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娟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贵州 贵阳 550000)
宫腔镜检查是妇产科常见的内镜检查之一。宫腔镜检查可以通过镜体前部对患者宫腔内部进行直观的检查,确定病灶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同时还能在病灶部位取材,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提高宫腔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但由于部分患者对宫腔镜检查存在认知误区,加之该检查操作具有侵入性,且涉及患者隐私部位,因此会使患者在手术前产生畏惧心理,出现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1]。此外,检查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局部麻醉,但患者仍会感觉到一定的疼痛和不适,这些都会使患者在围术期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出现应激反应,不利于诊疗进程的推进。相关研究表明,在宫腔镜围术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手术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减轻应激反应[2]。医护合作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核心的医护协作护理,即护理全程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以100 例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医护合作护理对宫腔镜检查患者围术期焦虑和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8 月—2023 年8 月间在我院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2019 年8 月—2021 年8 月入院的患者分入对照组,2021 年9 月—2023 年8 月入院的患者分入观察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年龄24 ~51 岁,平均(38.24±6.92)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6 例,高中及中专14 例,大专及本科11 例,本科以上9 例。对照组年龄25 ~53 岁,平均(37.36±6.34)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7 例,高中及中专16 例,大专及本科9 例,本科以上8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对研究内容知情并自愿参与者;(2)符合宫腔镜检查条件者;(3)临床基础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1)心功能障碍者;(2)肺功能障碍者;(3)认知功能障碍者。
两组患者均在同一宫腔镜诊疗室进行检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保持病房干净整洁,控制室温,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告知患者宫腔镜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检查过程中随时留意患者的各项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护理。(1)成立医护合作护理小组。科室成立5 组医护合作护理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1 名专科医生和4 名护士组成。小组成员在正式上岗前接受由组内医生组织并进行的同质化宫腔镜检查操作及护理培训,并明确各自分工,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所有小组成员均培训1 个月,并设置培训考核,考核通过方可参与研究。(2)术前护理。①方案制定,术前医生需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说明。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术前准备及宫腔镜检查的注意事项。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制作PPT、播放教育影片、发放知识手册等方式使患者加深对宫腔镜检查的了解,同时帮助患者对自身的病情形成正确的认知。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应温和、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详细介绍宫腔镜检查的原理和安全性,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介绍检查医生的个人履历和技能水平。(3)术中护理。医生在检查时控制好力度,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护理人员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及时配合检查操作,做好患者的麻醉护理,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护理人员全程陪伴患者,积极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并通过与患者握手传递力量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和害怕情绪;严密保护患者的隐私,并做好术中保温工作。(4)术后护理。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如心率过缓、神经兴奋、呕吐等,并叮嘱患者保持清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此外,让患者去枕平卧15 min,待麻醉效果消散且无不适症状后方可下床活动。告知患者术后注意观察尿液颜色,警惕发生宫腔出血。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其中焦虑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抑郁情绪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 以50 分为标准,50 分以上说明患者有焦虑情绪,且分值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DS 以53 分为标准,53 分以上说明患者有抑郁情绪,且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3-4]。(2)比较两组初诊时、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使用χ²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SAS 评分、S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例数SAS 评分SD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5051.36±3.2141.64±4.5758.51±4.8544.73±3.31对照组5052.41±2.9947.33±4.8357.66±4.4747.54±3.14 t 值1.6926.0510.9114.290 P 值0.094<0.0010.364<0.001
两组初诊时HR、MA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HR和MA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指标比较(±s)
指标组别例数初诊时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HR(次/min)对照组5068.91±4.8778.75±3.3989.41±2.2797.42±1.35观察组5068.88±4.7975.11±3.1684.62±2.5394.68±1.34 t 值0.0315.5549.96510.186 P 值0.975<0.001<0.001<0.001 MAP(mmHg)对照组5076.12±5.7387.79±4.3498.26±2.31100.57±2.29观察组5076.29±5.7781.63±4.4890.74±2.6495.36±3.48 t 值0.1486.98315.1788.240 P 值0.883<0.001<0.001<0.001
宫腔镜是通过膨宫介质扩张宫腔,并插入光导玻璃纤维窥镜对子宫进行检查的一种纤维光源内镜[5]。但宫腔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畏惧等不良心理,再加上手术期间宫颈扩张、宫腔膨胀易使患者产生头晕、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因此在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同时易引发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导致手术难度增加[6]。针对这种情况,在宫腔镜检查期间,应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7]。
常规的宫腔镜护理常围绕患者的检查操作展开,无法满足患者的内在需求,干预效果不甚理想[8]。医护合作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注重医护间的交流和协作,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结合起来,共同协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9]。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医护合作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宫腔镜检查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情绪。分析原因是,医护合作护理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护理计划,并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充分沟通,建立良好的三方关系,使患者正确认知宫腔镜这一检查方式,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避免因对宫腔镜检查不了解而造成恐慌,减轻患者对宫腔镜检查的畏惧心理。同时,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调节,通过护理人员的开导,帮助患者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10]。此外,通过术中及术后护理,可使患者从护理人员的实际行动中感受到护理的周到和细致,消除患者对宫腔镜检查的顾虑。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观察组的HR 和MA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护合作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宫腔镜检查前后的应激反应。分析原因是,医护合作护理不仅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等术前护理,还为患者提供了相关的术中、术后护理服务。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在患者身边陪同,而医生对检查力度的控制可以减轻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疼痛感和不适感,从而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宫腔镜检查的顺利进行。术中通过与患者交谈,可以有效地将患者的注意力从宫腔镜检查上转移到谈话内容上来,让患者在愉快的交谈中忘记自己正在进行宫腔镜检查,从而缓解紧张心理,使患者身体始终保持放松状态,便于检查操作。护理人员还通过与患者握手,为患者传递力量,给予患者行动支持,让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的重视和支持,消除患者的无助感,增强对宫腔镜检查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主观配合度和对护理满意度。此外,医护合作护理中,医护人员在参与研究前均经过统一的培训考核,故专业性较强,且服务也较为细致全面,能够使患者接受到全面、周到的护理服务,满足其护理需求。同时,护理方案由医生和护士共同探讨并制定,解决了以往宫腔镜检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其对宫腔镜检查的信心,减轻心理应激反应[11]。
综上所述,医护合作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宫腔镜检查患者围术期的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促进宫腔镜检查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