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熔铸“中国心”

2024-04-24 08:32吉青悠谢梓天
兴趣阅读·少年号角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心航空事业吴老

吉青悠 谢梓天

科学家介绍

吴大观(1916—2009),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共党员。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少年时就读江苏省扬州中学。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1938年学校搬迁,吴大观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吴大观便申请转读航空系。

1942年,吴大观毕业后到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和普惠公司学习深造。1947年3月,他拒绝了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效力。1949年11月,吴大观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人 物 荣 誉

吴大观被尊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1991年,国务院授予吴大观“我国航空工程技术事业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9年7月,中共中央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向吴大观同志学习,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2009年9月10日,吴大观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吴大观入选“最美奋斗者”名单。

吴大观的奋斗历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他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研制第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起了我国第一支航空动力设计研制队伍,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研制通用规范。

吴大观对党忠诚,从1963年开始,他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从1994年开始,他每年向组织多交党费4000元至5000元。此外,吴大观还为希望工程等捐款9万多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病床上叮嘱家人拿出10万元积蓄交纳最后一次党费。

学 校 荣 誉

江苏省扬州中学发端于1902年创立的仪董学堂,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名校。学校素以办学立意高峻、校风优良、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著称于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校友中有著名作家、学者朱自清,“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吴良镛等。

寻访纪实

人生是什么?有人说“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这是电影《悲惨世界》中的一句话。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用93年的人生,对这句话作出了完美的诠释。今天,我们来到扬州航空馆,探寻吴大观先生的红色精神。

在扬州航空馆吴大观展厅,我们阅读吴大观先生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大观先生的半身塑像,方正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眉宇间镌刻着几分坚定和激昂。

走入展厅,陈列的文物展示了吴大观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讲解员阿姨向我们讲述了吴大观先生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生故事。从中我们了解到,吴大观先生不仅是扬州人,更是我们扬州中学的校友,他在学有所成后不为高薪所诱惑,毅然回到祖国,走上了航空救国之路。

1958年5月,我国首台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被安装在歼教-1型飞机上并试飞成功。喷发-1A的研制成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可以造飞机。成功的背后,是吴老的辛勤付出。

吴老真正让我们敬佩的,除了他的聪慧,还有他的高度自律和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在和英方合作制造斯贝发动机时,无论是打着吊瓶,还是发着39℃的高烧,都不能阻止他不知疲倦地工作。正如吴老自己所说:“人生是施与,你不是跑过来吃人民的,而是要给人民什么。”

在寻访的过程中,有队员提出了疑问:吴大观先生被尊称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但他居然不是院士?吴大观不是院士,甚至没有申报过院士,因为他说:“我要把有效的时间花在为航空事业努力求知、出点微薄之力上。”他率领科研人员,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筚路蓝缕、含辛茹苦,亲手把装备第一款国产喷气式发动机的战鹰送上了祖国的蓝天。

他不仅是实干家,更是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确立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要打破西方封锁,走“引进、消化、吸收、自主”之路的发展战略,要求有志者“嘴里吃一个、手里拿一个、眼里看一个”,瞄准国际前沿。退居二线后,他仍然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秉笔直书,仗义执言。

他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注重实证、勇于创新,以“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不搞出来就把我脑袋挂在门口”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同志们。

“中国必须探索出一条自主研制飞机发动机的道路,我们要制造有‘中国心的发动机!”是啊,吴老把毕生的光和热献给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献给了党和人民。从青涩少年到耄耋老人,风雨几十载,吴老从未改变初心。“白云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已归去,吾辈更当自强!

寻访心得

这次寻访之旅,不仅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还让我们汲取了坚持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次寻访将成为我们求知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激发着我们对未来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赵嘉威

在寻访过程中,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吴大观先生的精神内涵。他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让我们深受启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要发扬这种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同时,吴大观先生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也让我们深感敬佩。

——蒋卓昀

对我来说,这次寻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许多吴大观先生的感人故事,感受到他对祖国航空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还对航空事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老一辈航天人的艰辛与不易。

——唐语谦

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吴大观先生一生默默奉献,凡事总是亲力亲为,却从不计较功名和利禄。“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养成埋头苦干、不张扬的品质,以累为荣,以苦为乐,永葆艰苦奋斗的精神。

——陈子馨

猜你喜欢
中国心航空事业吴老
沈涵:航空事业我心澎湃 科技突围步伐铿锵
“从小爱航空”主题区域环境促进幼儿大发展
国医大师吴咸中的养生之道
虚惊一场
空乘人员语言魅力塑造路径探讨
唱歌排解烦心事
怀念吴老,学习吴老——我心中的吴恩惠教授
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刘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