或课中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多元化优秀传统文化材料,指导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提炼与之相关的英文词汇、表达句型与思想内涵。在课堂上根据出现的知识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串联讲解中国传统文化,课后布置相关主题的学用结合任务。
3.课外补充
在互联网加背景下,借助各院校已有的线上平台将单元内相关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高频词、写作高频句、语篇英译版上传,供学生线上学习。线上平台如“学习通”能记录学生完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形成性评价。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自由,遇到不会的重点字词也可以借助于字典,学习压力比课堂小。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搜索与之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微课视频,如Hello China、Lets Go to China、Seasons of China 等一系列反响较好的中国文化视频放入该平台,供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学习,并布置相对轻松的语言技能输出练习,如朗诵、模仿或者配音等,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4.线下实践
为进一步推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博物馆、古镇、古村等地欣赏传统特色文化,同时也关注其英文翻译,将中英双语对照进行整理比对,做好笔记,到课堂分享,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其翻译所用的技巧或者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激励有条件或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充当小记者或小讲解员,向外国友人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学以致用。在体验和实践中,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训练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任何一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构建多元评价方式,发挥结果导向作用。首先,要扩大评价主体,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生生互评纳入评价主体。教师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获得一手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从而改进教法;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可以加深对学习过程的掌握,调整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其次,拓宽评价内容。在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测评基础上,加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内容的考核,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再次,要多种评价形式结合,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探索多样化、多角度的评价形式。最后,重视过程性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8],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思辨能力的需要,是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需要,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需要。但在融入过程中不要刻意而为之,生搬硬套。首先,应该坚持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性传授与价值观引导、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价值观的引导。其次,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与情感表达,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跨文化思辨思维,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记录学生完成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形成性评价,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为文化输出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本文在文化自信视角下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创新,为大学英语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为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保证。另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从多方面获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