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理发店的梦想坚守

2024-04-23 04:36巴琼
西藏文学 2024年1期

巴琼,男,藏族,西藏昌都人,笔名藏东伯虎,现就职于昌都市融媒体中心编辑制作部。自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先后在《西藏文學》《西藏日报》《西藏旅游》《西藏青年》《西藏文学》《四川经济日报》《拉萨晚报》《昌都报》等区内外报刊媒体发表70余篇文章,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有《阿爸再爱我一次》《命运》《暖夏》《爱很简单》等。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全国中青年影视编剧高研班学员、西藏作家协会理事、昌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微电影《命运》在第二十届全国藏语文媒体协作会中荣获广播电视类一等奖。

昌都市左贡县绕金乡左巴村,地处怒江沿岸,高山峡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全乡平均海拔2700米,属于典型的半温暖高原性季风气候。

赤列措姆出生在这里,也许是怒江的奔腾湍急浸润了这方土地,她的血脉里有着怒江的性格,活泼开朗、健谈洒脱、为人热情;还因为左巴村处于峡谷青山绿水的怀抱,她长得美丽动人、矜持优雅,浓如蝶翼的睫毛下有一双黑白分明、清澈明亮的眼睛,活生生一个美丽的康巴姑娘。

仿佛相识已久的故人一般,谈笑风生间,赤列措姆带我走进了她和她爱人唐李明美好的过往,也渐渐走进了一家小小理发店的那段坚守梦想的感人故事。

幸福家庭突发天降之灾

赤列措姆家里共有五口人,爸爸、妈妈、赤列措姆和两个妹妹,村子里的交通条件不是很好,很多生活用品和衣服都买不到。有需要就有市场,这也成了老爸的一个商机,父亲每个月都会定期外出采购一些服装和生活用品,回来以后转手卖给村民,以此赚一些差价,一年下来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

那个时候,整个村子里她们家的经济条件是最好的,加之赤列措姆长相甜美可人,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村子里,在同龄人当中都属于佼佼者,是人见人爱、人见人夸的好孩子。赤列措姆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快乐满满,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去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那种优越感在村里显而易见、令人羡慕。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2010年盛夏发生的那一场变故,彻底改变了赤列措姆的一生。

2010年7月,赤列措姆16岁,正在县里读初二。她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似火的骄阳让小草无精打采地低下了头,原本娇艳挺拔的格桑花在“大熔炉”的蒸烤下也变得垂头丧气,知了在有气无力、循环往复地“知了知了”地叫着,流浪的小狗也伸出了自己的舌头来散热,一切都让人觉得烦躁不安,心神不宁。

那一天,赤列措姆如同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她时而点头赞同,时而与老师互动,完全沉浸在课堂的气氛中,忘记了夏日的炎热和窗外的事物。就在快要下课时,赤列措姆突然看到教室门口站着一位头发凌乱、面色苍白、衣衫不整的中年妇女,她原先以为那是某位同学的亲人,没有太在意。随后听到这位妇女的声音,仔细看着她的外貌体形、神情举止,似乎又有那么一点像自己的母亲,但她很快否定了这种猜测,自己的母亲平日里衣着干净,头发清新飘逸,绝对不会这么邋遢,这么狼狈不堪的。突然中年妇女用沙哑的声音朝着赤列措姆喊道:“你还愣在那里干吗?家里出大事了,你快跟我一起回家!”听完这一声吼叫,赤列措姆一下子回过神来,定睛一看,母亲怎么变成这样了?她匆匆忙忙收拾好书包,慌里慌张地与母亲一起消失在了同学们的视野中。

回家的途中,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哭得让人心里发毛,那哭声盖过了怒江的吼叫,如同炸雷回响在赤列措姆的耳边。她紧紧抓住母亲的衣服想问个明白,可母亲就是不肯说出缘由,这让她不由得在心里产生了各种不好的猜想,是不是老爸或者妹妹出事了?或是家里的财物丢失了?她越想心里越着急,越着急越容易胡思乱想。

这一天,赤列措姆第一次感觉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不清楚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还有母亲惨烈的哭喊,真是令人备受煎熬,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到从未有过的惶恐和不安,她的心一时像怒江的波涛汹涌澎湃,一时又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直到母女俩走到家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赤列措姆至今记忆犹新:家里失火,一切都化为灰烬,一切都荡然无存。

她什么灾难都想到过,唯独没有想到的是火灾。

因为那个时候的左巴村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只能用蜡烛来照明,烧柴火来取暖和做饭。由于赤列措姆的家庭条件在村里是最好的,父亲在简易的木房里安装了一个水力发电机,平时用来照明和取暖,让全村的人好生羡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一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刚好一家人都外出了,结果一次雷击引起电线短路,火势顷刻之间蔓延到整个屋子,不到一会儿的工夫,房子、家具全都烧得精光。让父母最为痛心的是家里存放的7万多元现金,在这一场火灾中化为灰烬,那是父亲辛辛苦苦十几年来的心血和积蓄,美好的憧憬化成烟雾,化成无情的伤痛,和全家人的希望一起破灭了。

这一场火灾让赤列措姆一家人一夜之间一贫如洗,灾后的阴影笼罩在全家。未来应该怎么走下去?父母好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他们眼神变得空洞、茫然,还有为生计担忧的愁苦,都像暗夜中的阴霾萦绕在赤列措姆身边,压在她幼小的心上,让她时常从梦中惊醒。

也许成年人的崩溃和绝望就在这么一瞬间,火灾发生以后,虽然父母嘴上没有说什么,可行为上跟以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反差。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影响到了16岁的赤列措姆,她也意识到支撑自己成长的大厦彻底坍塌了,家庭面临各种挑战,父母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和信心,她一时无法应对、无所适从,仿佛天塌了一般,阳光仿佛离她远去了,快乐也好像躲了起来,她的前景朦胧而模糊,不知何从,不知何往。

家里的房子被火烧了以后,政府帮她们家盖了一座简易的房子,虽说衣食无忧,可是家里的条件大不如前了。父亲一直认为是自己的疏忽和大意才酿成了这样的悲剧,成天自言自语,魂不守舍,不停地埋怨和自责,像被无形的重力压垮了一般,一下子老了很多,双鬓也花白了,腰身也没有过去那么挺直,更没有了往日的魄力与神采。而母亲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家庭主妇,除了整天以泪洗面外,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赤列措姆作为家里的长女,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慢慢变得有了主见,她义无反顾地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支撑家庭的责任和重担,她放弃了自己的学业,离开了眷恋的校园,离开了和她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里纵有万般不甘却也无能为力,因为在她背后有年迈体弱的双亲,还有两个不谙世事的妹妹,所以她必须在这一刻振作起来,忍住伤痛,擦干眼泪,微笑着面对未来发生的   一切。

常言道: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以前家里条件好、人脉广、门路多,所以被亲戚朋友们看得起,说话也有分量,现如今家里一贫如洗,就算你再有能耐,再有本事,如果没有经济支撑,没有别人帮忙,想要东山再起确实比登珠穆朗玛峰还要难。就在赤列措姆准备重振家业时,她遭遇了比这场火灾更大的打击,一些亲友们见她们家道中落,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跟她们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在利益面前很多人只会考虑到自己,很少会有人真心拉你一把,但是亲人的冷漠、无视、旁观,让赤列措姆没有想到这一切来的会这么快、这么突然。此后她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开始特别在乎他人的感受,不仅变得谨言慎行,自信也大不如从前。

相比之下,街坊邻里、老师同学、社会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和慷慨解囊帮助他们一家人走过了这一段无比艰难的日子,这一幕幕让她觉得世间还是有好人善人的,他们的救济是高于金钱和物质的,是她在艰难的尘世中行走时照亮前方的灯塔,是潺潺的温泉,也是春风。哪怕这些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她依旧铭记于心。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她时常怀揣感恩之心,想着一定要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或者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像她那样遭遇困境的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更多的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最美的期待。

人生分水岭  命运转折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为长女的赤列措姆,放弃学业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事务,不论是放牧,还是农活,抑或家里的琐碎事情,她都亲力亲为、任劳任怨。也正是因为有了她的付出,两个妹妹才能免于辍学,父亲的身体和心态也日渐好转,偶尔也能做一些小生意贴补家用,母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照顾她们的身上,家里的条件虽然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但一家人和和气气、开开心心,日子过得平淡、幸福、快乐,直到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赤列措姆和她们一家人的命运。

那一天,赤列措姆干完农活以后像往常一样回到家,看到父亲和叔叔在聊天,于是很热情地和叔叔打了声招呼,接着又去厨房张罗饭菜,准备好好招待一下叔叔。但就在她进进出出之间,隐约听到了结婚、招女婿等词汇,她越听越不对劲,就趁父亲和叔叔不注意的时候,站在门口偷听他们说话。只听叔叔在劝说父亲招上门女婿,还说趁现在女儿年轻,赶紧给她找一个好人家,要不然姑娘年龄大了,以后就不好找了。父亲也在一边点头附和,说他和母亲也正有此意,还拜托叔叔留个心,村里有什么好人家的话帮忙牵线搭桥,只要有了女婿,家里就多了一个帮手,日子也会好过一些,他们老两口死也瞑目了。

父亲和叔叔的对话,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让赤列措姆跌落到了无底的深渊,她以为只要自己再辛苦两三年,等家里的条件好一点了,她就可以重新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以后考上大学,再找一份自己喜欢和体面的工作,父母和妹妹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一家人又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了。但她却万万没有想到还没有满18岁的她,就要面临嫁人生子的局面,她自己还是一个孩子,不想自己的未来和命运由别人掌控,更不想一辈子埋没在大山里。就在当天晚上,赤列措姆和同村的朋友卓玛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离家出走,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

走出大山 重拾信心

人生很多重要的转折,都是由一些不计后果的决定开始的,赤列措姆和她的朋友从亲戚那里借了1000元,从各自家里拿了一些酥油、糌粑和牛肉干之类的东西,以放牧为由,徒步走到了县城,最后在一位同乡大哥的帮助下,免费搭到一辆去往昌都的车子,两个人就这样离開了家乡,离开了她们的父母,只身前往一座陌生的城市,去追寻属于她们的青春和梦想。

车子开到昌都城区以后,她俩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壮观的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宽广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马路上车流不断,人群熙熙攘攘,城市的喧嚣热闹,让她们俩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赤列措姆仰首看着那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第一次知道原来马路上的路灯比家里的灯还亮、还好看,看到眼前这座群山环抱、两河交汇、夜如白昼的城市,她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就在那一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立足,要好好工作,努力挣钱,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把父母和两个妹妹都接过来,让她们明白当初的离家出走,不辞而别,就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选择,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昌都城区有不少可以打工的地方,赤列措姆和她的朋友学历不高,除了干农活和放牧以外,无一技之长。但个性要强的她们不甘心被人瞧不起,于是下定决心要努力克服困难,只要能学到本事、赚到钱再苦再累也值得。她们在餐厅、酒店、超市等地方都干过一段时间,虽然工作不太稳定,拿的工钱也不是很多,但好歹也学到了技能,或多或少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也为后来找到更好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

她俩如同一粒细沙融入城市,在风刮不走的地方认真地讨生活、学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地坚持和努力,赤列措姆在昌都的一家大型美发店里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比较可观,她趁着这个时机,学会了洗发、按摩、洗脸、美甲等技能,之后又去拉萨学习了一段时间。凭着年轻、上进、悟性高,加上她的毅力和坚持,深受老板和同事的喜欢。之后拉萨总店的老板安排她去了林芝的分店工作,因为分店刚刚开张,需要安排一些主力人员过去,也就是这份因缘巧合,赤列措姆才有机会认识她心中的白马王子,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唐李明。

唐李明,四川德阳人,1994年生,跟赤列措姆同岁。赤列措姆和唐李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以及为老百姓做的贡献都成了当地的一段佳话。

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高原拓天路,天堑变通途,雪域高原终于通了火车,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当时,徐千雅的一首《坐上火车去拉萨》歌词细腻唯美、歌声婉转动听,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而唐李明也是因为受了这首歌的影响,对西藏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向往,于是从成都坐上火车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盼望已久的圣地拉萨。

始于缘分  忠于人品

唐李明刚到拉萨,就被这里的雪山草原、民风民俗深深吸引,拉萨的纯洁和神秘,牢牢拴住了他的心,他决定做一个“藏漂”,再也不想回故乡去了。在拉萨的那一段时光里,唐李明起先干了一段时间的烧烤生意,起早贪黑地忙了一阵子,不仅没有赚到什么钱,作息时间也得不到保证,于是他就去了老乡开的美发店,后来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林芝的分店,刚好就是赤列措姆工作的美发店。在美发行业里唐李明还是个新手,于是店长就让赤列措姆手把手地教他,两个年轻人就这样被命运之绳紧紧牵在了一起。他俩早出晚归,形影不离,亦师亦友,但两人却也非常默契,谁也没有先捅破那层窗户纸,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友情以上,爱情未满的关系,直到发生了一次意外。

那是公司组织的一次团建,大家说好了星期六早上10点在城郊的山脚下汇合,没有想到那天早上一直在下雨,根本没有停止的迹象,同事们以为活动取消了都没有去,结果只有赤列措姆和唐李明准时赴约,两个人在雨中等了半天都不见一个人影,两人只得结伴而行。也许是雨丝的浪漫触动了隐藏心中的情意,平时难以启齿的话,在雨中变得顺其自然,爱情在悄无声息的岁月中积累,在他俩的心中萌发,在这一场风雨中悄然降临。

那一天,唐李明深情地捧起措姆的脸说:“措姆,你知道我在你眼睛里看见了什么吗?”

措姆摇摇头说:“不知道,你看到啥了?”

唐李明说:“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我们的幸福,你的勤劳贤惠会成就我们美好的未来。”

措姆的脸颊微微泛红,羞涩地说道:“我不会说那些好听的话,你如果真的爱我,在我失败落魄的时候请紧紧拉我一把;在我疲惫不堪的时候陪我放慢脚步,未来的日子有坎坷有风雨,我们都要不离不弃,风雨同舟,携手而行,这些你都能做得到吗?”

唐李明郑重地说道:“我来到西藏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与你相遇、相识、相爱、相伴,是我这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你我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还分属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们在一起,往后余生,我会疼你、爱你、在乎你,善待你的家人,我会用一生去证明我对你的承诺,直到我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两颗年轻的心,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紧紧依偎在了一起。雅鲁藏布江聆听了他们的倾诉,南迦巴瓦峰见证了他们的誓言,风雨过后的彩虹,映出了一对美好的倩影。

赤列措姆和唐李明在林芝待了一段时间后,两人又回到昌都发展,他们在一个规模不小的美发店里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几年下来不仅学到了很多美发技能,还攒下了不少钱,加上他俩的手法好,性格也比较开朗,认识了很多市区和县里的客户,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最后在大家的劝说和一个同事的提议下,三人合伙在江达县开了他们的第一家美发店。

夫妻同心  其利断金

万事开头难。从普通店员到自己做老板,赤列措姆和唐李明为新店操碎了心,从简单的洗头、按摩、理发、烫发到店里大大小小所有的开支、管理、运营他们俩都亲力亲为,事无巨细,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夙兴夜寐,但半年下来跟合伙人分红的时候却分不了多少钱。相比另一个合伙人,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她们两口子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时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收益。赤列措姆得空便思忖,这样低微的收益怎么能实现她们的梦想?怎么能达到她俩的致富愿景?再这么埋头苦干下去,跟打工时也没啥区别,所以就提出了退股。刚开始她们的合伙人不同意退股,双方僵持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合伙人觉得店里面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想着自己单干的话或许会赚到更多钱,就同意了她们的退股申请。

于是,赤列措姆和唐李明独立出来单干,她俩在唐李明父母的支持下贷款买了一个门面,慢慢开启了他们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新店招了几名员工,他们中有藏族、纳西族和其他民族,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为了让员工们吃得健康、安全、营养,老板唐李明亲自下厨为他们做工作餐。她们与员工同吃、同住、同行,有什么喜事一起分享,有什么困难一起克服。有些员工临时有事耽误个一年半载,回来以后还可以继续在店里上班,大家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夫妻俩深得员工的拥戴,小小的理发店也成了他们的员工之家。

古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恰好体现在了赤列措姆两口子身上。她们的店是新开的,地段也不算太好,但之前她们的手法和态度都很好,在县里积攒了一定的人气,很多老客户听说她们出来单干都非常支持,经常去光顾她们的生意,也帮她们宣传,加上江达县城也并不大,久而久之,他们店里的新老顾客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生意更是蒸蒸日上。

理发店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每天营业的时候紧张而繁复,来往的人员也各不相同。有一次,赤列措姆正准备休息的时候,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店门口犹豫徘徊,于是赤列措姆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把老人请到店里询问缘由,原来老人的子女都去外地打工,老人的頭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修剪,今天实在忍不住想自己过来洗剪头发,但看到店面装修精致、干净整洁、设备先进,担心自己消费不起,就一直在店门口徘徊不敢进去。听了老人家的情况,赤列措姆和唐李明同时想到自己家里的老人,于是他俩决定免费为老人洗头、按摩、理发,最后还请老人跟大家一起共进午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其乐融融地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这一举动让老人非常感动,临走时还一直握着赤列措姆的手说,今天是他最开心的一天,已经很久没有人对他这么关心和在乎了,而且还免费帮他洗头、请他吃饭,并对她们两口子表示了深深的谢意,还邀请赤列措姆和唐李明去家里做客,聊表自己的一番心意。经历了这件事后,赤列措姆和唐李明感受到了“施比受更有福”的意趣,这触动了他俩爱老敬老的想法,于是他们在全县推出了年满60岁以上可以免费洗剪头发的福利,同时还积极组织员工定期前往敬老院、社区、学校、工地等地方开展爱心公益活动,还为行走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这一举动受到了全县孤寡老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饮水思源,缘木寻本。在江达,赤列措姆和唐李明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患难与共的朋友,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而且越走越顺当,越发觉得江达这个地方就是他们的福地,赐予了他们幸福的生活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也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俩现在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想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们,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他们想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回馈社会、报答社会,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当地的群众在他们店里就业,同时制定激励机制和奖励办法,让每位员工的业绩和收入挂钩,以此提高员工创收的积极性。他们还联合市里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及江达县人社局开展了美发技能培训,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学到一技之长,待时机成熟也可以自己开店,为助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做出她们的一份贡献。

饮水思源  缘木思本

赤列措姆从18岁出来闯荡,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年迈体弱的父母,牵挂着家乡的一切。5年后,她第一次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然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温馨;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父母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赤列措姆心里觉得万般内疚,想着当初自己的不辞而别,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孝道,心里满是懊悔和自责。可是父母没有计较女儿当初的不辞而别,宽厚地接纳了她的选择。父亲紧紧地抱着她潸然泪下,那是血脉相连的亲情。

过去,赤列措姆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苦命的小孩,但自从遇到了唐李明,她的生活、她的工作、她的命运都和这个男人紧紧地拴在了一起。穷的时候,两人吃一碗泡面,苦的时候,两人咬着牙一起拼搏。赤列措姆很珍惜这份恋情,如果当初不是唐李明和他们家里人的支持,两个人也不会在這么短的时间买门面、开理发店,还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唐李明不仅对自己好,对她的家里人也照顾得无微不至,妹妹上学的费用都是他们俩在负责,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唐李明从来没有半句怨言,所以她想用自己的余生,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回报唐李明对她的这份感情和这一份不求回报的爱。

身为汉族的唐李明有许多生活习惯与藏族有差异,但他们相互理解适应,慢慢地融合,彼此更加恩爱;唐李明对创业有思想有计划,但有时候有些不切实际,两人争执过后统一意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赤列措姆喜欢两人磕碰的时光,因为那样才有人情味,他们喜了悲了、困了累了,只要抱着对方说说情话、发发牢骚,再睡个好觉,第二天又是满血复活的一天。

这么多年来,夫妻俩已融进了彼此的心里,工作上也互帮互助,配合默契,他们深深懂得勤奋是致富的第一法宝。一分劳动换来一分收获,他俩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随着业务的扩大和技艺的提高,慢慢长出了“野心”,他们觉得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突破现在的思维和固定的框架模式,去昌都、拉萨、成都等地开美容美发连锁店,参与美发行业规定的级别评定和技能大赛。赤列措姆想当一名有水平的美容美发师,用自己的眼光和技能让所有的客户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而唐李明的理想是当一名顶级的美发形象设计师,根据顾客的脸型、身体特征和个人气质,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更高质量的形象设计服务。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奔头。相信拥有一份初心与坚守,赤列措姆和唐李明这对携手同心的年轻夫妇,必将在藏东这方热土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编辑导语:“若你此刻放弃,未来就会藏在命运底下。”这篇文章,从赤列措姆和唐李明的不同际遇写起,直到二人相知相熟相惜,表现出汉藏青年们不屈于命运,努力奋斗出前程并奉献社会的美好图景,也是当下西藏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索朗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