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张正光团队和上海师范大学邢维满团队发现了稻瘟病菌特有的保守的毒性效应子MoErs1,揭示了其抑制寄主免疫的机制,基于该机制设计的二苯醚酯类化合物对稻瘟病具有显著防效。
该研究在国内外率先创建了以效应子为靶标的新型杀菌剂创制策略。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植物和农业领域内对寻找控制病害的新策略具有重要启示。(夏文燕 许天颖)
摘自科普中国网
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人的衰老或许与人类基因组中古病毒的“复活”有关。
研究首次发现了年轻的ERV亚家族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被再度唤醒,提出了古病毒复活介导衰老程序化及传染性的理论,并且创新性地发展出阻断ERV古病毒复活及扩散以实现延缓衰老的多维干预策略,为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对衰老转化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齐 芳)
摘自《光明日报》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带领下,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徐源课题组联合福州大学教授郑仕标、清华大学副教授孙麓岩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基于超导量子线路系统的量子纠错领域取得突破性重大实验进展。联合团队通过实时重复的量子纠错过程,延长了量子信息的存储时间,在国际上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展示了量子纠错优势。这一里程碑突破代表了迈向实用化可扩展通用量子计算的关键一步。(赵瑞希)
摘自新华网
最近,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研究所林戈、卢光琇教授团队发现原始生殖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在人类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
该理论从早期胚胎发育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性别决定机制,为解释XX/XY 嵌合体个体的性别表现提供了新视角。这一研究也为这类患者的生育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带来希望。(俞慧友 袁诗敏)
摘自《科技日报》
最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环境监测与污染防治研究所在改良剂调控土壤—水稻系统内镉运移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发团队探究了矿物型、有机型和微生物型三种改良剂影响土壤—水稻系统内镉运移的机理。研究发现,改良剂施用能够促进镉从不稳定形态向稳定形态转化,从而降低土壤中镉的植物有效性和减少糙米镉含量。该成果为后期重金属阻控型肥料研发及大范围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朱汉斌)
摘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