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怡 黄月莹 黄子鑫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广东省遂溪乌塘镇荔枝产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机遇和发展。然而,在遂溪县乌塘镇荔枝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荔枝产业发展产销现状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现状概况、深入分析研究当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分析。
关键词:荔枝;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一、引言
“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我国“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农业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遂溪县乌塘镇荔枝产量高、品质优良,一度成为了当地农村果园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不断宣传荔枝品牌,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但当前荔枝种植趋势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存在,严重影响荔枝农户对荔枝生产的积极性以及荔枝产业发展。
本文研究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种植现状,分析影响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和荔民收入的问题,提出优化改善荔枝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新型营销模式;加强品牌经营与推动产业链增长,发展壮大遂溪荔枝产业,有利于推动遂溪荔枝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全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二、遂溪荔枝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分别对遂溪荔枝发展过程中种植面积、产量、价格、销售额四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文献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得出以下观点:
(一)种植面积及产量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屬常绿乔木,花期在3—4月,果期在5—8月。荔枝为栽培果树,喜高温高湿气候,喜光向阳,喜富含腐质的酸性土壤,怕霜冻,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1]。
遂溪是广东省湛江市的农业大县,更是粤西早熟荔枝代表产区,当地生态优越、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光充足,非常适宜荔枝生长。据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遂溪荔枝种植面积达2.9万亩,其中,乌塘镇作为遂溪荔枝的核心产区,拥有数百年荔枝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遂溪荔枝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2023年遂溪县荔枝总产量接近6000万斤,而乌塘荔枝总产量约为3000万斤,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3倍。
(二)价格及销售额
2023年乌塘镇的荔枝在6月1日即全部售完。其中,核心品牌“仙品荔”以超过10元/斤的价格开市,以4-7元/斤价格收官,亩利润在7000-8000元之间,销售额达到2亿元,比去年增加三成,实现丰产年增收目标,带动了大约1000户荔农增产增收。
三、遂溪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遂溪乌塘镇的实地调察发现,乌塘镇荔枝产业在销售模式、品牌建设、产业规模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销售模式单一,收购具有不确定性
产地直接购买的占比超过60%,远高于线上销售与市场销售,荔枝的销售模式单一问题影响着荔枝果实无法进一步进行深加工以及产品赋能,随着产地的直销模式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户的销售,同时也导致了遂溪乌塘镇成为农产品输出地,无法进行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对于遂溪乌塘的荔枝产业发展是不利的。
遂溪县每户果农的种植面积固定、种植规模较小、产量相对固定,导致当地销售模式主要采取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另外受遂溪县荔枝气候条件、收购商数量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收购商为了获取最大化利润,有可能对收购价进行挤压,造成荔枝收购价低,果农收入减少。
图4 群众购买新屋村特色农产品的渠道方式
(二)荔枝特色品种亮点较少,文化旅游发展不足
湛江遂溪县荔枝品种较多,包括白糖罂、鸡咀、桂味、妃子笑、仙进奉等十几种名贵品种,但在构建品牌的过程中缺少核心品种,导致品牌内荔枝品种杂乱,亮点较少。在旅游文化上,遂溪县文化营销内容不足,如果园采摘、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文旅活动策划少,未能与湛江特色文化相融合,产业间融合度低,营销风险抵抗能力弱,产业发展缓慢。
(三)荔枝品牌建设不足,品牌意识淡薄
受传统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遂溪乌塘镇的大部分生产企业及生产经营者,虽然生产产品较多,但对品牌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知不足,还未意识到品牌对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值的影响力,创建品牌的积极性不高,保护意识薄弱,导致已有品牌层次不高、稳定性差、产品辨识度较低、附加值少,持续建设能力较弱。这些使荔枝品牌打造面临诸多瓶颈,也制约了乌塘镇荔枝品牌的规模化发展。
(四)荔枝加工品产业链延伸不足,产业规模化不完善
荔枝除了以鲜果形式销售外,再加工产品比较多,可制成干果,也可以制成醋、酒, 果肉和果汁还可以加工面包、糕点、果酱、酸奶、冰淇淋等。遂溪乌塘荔枝生产仍以传统鲜销模式为主,大部分荔枝通过经销商收购鲜果方式销售到外地, 本地荔枝深加工企业较少, 加工率较低,精深加工产品较少,荔枝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当前荔枝销售产业发展需求。
四、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遂溪荔枝发展中,乌塘镇荔枝具有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乌塘镇荔枝发展过程依旧存在着荔枝流通层次多、荔枝与文化结合较浅、品牌建设欠缺、科学荔枝种植技术少等问题,若乌塘镇荔枝能够从技术层面提高总产量,并结合互联网,打造出荔枝品牌新式态,遂溪荔枝将会更上一层楼,由此得出以下几个问题观点:
(一)流通层次较多,网络销售效果不明显
遂溪乌塘镇荔枝线上销售量少,主要集中为通过线下收购。荔枝产业最常采用的营销渠道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模式为主,流通链条过长,流通层次较多。虽有利用抖音,快手微博等网络平台对荔枝进行宣传,通过电商网络带货直播的方式销售荔枝,但效果不明显。
(二)荔枝品种无特色,文旅营销未与荔枝相结合
遂溪乌塘镇荔枝品种众多,但在荔枝品牌定位过程中,没有选择精细化荔枝品种,造成品牌内荔枝品种杂乱,缺荔枝品种。在品牌宣传中,没有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其中包装物设计、旅游宣传、特色品牌活动较少,导致当地荔枝品牌未能很好地营造品牌亮点。
(三)不重视荔枝品牌建设,宣传力度不足
遂溪特色农产品众多,当地主要选择了火龙果和甘蔗作为重点发展农产品,荔枝仅作为品牌拓展的产物,知名程度较低,多数产品是有品无牌,被简单冠以产地名称或品种名称, 如“坡头鸡嘴荔”“廉江妃子笑”“桂味荔枝”等, 没有统一的注册商标、建立规范的品牌, 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加上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国内外客商对乌塘镇荔枝产品了解甚少[2]。
(四)荔枝种植靠天吃饭,政府引导不足
遂溪乌塘镇荔枝基本上是散户种植模式, 生产规模较小, 果农相关知识储备较低,在荔枝种植上往往看天吃饭, 产量不稳定,且果农收益受当年价格变动影响巨大,无法保证平稳年收入。当地政府也未构建出成熟的荔枝深加工体系,少有成熟的公司入驻形成规模化生产,导致当地散户们将卖不出去的荔枝制成果干内部消化,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增值赋能弱,在这恶性循环下,果农收入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遂溪县荔枝产业发展。
五、乌塘镇荔枝产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遂溪县荔枝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互联网与荔枝产业结合、“农业+文旅”、品牌经营、产业链发展四方面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
利用互联网业态中电子商务平台,凝聚遂溪当地荔枝精髓,打造出“仙品荔”品牌,通过产地直销、政府引导销售等方式,可以实现点对点销售,免除了营销的中间环节。在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同时,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让利客户的同时,能够进一步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优质的短视频可以为农产品营销带来巨大的流量,在这一过程中保持农户与消费者的良好互动,从而为农产品电商渠道销售提供了空间[3]。
(二)打造“農业+文旅”立体式产业营销模式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创新消费场景,能够拓宽产业边界,推动文旅更深程度的融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如结合农业生产开展荔枝种植、采摘等体验活动,把农业生产活动和研学旅行相结合等,把本地特色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包装成旅游商品,打造本地特色乡村美食,既可以让游客体验乡村饮食文化,又可以作为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让游客带走。
(三)加强荔枝品牌经营与发展
由合作社作为引导,开通当地特色官号,开办相关农产品的特色活动,例如:水果节进行农产品推销比赛等趣味活动,吸引周边地区的人群为乌塘荔枝赋能增效。利用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扩大产品知名度,打造当地荔枝知名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将遂溪县零散种植户联合起来,共同生产、共同销售,以达到提升市场吸引力,拓展销售渠道。
(四)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增长与政府引导
提高新屋村荔枝深加工水平与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倡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实现从分散的、单一的、互不关联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制造产业集群转变升级。政府健全引导性农业补贴政策,有利于激活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优质发展的新动能,倡导发展智慧农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等,提高该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主体经济效益,畅通产业链发展要素的内循环,助力农业“双循环”发展[4]。
六、结语
综上所述,遂溪县是荔枝的优良产地,也是经济发展的优秀县城,同时遂溪荔枝也是湛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若能通过政府与公司的合作,在遂溪县有限的土地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善生产、供应、销售三方环境,深入结合当地文化、旅游、品种,打造具备当地特色的优秀品牌,再通过品牌效益去打破遂溪荔枝现有的困境与恶性循环,做到产业升级与发展,遂溪荔枝影响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增加居民收入,支援遂溪其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林平.古树葱茏 荔枝甘甜[N].人民日报,2024-02-29(017).
[2]卢治友.湛江市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9,13(13):47-48+57.
[3]张莹.互联网与农产品直播营销策略分析[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01):154-156..
[4]祝琴,裘欣,林永钦等.“双循环”背景下政府引导和监管行为对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策略选择影响分析[J].运筹与管理,2023,32(10):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