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永霞
范本呈现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种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因为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的事物,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以为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乱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算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在冬天总是被冻得通红。井台上边,有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附近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仿佛处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繪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的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气息,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我的家。
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
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进行千篇一律地改造,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必须面对的“消失”。
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流向远方的水》,有删改)
技法提炼
1.立意拔高,主题更加深刻
选文第六段“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一句,说明年轻同伴没有相关的经历,失去一切的只有“我”,故乡的“消失”让“我”怀疑自己的记忆只是一个梦而已。作者通过这种怀疑,写出了自己找不到故乡往昔痕迹的哀伤。之后由写景过渡到讲述历史背景,使文章更有厚重感。
2.由表及里,情感更加浓郁
作者在文中数次提到“迷了路”,其实,这种感受越长大越深刻。正所谓“近乡情更怯”,作者重返故乡,离故乡越近,心里越是感到不知所措。这里的“迷了路”有两层含义,既指故乡本身变化很大,“我”找不到曾经熟悉的一切,也有“心灵迷路”之意。“我”曾经一直认为可爱的、亲切的故乡,此时却让“我”感到陌生和迷茫,因此“惆怅和哀伤”,情感沉郁厚重,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冬天的味道
◎葛佳祎
除夕夜,皎洁的月光被灯笼红彤彤的光遮盖了,窗内暖黄的灯光映照出阖家幸福。
我坐在餐桌前,等待宴席的开始。这时,爸爸在我耳畔低语:“哎,你刘爷爷家今天很冷清,小刘还没回来?”“估计是吧,小刘叔叔一年也不回来几次。”老爸一听,皱了皱眉,随即便带着我出了门。村子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处处洋溢着春节的味道。
我们来到刘爷爷家,冷清的院子与热闹的新年氛围格格不入,门口的两盏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烟囱里升起的缕缕白烟悠悠地飘向天空,似是在翘盼游子的归来。偌大的房子只有一角亮着灯,刘爷爷佝偻着身子,一个人坐在饭桌前。岁月带走了妻子,只留下他一人。听到有人敲门,他蹒跚的步伐竟显得有些匆忙。打开门,我分明看到刘爷爷眼中满是希冀。“刘伯走啊,去我们家吃饭!”爸爸热情招呼。“阿清,不用了……”刘爷爷一再推脱,可最终还是拗不过我和父亲的盛情邀请。
我们三人一起走在乡间小路上,远处的烟花正肆意绽放。我走在刘爷爷身旁,刘爷爷给我讲父亲幼时与刘叔叔的趣事。老人家对往昔历历在目,言语中满是对过去的怀念。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到了我家。
走入暖融融的厅堂,扑鼻而来的香味诱惑着我。爷爷端着酸菜鱼来到餐桌前,看到刘爷爷先是一惊,再看看老爸,便瞬间明白了。他笑盈盈道:“老刘来了,快坐!刚好菜齐了,咱哥俩喝几杯!”大家在爷爷的催促声中落了座。一方天地间,酒水的甜味、菜肴的香味一并进入口腔,化作幸福的味道。刘爷爷双颊泛红,和爷爷谈天论地。他们从年少时便是挚友,到现在更是知音。爷爷理解他的孤独,在酒桌上陪他慢慢小酌,所有人都沉醉在这幸福的氛围中。
……
突然,门被缓缓推开,众人的目光移向门口: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用清澈的目光寻找着,看到刘爷爷,她甜甜地叫了声:“爷爷!”刘爷爷先是一怔,继而又听到一声“爸”——是刘叔叔一家回来了!刘爷爷不禁湿了眼眶。
刘叔叔走了进来,他的肩上落着一层白,是凛冬的气息;他的衣角翻飞未平,有一种风尘仆仆的姿态。刘爷爷背过身,泪水潸然落下。我知道那是思念的眼泪,亦是幸福的眼泪。
于是,年夜饭的圆桌上,老爸有了酒友,妹妹有了玩伴,所有的人都被幸福包围,所有的气味融于我心。这是这个冬日里最祥和温暖的气息!
【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初级中学九年级(3)班】
●点评
这篇习作主要通过写除夕夜“我们”一家把邻居刘爷爷请到自家一起吃年夜饭,而后刘爷爷的家人回来,两家共进晚餐的温馨场景,让“我”感受到了邻里间的温情和美好。习作中大量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了除夕夜的祥和氛围,与刘爷爷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留守老人渴盼团圆的主题。除此以外,习作还涉及到现如今年轻一代外出打工,空巢老人缺少陪伴的问题,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