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的特殊性与高产栽培管理有效措施

2024-04-24 09:34陈永胜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2期
关键词:玉米螟病斑粉剂

陈永胜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市,为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平均海拔2200m,年日照时数1812小时,无霜期180天,年降雨量926mm,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适合玉米的生长。在具体的种植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保证作物的健康成长。不过,目前来看,对于高海拔地区玉米的栽培,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还需要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和施肥方案。基于此,本文围绕高海拔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展开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选用良种

植物的成长受到海拔的显著影响,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其生长和物质代谢的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促使植物自我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由于海拔升高而引起的环境改变。当海拔升高,昼夜温度变化较剧烈时,植物的叶绿素水平也将随之增加。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可以接收的紫外线也增加,这导致了作物叶片的减少,以防止过度的蒸发导致作物水分的流失,从而引发植株的水分短缺。然而,高海拔的阳光照射同样对植物的生长有益。

选用丰产性高、抗逆性强的杂交玉蜀黍作为主栽品种,结合当地优良本地品种进行混搭育苗。选择优质种子,严格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率,确保种子的质量。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大多会选择郭玉810、威单4号、胜玉2号、大天2416、种芯玉999。

二、土壤选择

高海拔土壤通常具有较低的温度和湿度,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一般来说,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玉米,因为容易造成烂根现象。而坡度大的地方则要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水分过多。优良玉米生产的土壤pH值应保持在6.5-7.5,如果低于6或高于8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在选址时需要注意土质的性质以及养分含量等因素。

三、精细整地

玉米是深根系作物,深耕对玉米根系发育和增产效果显著。一般而言,在高海拔地区玉米的播种前需进行精细化整地工作。深耕25-30cm,播种地做到细、净、平。细就是上下部土壤均匀,没有明显的土块。净是指清除杂草和其他植物残余物。平指的是地面平整程度达到3cm左右的标准。表面要有一层细土覆盖,这样有利于防止雨水侵蚀和风沙侵袭。同时要注意防除杂草和病虫害。在玉米长势期内定期喷洒杀菌剂和除草药剂,以预防病虫害的侵害。另外,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施农家肥1500-2000kg/667m2,尿素8-10kg,普钙50kg,硫酸钾5-8kg,硫酸锌1-2kg。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灌溉,适时适量浇灌,以免过量积水引起腐烂等问题。

四、种子栽培

威宁县玉米栽培主要以种子栽培为主,种子穴间距为50cm左右,长宽为25cm,深度为11-12cm,将种子撒入后轻轻压实即可。注意不要把种子埋得太浅,否则会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秧床,防止被风吹动或者被牲畜践踏。每穴放5-6粒种子,并用遮阳网盖上。在高温干旱天气期间,每天早晚各浇透一次水,每次水量约为20-30mL。在气温稳定且降雨较少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浇水时间间隔至一周一到两周不下雨后再浇一次。建议使用腐熟的粪肥1-2t/667m2,配合磷钾复合肥200kg,氮磷钾比例1∶2∶1。建议施用农家肥80-100kg/667m2,其中50%为堆肥,40%为牛粪,10%为鸡粪。

五、适时播种

一垡地要适时早播,充分利用4、5月份有效降雨时间,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可根据雨水情况来定。播种方式以打塘点播为主,每塘1-2粒。采用宽窄行规范栽培,其复合带视净种或间作作物,净种,窄行为50cm,宽行90-93cm,窄行上种2行玉米,中间留出一条宽度为20cm的小沟,便于灌溉和防治病虫害。株距13-17cm,5000-5500株/667m2。间作,窄行42cm,宽行15-18m,间隔30-45cm,2500-3000株/667m2。

六、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玉米具有增温、保温、保墒、防旱、改善土壤理化环境等多种作用,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高海拔地区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该注意地膜的选择与铺设。盖膜方式以一幅地膜覆盖两行为宜,覆膜前应先检查并修剪植株上的枯萎部分,以便更好地覆蓋。覆膜后应注意及时松紧绑扎,以防止被风吹走。地膜宽度选择90-100cm,实行宽窄行种植,窄行40-50cm,宽行60-80cm。薄膜厚度为1.2mm,厚膜厚度为1.5mm。薄膜厚度为1.3mm,厚膜厚度为1.8mm。薄膜厚度为1.4mm,厚膜厚度为2.0mm。

1、破膜放苗

在苗高7cm,1叶1心时破膜最好。破膜应选在早上、晚上或阴天,避免阳光直射。破膜时应小心翼翼,不要破坏根际层,否则会影响后续的生长。中午气温高,破膜后,膜内蒸气较多,容易出现霉变现象。

2、查膜补破

降雨或大风之后,要立即检查覆膜是否完整,如果有破损及时补齐。补完破洞后,要再次检查是否完全封严。破损面大的地块要另铺新膜补上,以保证土地的保护。

七、科学施肥

玉米是高水肥作物,科学施肥是获高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般情况下,玉米生育期间需要多次施肥。第一次施肥是在拔秧前进行的,第二次施肥是在拔秧后的一周内进行的。第三次施肥是在拔秧后的两周内进行的。第四次施肥是在拔秧后的四周内进行的。玉米施肥应掌握“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以氮磷钾三种元素为主要施肥物质。基肥施农家肥1500kg/667m2,肥料充填后,再撒入适量的石灰粉,以增强酸碱平衡。第一茬施肥时,应结合施用复混肥,以增加肥效。在移栽时每667m2施复合肥30kg左右,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按玉米生育期不同,追肥可分为苗肥、拔节肥、穗肥和粒肥四种:苗肥在出苗至拔节前,第2-3片真叶成熟。拔节肥在第3-4片真叶成熟至结铃前。穗肥在孕穗期至花铃分化之前。粒肥在开花以后直至收割。主要对三类苗追施“提苗肥”,可用人粪尿偏攻弱苗肥、牛粪尿、鸡粪尿、鱼骨渣、菜籽饼粕、花生壳等作为原料,加入适量的磷酸二氢钠、氯化铵、硝酸铵、硫脲等助剂制成混合液,施用1-2L/667m2。穗肥在抽雄前期(即雌性花蕾形成)开始施用,施用20-30kg/667m2,以提高产量和质量。粒肥在受精至籽粒形成期施用,可提高产量和品质,施用20-30kg/667m2,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八、加强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的生育特点,主要是以长根块茎为主,所以在苗期要注重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干旱缺水导致苗期死亡。同时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①查苗补种、移苗补栽

播种后要抓紧查苗补种工作,可采用手工或机器的方式进行。对于杂草过多或者杂草种类单一的地块,可以适当选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对于杂草较为严重的地块,则需采取机械除草的方法。在拔秧前要提前进行移苗补栽工作,确保拔秧后植株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如缺苗少可带土补栽,若苗情差劲可换种补栽。

②适时间苗、定苗

间苗要早,在3-4片叶时进田,一般建议在6月中旬前后进行。定苗要晚,在8-9片叶时进田。定苗要均匀,不能过深过浅。间苗、定苗最好在晴天进行,因为这样有利于观察苗势,判断是否需要调整。

③中耕除草

中耕可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不但能促成植物呼吸,还能使土壤透湿,从而达到杀菌灭虫的效果。中耕的时间最好是在高温季节的早晨或傍晚,此时温度较低,风力较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菌灭虫的作用。玉米苗期一般中耕可进行1-2次,浅锄33.3-50mm,深锄75-110mm。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土壤过于干燥,不宜进行太多的中耕操作。

2、穗期管理

①中耕培土

拔节时应进行深中耕,深度在66.7-83.3mm,促进根系发达,增加养分吸收能力。同时也可以喷洒一些生物农药预防病虫害的侵袭。在大喇叭口结合追肥培土,可将施肥量加大到30-45kg/hm2,效果更好。

②去除分蘖

在播种超20d后,主茎基部的分蘖即开始萌发,分蘖夺取主茎养分而影响产量,而且会阻碍灌浆,造成灌浆不畅。为了减少分蘖的危害,必须及时除去。

九、病虫害防治

1、玉米大斑病

①发生规律与病症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黄化、褪色。后期叶片萎缩、卷曲,最终脱落。病斑长梭形,长5-10cm,宽0.5-1cm,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时具褐色边缘。病斑中心常可见黑色圆形点状黑素体。病斑多数出现在叶片背面,但也可能出现在叶片正面。发生在感病品种上先出现水渍状斑,很快发展成为明显的病斑。当病斑面积超过30%时,叶片会出现弯曲变形。病斑严重时,叶片会掉落。病斑的数量越多,叶片越易受到伤害。

②防治措施

根据病情,先摘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枯萎叶,然后喷药处理。减少再次侵染菌源,增强通风透光度。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每天10天防1次,药剂选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200倍液,每次用药量为100mL/667m2,连续喷雾2-3轮即可。

2、玉米小斑病

①发生规律与病症

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可发生,但以抽雄、灌浆期最为猖獗。症状为叶片上的细长的暗绿色斑痕,随着病斑的扩大,叶片逐渐呈现焦黄、枯死状态。病斑较大时,叶片扭曲并下垂。病斑多集中于叶片的一侧,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周围无明显界限。叶鞘和苞叶上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或红色。病斑较厚,直径可达数毫米。病斑表面光滑,中央凹陷。病斑周围的正常组织颜色鲜绿,细胞壁薄。

②防治措施

可选用抗病品种,选择耐病性强的品种。合理规划种植密度,保证通风透气。科学施肥,防止营养不良。及时清除病残物,防止重感染。注意灌溉方式和频率,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使用高效率的农资产品进行防治。可选用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进行防治。每隔15天一次,连续喷药2-3轮即可。

3、玉米瘤黑粉病

①发生规律与病症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但以抽雄、灌浆期最为猖獗。病斑初现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黑点,随着病斑的增大,其中心逐渐变深褐色至黑色。病斑周围无明显界限。病斑的大小随病原菌的数量而异,病斑直径可达数毫米。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病斑表面粗糙,细胞壁厚。病斑密集时,叶片变得皱缩,甚至完全坏死。病斑的数量较多,叶片容易受害。

②防治措施

用35%的菲醌粉剂按种子量的0.2%-0.3%进行拌、浸种。采用常规育苗方法,严格控制病菌的蔓延。加强田间的卫生工作,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适时进行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期是最佳的防治时期,常用药剂有1%井冈霉素0.5kg/hm2+5%复方波尔纳特0.25kg/hm2+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mL/hm2+1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mL/hm2+1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mL/hm2。

4、玉米灰斑病

①发生规律与病症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其病原菌主要是真菌类。病害一般发生在晚夏早秋期间,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斑最初呈圆形,大小较小。随着病斑的扩大,病斑的颜色由浅棕色变为深褐色,最后变成灰色。病斑的数量较少,叶片不易受到损伤。初在叶面上形成无明显边缘的椭圆状斑点,稍后再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心呈灰褐色,周围呈白色。病斑的数量很少,叶片易受损。病斑的形状因病原菌不同而不相同。病斑的数量较多,叶片易受损。

②防治措施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二次污染。适当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空气湿度。合理安排作物分布,降低病菌寄主植物的数量。合理施肥,确保养分供给。及时发现和铲除病叶和病枝,防止病菌扩散。及时发现和灭杀病株,防止病菌繁殖。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中期喷洒5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10d。后期喷洒10%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d。

5、玉米螟

①发生规律与特性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市。其幼虫能吃食多种禾本科作物的嫩茎秆和根部,造成严重的损失。玉米螟的出现时间一般是在玉米的抽穗期开始,由于温度的变化,其活动范围也会随之变化。通常情况下,第一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1-3代区,第二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3-5代区。第三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第6-8代区。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了解玉米螟的发育特点以及适宜的防治时机。

②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蚜茧蜂、瓢虫等多种昆虫。这些天敌可以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9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15天。中熟期喷洒8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隔8-12天。成熟期喷洒40%毒死蜱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5-7天。

6、草地贪夜蛾

①发生规律与特点

草地贪夜蛾是鳞翅目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属于夜行性昆虫。它以小麦、麦冬、荞麦、燕麦等农作物为食物来源。它的生活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蛋、幼虫、蛹和成虫。草地贪夜蛾的孵化期取决于气温和光度等因素的影响。在28℃条件下,雌蛾每次可产卵100-200粒;在30℃条件下,雌蛾每次可产卵150-240粒;在31℃条件下,雌蛾每次可产卵220-320粒。在24h内,雌蛾可产卵量最高达600-900粒。

②防治措施

在玉米上,5%种苗断茎,20%幼小植条,30%植株干枯,40%植株萎蔫,50%植株死亡。因此,预防和治理玉米上的草地贪夜蛾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预防方面,应选择抗虫品种,选用优质种子;注意播种密度和深度,保证均匀播撒;多种寄生蜂可寄生草地夜蛾幼虫,如黄蜂、蜜蜂、马褂蜂、蚂蚁、蜘蛛、螳螂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农药,如溴氰菊酯、甲基托布津、噻虫嗪等。具体可用50%辛硫本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20d喷雾;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每隔15d喷雾。

綜上所述,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玉米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我们应该积极研究玉米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玉米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猜你喜欢
玉米螟病斑粉剂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