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俗语运用对其形象塑造作用

2024-04-24 05:23:30熊舒玲
客联 2024年1期
关键词:俗语人物形象红楼梦

熊舒玲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用北京话创作的小说,保留了大量的口语和方言,蕴含着丰富的俗语材料,其中与王熙凤有关的俗语最丰富、最生动。全面研究俗语运用对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通过《红楼梦》俗语运用对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的分析,丰富《红楼梦》在俗语研究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红楼梦;俗语;人物形象;王熙凤

王熙凤识字不多文化水平也不高,她的语言通俗易懂,涉及人际交往、生活琐事、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全书中,王熙凤说出的俗语多达三十二条。这些俗语用词生活化,字面意思简单明了,与王熙凤的形象特征紧密贴合。通过整理分析,王熙凤的俗语运用对其形象的塑造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力的表现和性格的刻画两方面,接下来展开深入探析。

一、俗语运用对王熙凤能力的表现作用

俗语短小精练,具有警示教育、说明道理的功能。人们常常在对话中引用此类俗语来说明某类不置可否的现象,使自己说话的内容有理有据。王熙凤运用的俗语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她说话做事的人生智慧。

(一)俗语运用体现王熙凤善于识人的能力

①凤姐儿故意的把脚步放迟了些儿,见他去远了,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红楼梦》)

②凤姐道:“嗳!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么眼馋肚饱的。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红楼梦》)

例①中贾瑞表面对凤姐以叔嫂相称,实际却打起自己嫂嫂的歪主意,一边觑着凤姐,一边说着挑逗的话。王熙凤眼光精准,从贾瑞的言语行为中看穿他不怀好意,用七字俗语精妙地概括。完整的说法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俗语指人心复杂难以捉摸,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虚伪难测。王熙凤引用后半句精准地概括了贾瑞言行不一的突出特征。

例②王熙凤用“眼馋肚饱”、“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形容贾琏、薛蟠二人花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她不仅能看穿丈夫的小心思,还能准确概括薛蟠好色的特点。

王熙凤能够以最精练恰当的俗语抓住其他人物的主要特征,贴切生动、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王熙凤敏锐的眼光。

(二)俗语运用体现王熙凤的处事精明

③凤姐儿道:“……又道是‘苍蝇不抱无缝的蛋,虽然这柳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说他……”(《红楼梦》)

④凤姐儿又道:“知道这事还是小事,怕的是小人趁便又造非言,生出别的事来……那起小人眼馋肚饱,连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呢,如今有了这个因由,恐怕又造出些没天理的话来也定不得……”(《红楼梦》)

例③中俗语“苍蝇不抱无缝的蛋”指鸡蛋本身没有问题就不会招惹来苍蝇,这是王熙凤对柳家偷窃案的看法,体现出王熙凤的辩证思维。例④中的俗语看似跟例③矛盾,但两句俗语的重点不同,意思也截然相反。“没缝儿的鸡蛋还要下蛆”指想尽一切方法做坏事,凤姐担心通过自己与鸳鸯挪用贾母金库的事被人发现,对风险作出及时精准的判断。

这些精警的俗语体现了王熙凤知人识人、立身行事的人生智慧。她的人生智慧来源于生活,恰当地运用俗语表达对人、对事精准深刻的判断,提出合适的建议或适当的解决办法,展现出作为大家族管理者所具备的非凡才能。

二、俗语运用对王熙凤性格的刻画作用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揭示人物的内在想法和心理冲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俗语作为王熙凤人物语言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刻画出王熙凤多重的性格特点。

(一)俗语运用体现王熙凤的虚伪自傲

⑤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 心里就慈悲了……”(《红楼梦》)

⑥凤姐道:“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一位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说槐的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武艺。”(《红楼梦》)

例⑤中,俗语“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在《现代汉语句典(中)》中解释为:为人实在,凡事都当真。以鲜明的对比手法,通过粗大的棒槌和纤细的银针两样差别巨大的事物的比较,表达态度认真。这句俗语表面上是凤姐以对比手法说明自己心直面软、嘴笨胆小,实际上达到了反讽的效果,刻画出王熙凤虚伪的真面目。

例⑥王熙凤连用五句俗语表面上说明自己管家不易,实则暗示在荣国府复杂险恶的人际关系中管理家事极其艰难,非常人能够胜任,以欲扬先抑的语言技巧炫耀她持家有道。

⑦凤姐儿听说,哭着两手搬着尤氏的脸紧对相问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红楼梦》)

⑧凤姐见他母子这般,也再难往前施展了,只得又转过了一副形容言谈来,与尤氏反陪礼说:“我是年轻不知事的人,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不知方才怎样得罪了嫂子。可是蓉儿说的‘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少不得嫂子要体谅我。”(《红楼梦》)

⑨凤姐儿又冷笑道:“你们饶压着我的头干了事,这会子反哄着我替你们周全……俗语说:‘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他穷疯了的人,什么事作不岀来,况且他又拿着这蛮理,不告等请不成……”(《红楼梦》)

例⑦这句俗语本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王熙凤截取前半句与“表壮不如里壮”连用,指责尤氏作为妻子不贤良,向尤氏发泄怒气,如果说往日的交往是表面上的客套,这一次则是王熙凤真面目的表现。

例⑧中王熙凤借用了贾蓉的话,指内部的丑事不要声张。经过王熙凤一闹,尤氏母子吓得不轻。王熙凤依势而动,将自己泼妇般的行为弱化为年纪轻不懂事的鲁莽,以掩盖自己的丑行。例⑨中她直接引用俗语,“剐”是古代一种割肉的酷刑,表示张华为了钱拼死也敢告官,突出自己处理这件事存在很大的困难。事情的真相却不是这样,王熙凤惺惺作态吓唬尤氏母子,不过是为了钱。

(二)俗语运用体现王熙凤的幽默风趣

⑩到了贾母跟前,凤姐笑道:“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合。”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红楼梦》)

第二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因清虚观提亲的事闹得不可开交,王熙凤将贾宝玉和林黛玉比喻为黄鹰和鹞子,意指宝黛是一类人,关系紧密。在紧张的气氛中,用意趣诙谐的方式化解了宝黛的吵架,加强了王熙凤的幽默色彩。

(三)俗语运用体现王熙凤富有同情心

(11)凤姐儿听了,眼圈儿红了半天,半日方说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什么趣儿!”(《红楼梦》)

宁府为贾敬庆贺寿辰摆宴,众人说起病重在床的秦可卿,王熙凤的反应最明显,她不仅红了眼圈,还发出了世事无常的感慨,为秦可卿遭遇的灾病感到惋惜。此时王熙凤真心同情秦可卿,并付出实际行动,几次探望她、关心她。

通过对王熙凤对话中的俗语进行分析,从人物的能力和性格两方面揭露其内心思想,全面地刻画了既虚伪自傲又风趣幽默、富有同情心的女性形象。俗语在人物语言中的运用,活化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生活气息,令人又爱又恨。

参考文献:

[1] 文景.增广贤文[G].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16.

[2]岳國钧.元明清文学方言俗语辞典[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317,932,1199.

[3] 谭龙曼.中国俗语[M].安徽:黄山书社,2012:38.

[4] 白维国.现代汉语句典(中)[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1117.

猜你喜欢
俗语人物形象红楼梦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俗语知多少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客家俗语巧诵读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