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优教优学,从“经验自觉”到“数据智觉”

2024-04-23 06:50黎雪晴涂圯凡陆云娜
教育家 2024年13期
关键词:南昌市中学智慧

黎雪晴 涂圯凡 陆云娜

大数据时代,“基于经验”的教学范式受到严峻挑战,数字革命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教与学的关系,“数据驱动”型教学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十年来,南昌市第一中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依据,以技术为支撑,以能力为提升”的路径,践行“智慧教学”,由数智“嫁接”走向数智“融合”,从“基于经验”的“自觉”转向“数据驱动”的“智觉”。一套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优教优学模式,一场集“智”场打造、“智”学贯通、“智”能释放于一体,富有文化底蕴的技术赋能正悄然发生。

“智”场:打造多域融合的教学空间

南昌市第一中学坚持智慧教学空间“形域”与“场域”有机融合的建设理念,把教学空间的物质基础作为“形域”空间,而教学空间中的主体互动关系则自然成为“场域”空间,借物理环境的设计把教育教学意图渗透其中,把教学空间打造成学习中心、活动中心、探究中心。所有智慧教学空间既规避了过度装配的工具主义倾向,又实现了教学工具作用与人文关怀价值的协调统一,成为学生在学校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具有“形域”和“场域”双重价值意蕴。

打造课程融合的专用教室。除已实现智慧交互的普通行政班教室外,还建设了以“课程融合”为理念的专用智慧教室,如:智慧阅览室、智慧书法教室、创客实验室、数学探究室、物理探究实验室等,以阅读、书法、实验探究、科创等专项课程嵌入,以智能化设备和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时,沉浸于技术与情感同频共振的“智”场之中。

营造感知交互的智慧中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中心、课程服务中心、个性化学习中心、大数据教研中心”为组合的“四大中心”“智”场,以学生发展中心为轴心,通过任务分解、机制创建、信息化教研科研团队打造,在纵向融合与横向扩展中,推动学校教研、科研、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智”学:架构和谐发展的建筑样态

南昌市第一中学“大数据驱动的优教优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项目实施的技术路径如下:

“顶层设计稿”:践行立德树人初心。南昌市第一中学在智慧课堂构建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正心明道,格物致远”办学理念,围绕“人文底蕴厚实、科学素养突出、勇于实践创新、具有国际视野”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创设泛在互联、资源丰富、有利于协作交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探索智慧化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深化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举突破了传统教育发展的路径依赖,开辟了一条以教育数字化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构建教育新形态的全新赛道。

“环境施工图”:立体课堂互动实践。南昌市第一中学基于近十年智慧教育方式的探索,创设了“立体课堂互动实践”模式,能有效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启迪学生智慧能力,达到深层学习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点对点推送”。学校于2015年起,尝试开展基于导学案的自主学习模式,信息化教学范围从课中向课前、课后延伸,通过即时分析纵向和横向数据,扩大视野、精准定位,实现大班额情景下的因材施教。二是“个性化平台”。学校培养和指导教师根据课内外学习与教学的需要,推进覆盖各学科的专题微课、海量题库、学情错题本、拓展阅读素材等校本学习资源建设,建立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三是“螺旋式上升”。师生通过数智平台实现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使新的课堂成为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主动、自主地安排学习,突破知识瓶颈,达到螺旋式上升的目的。

“框架式结构”:数据反馈对应精准。南昌市第一中学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应用层”可面向教师提供预习评测学情分析、随堂检测即时反馈、多元评价智能推送等服务。“资源层”可利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探索学生能力和思维特征,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体系,让学生有方向有目的自主评估。“展现层”可通过网络终端向家长提供学校、班级、教师及学生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为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向学校、班级、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中样板房”:数据赋能学科建设。南昌市第一中学立足增值评价视角,针对不同学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面的差异,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薄弱学科、优势学科,提出了多种结合学科特点构建学科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其中,高中数学学科组推出了“135”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高中物理学科组提出了“三点六要”深度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科组教师的授课水平,实现了从人的向优发展到学科向优建设的进步。

“智”能:释放多元赋能的教学价值

十年磨一剑。南昌市第一中学不断探索实施“大数据驱动的优教优学”,大量动态数据发挥了“动力引擎”的作用,让“智慧课堂”成为启迪师生智慧的生命历程。

促成了“更会教的老师”。开启“智慧课堂”实践以来,校内已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相关课题获准立项,并带动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也促进了教师队伍中业务骨干的培养,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师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培养了“更全面的学生”。大数据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特点的及时评价,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的运用,使得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发展规律的个性化成长。

寻求了“更适合的教育”。通过大数据可以构建不同阶段的知识体系,建立知识图谱;优化和整合互联网络上海量的学习资源,随时取用;全面推进个性学、智慧教、科学测、智能评、精准管的“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进一步优化大数据链路,让大数据赋能学校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脉动中生长,在变化的大潮中觉醒。从基于经验的“自觉”到数据驱动的“智觉”,南昌市第一中学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南昌市中学智慧
模拟成真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在多解中学创新
吃两个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