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师范年华

2024-04-23 13:32廖仲敏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范同学学校

廖仲敏

1998年9月,初中毕业的我来到一所师范学校就读,这意味着我离自己的理想已经不远了。如果3年后分配顺利,我就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是我自10岁起就立下的唯一志愿。在那个考入师范就意味着就业有了保障的年代,除了昂贵的学费让我的家人一时有些窘迫,更多的还是欣喜。

我所在的是英语班。担任我们班主任的刘老师刚从乡镇考调过来,个头不高,但很有精气神。他平时话不多,对待我们也很少用责备的口吻,脸上挂着和善与威严夹杂的笑容。印象中他就对我们发过一次火,大声但没有具体指名地骂了一句,我想该是针对全班同学吧。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所为何事现在已全然想不起。

平日里,他对我们进行思想教育都是通过“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自考,从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直至县城师范学校的经历。我们总是全神贯注,竖着耳朵聆听,内心沸腾。此外,他便不再开展任何主题班会,班级事务都由班长与班委成员全权负责,他则兢兢业业地上好他所任教的四五门课。无论是精读、泛读还是听力,他总是全程都用英语教学,这让我暗暗叫苦,很久才慢慢适应。

有时他给我们上晚自习,会从家里带来他的小霸王学习机,连接上教室里的电视机后,让我们轮流练习打字。他还花了几节课为我们讲解五笔字根与电脑基础知识。那时的我们还不曾知晓QQ是何物,他总说电脑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工具,唯恐我们被时代淘汰。

还有一位教我们“阅读与文选”的老师,很惭愧我忘了她的姓名,每周仅有一节的“阅读与文选”课,让我们能够见到她的机会着实不多。略带沙哑而显得有些低沉的嗓音,让她平添几分亲和,总挂在脸上的笑容更让她留给学生无限好感。

记得第一次课后她就让我们每个人写一篇自我介绍,以便她更好、更快地认识大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次上课时,她首先就朗读了我的作文,并予以了热情的表扬。直到翻开作文本,亲眼看到她的评语,我才感觉从梦境中回到现实。

或许是觉得我们班学习氛围不错,有一天晚上,她竟然带了她任教的语文班的学生到我们班来举行联谊。那一晚的内容是一场辩论赛,语文班的同学口齿伶俐,言语咄咄逼人,几个回合就让我们败下阵来。我们班就有同学不服气地说“要不下次用英语辩论好了”,但自此就没了下次。我倒经由这次联谊结交了一名好友,我与他们班的语文科代表“一见钟情”,随即与她成为知音。后来在参加一次学校文学社活动时,我们再次相遇,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彼此从此更为要好了。

除了两位老师,班上还有些同学也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两名男生数学成绩非常了得,每次学校广播一发通知,说有奥数题征答赛,他们便立马冲出教室,直奔广播室。拿到题目返回后就各自开始冥思苦想,不一会儿就信心满满地去交卷。等到下一期征答赛出现,便会看到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上期获奖名单里。他们作为英语班的男生,把奥数题做得这么好,确实让很多人都心生羡慕。还有一名同学因为字写得好且热爱写作,去了广播室担任播音编辑。另一名戴眼镜的男生外表斯文,却酷爱唱歌与打球。有一次晚自习,他在学校操场上唱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给我听,音色与张雨生相似不说,连情感与气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虽然看不清他的神情,但那穿透夜空的歌声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我觉得自己全身都涌动着青春的热血,胸怀壮志,激情澎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读师范的第二年,就在我和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们这一届学生全部取消分配。一时间,教室里不再平静,大家都在议论,有人呈现出讶异的神情,有人带着愤怒的口吻,也有部分同学的家长陆续来到学校了解实情。终于有一天,班主任向我们证实了这一消息。原来我们已经不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国家政策有变,分配指标锐减,我们毕业后都得参加考试来竞争有限的就业岗位或者自谋出路。

失去了强大的政策靠山而全凭自身素质,中专学历显然很难在日后的社会立足。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班上的同学们便对自己的学业与人生重新做出了规划。其中,有人打算转学去念高中,继而再考大学;有人决定继续就读本校大专部,改读中文系(因为学校还没有英语系);几名英语口语突出的女同学甚至瞄准了其他地区的外国语学校,开始咨询相关事宜……懵懂的我没有一丝头绪,在突如其来的现实面前沮丧不已。

家人几经商议,在一个亲戚的指点下,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我决定报考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只是更加昂贵的学费让父母犹豫不决,甚至考虑要不要让我直接去打工。好在那个亲戚神通广大,找到熟人说情,校方才允许我先考试入学,毕业前交完学费即可。

为了省去最后一年的费用,2000年6月,我提前从师范学校“毕业”,离开了那些可爱的同学,考入了另一个城市的小学教育专科学校。彼时的我,没了两年前的那份自信,于是想着该如何努力才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在开学后不久就提交了学校学生会干部申请书,经过演讲竞选与两轮面试,最后进入了校学生会学习部。

相比师范,师专的专业课程科目分得更多、更细,而且好几门功课都由外教授课。为了跟上他们的节奏,我从自己有限的生活费中掏出钱来买了一台收录单放机和几盘口语、听力磁带,早晚躺在被窝里戴着耳机听,练发音、练听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我们精读课的美籍老师芭芭拉居然能叫出我的名字了,还让我负责系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偶尔遇到她在家里举办小型聚会,她也会通知我一起参加。

紧抓专业学习的同时,我一直记得刘老师曾经说过的话,报名参加了校外的电脑培训班,学习编程。我还着手准备英语等级考试,晚自习基本上都在识记词汇。

现在想来,那时的学习劲头十足也许不是源于兴趣与热爱,而是迫于將来就业的压力,不断为自己镀金而已。但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褪去了懵懂,收获了成长,变得果断与独立。随着一张张证书如期而至,一次次历练内化于心,我和我的同学迎来了人生里的重大事件——找工作。大三第二学期伊始,教室里便基本上人去楼空。按照系里提供的各种信息,有人开始参加招聘方来校举行的面试,有人迈出校门奔波于人才市场举办的各种招聘会。

2003年2月,我与同届校友们一起在武汉市参加了全国师范类专场人才招聘会,现场问答、交流,再赴用人单位面试。一周之后,随着一纸合同的签订,我从此告别校园,结束了校园生活,正式踏上三尺讲台,拉开了自己从教生涯的帷幕。

从教以来,我先后在3所学校任教,始终身处教学一线。我的那些同学,部分与我同行,其余的则遍布各个领域,每个人都成了建设祖国的一员。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第一小学)

(插图:夏雨)

猜你喜欢
师范同学学校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师范学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