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艾灸、拔罐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4-04-22 04:14姜绿风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气滞艾灸血瘀

姜绿风

(鄱阳县中医院,江西 鄱阳 333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有学者调查后发现,在腰部疼痛疾病中,大部分患者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有腰腿疼痛症状的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占比大约为18.6%,并且患者在年龄集中在20~50 岁,这个年龄区间的患者占比大约为80%,据调查,有6%的患者年龄在20 岁以下。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退变受到损伤,椎间盘内的软组织向外突出,这些突出的组织会对神经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同时还会出现一系列的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1]。在中医学的范畴里,这种疾病包括风寒加湿型、湿热阻络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其中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表现为腰、腿痛,针刺痛为主,屈伸明显,而且有固定的部位,腰酸背痛,不能下蹲,在俯卧过程中存在困难,舌质呈现暗红色,或者有瘀点,舌苔薄或淡黄色,脉弦数或细涩。在临床上,常采用药物或手术来治疗。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可以采用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来强化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整体效果。因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6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针刺联合艾灸拔罐对此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优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6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中女14 例,男16 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2.07±12.03)岁;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32~73 岁,平均年龄(41.13±11.89)岁。研究组患者中L4~L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突出及其他部位突出的患者分别有11 例、17 例、2 例;对照组患者中L4~L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突出及其他部位突出的患者分别有13 例、16 例、1 例。2 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1)纳入标准:研究对象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断标准;临床症状:患者的发病部位呈现放射性神经根性疼痛,同时被神经根支配的肌肉出现异常状态,患者有肌无力的情况出现,腰背部位呈现急性或者慢性疼痛,日常活动明显受到限制,或者出现代偿性侧凹;通过MRI诊断和CT诊断发现,患者发病部位出现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特征;患者在发病之后未曾接受过任何类型的治疗措施;患者对于试验安排配合度较高[2]。

(2)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脊椎骨折等病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出现障碍,有明显的病变症状;患者发病部位的皮肤出现破损,无法接受治疗;患者属于妊娠期妇女;患者在接受治疗途中,要求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在办理住院之后,为患者讲解住院病区的实际环境情况,为患者讲解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患者实施饮食指导等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在针刺基础上结合艾灸、拔罐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艾灸治疗:患者保持俯卧位接受治疗,下肢疼痛和麻木的患者,将患肢放在上方,露出皮肤,将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盒中,将艾盒横置于两侧肾俞处;如果出现下肢不适,可将艾灸盒放在患侧腿上的风市穴和委中穴。以患者能够耐受的的温度为宜,每个穴位治疗15 min。

(2)拔罐:在双侧肾俞、大肠俞、小肠俞、环跳、风市、秩边进行拔罐治疗,治疗时间10 min,每天治疗1 次,每个疗程需要治疗10 次。

1.3 评价指标

对2 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满意度、生活质量及腰椎功能差异进行对比。

比较2 组生活质量水平,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 项指标,各项指标总分均为100 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为各项评分平均值,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好。

在满意度对比中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从疾病讲解、治疗结果、操作技术、心理疏导4 个方面着手,满分为100 分。

比较2 组腰椎功能差异: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3 方面,3 个项目总分分别为6 分、9 分、14 分,总分为29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表1 2 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疼痛持续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30 3·52±1·05 8·35±1·53对照组 30 4·68±1·24 12·68±1·68 t 5·598 9·584 P<0·05 <0·05

2.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2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2 2 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情感功能 神经健康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对照组 30 护理前 72·86±10·63 70·95±10·12 73·96±10·21 72·91±10·31 73·70±10·23研究组 30 72·69±10·32 70·99±10·52 73·00±10·18 72·98±10·23 73·75±10·25 t 值 0·072 0·017 0·421 0·030 0·021 P 值 0·942 0·986 0·674 0·975 0·982对照组 30 护理后 81·92±10·10 79·35±10·52 85·92±10·31 78·90±10·10 83·58±10·42研究组 30 90·91±10·01 91·00±10·03 96·02±10·05 88·67±10·12 93·02±10·24 t 值 9·998 11·069 10·436 10·321 10·086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2 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对本次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表3 2 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疾病讲解 治疗结果 操作技术 心理疏导研究组 30 22·67±0·98 23·46±1·76 23·98±1·22 24·09±0·22对照组 30 20·33±1·23 21·24±1·89 20·87±2·87 21·22±1·89 t 2·342 3·099 3·729 3·724 P<0·05 <0·05 <0·05 <0·05

2.4 2 组患者腰椎功能对比

护理前,2 组患者腰椎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患者腰椎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研究组患者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者腰椎功能对比(±s,分)

表4 2 组患者腰椎功能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主观症状 临床特征 日常活动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0 4·95±0·75 5·85±1·15 2·96±0·68 3·55±0·52 7·21±1·14 9·65±1·38研究组 30 5·01±0·81 7·28±1·22 2·92±0·74 4·52±0·56 7·13±1·12 11·22±1·54 t 0·775 2·052 0·154 2·958 0·351 2·18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手机及各种现代化工具的诞生,以及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概率逐渐增加,在骨科门诊中,越来越多的患者因腰腿疼痛接受诊断,最终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呈现普遍年轻化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因纤维环、软骨板与髓核的变形退化等多种因素,或工作姿势不良、生活方式等外力因素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加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降低髓核等组织含水量,引起髓核弹性下降,纤维环出现裂隙,最终引起髓核、纤维环等突出。而髓核等突出后可对神经根造成压迫,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疼痛,限制腰部正常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发部位会有突出物,突出物压迫神经时,会产生腹痛或放射性痛,不同部位、程度的突出存在差异,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临床医师将其大致分为4 种类型,其中,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髓核突出位于后方正中央,往往压迫两侧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引起双下肢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突出较局限者仅压迫马尾神经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和鞍区感觉障碍;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外侧,仅压迫该侧神经根,引起根性放射性疼痛;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少数髓核突出位于椎间孔内或位于椎间孔外侧,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根[4]。

大部分患者认为疼痛麻木的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以后压迫神经引起的,其实不然。很多体检后发现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但是并没有任何症状。还有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没有了,但是再做检查,发现突出和神经压迫的症状还在,疼痛麻木的症状却没有了。这就说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并不是直接引起疼痛麻木的原因。有学者分析后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以后,纤维环的一部分会挤入椎管里边,伴随腰椎频繁的活动,纤维环和椎管里边的神经丛反复的接触摩擦,这种摩擦使得神经根处发生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的逐渐加重,会引起水肿,甚至会引起纤维环和神经丛的粘连,这种无菌性炎症会刺激神经丛,导致腰部疼痛或者放射性的痛麻酸胀,水肿会压迫神经而加重病情[5]。如遇急性损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发作,引起了患处的急性炎症或者水肿,也可以导致一系列症状[6]。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系列症状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突出,而是突出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水肿及粘连。西医进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后,仍有30%~40%的患者症状不会缓解,原因就是尽管摘除了腰椎间盘,但是炎症水肿没有消除,症状仍然存在[7]。临床医师还会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塞来昔布与甲钴胺均为常用药物,其中塞来昔布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消炎作用,有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使疼痛消失。甲钴胺则为神经营养药物,能促使损伤神经组织修复,保护神经组织。但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缓解较慢,不利于疼痛迅速减轻。故而,在西医治疗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通过联合中医方式进一步改进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理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归入“痹症”和“腰痛病”。气滞血瘀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证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为劳损、跌扑、闪挫致经络受损、经气不利,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辨证施治,应当以活血、祛风、止痛为主要的治疗目的。中医研究表明,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的腰腿痛,并且还会表现出严重的腰部僵硬等症状,这会对患者的俯仰运动造成严重影响,但近几年来,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其已被广泛用于该病的治疗[8]。在使用中医的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针刺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再施以艾灸、拔罐等护理干预治疗,并且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艾灸主要部位为环跳穴、承山穴、委中穴、督脉,艾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其功效主要是通过点燃艾叶来实现的,它可以温经络,当它被点燃时,它的热量就会增加,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温阳补虚的作用,患者接受艾灸治疗后,加快血液循环,瘀积的病症就能得到缓解。拔罐是用点火的方式,在罐子内瞬间形成负压,外敷于皮肤表层,具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散寒的功效[9]。“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委中穴为重要的穴位之一,委中配环跳、承山,可起到舒筋活络、行气止痛之效,主要是对腰背部、腿部的疼痛症状起到缓解作用[10]。

结合本次调研,研究组患者恢复时间更短,整体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腰椎功能也得到了更加显著的改善,因此患者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于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结合艾灸拔罐实施治疗,能够发挥中医特色理论并满足于患者的治疗需求,通过联合能够巩固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由于对于中医治疗原理及流程不熟悉,从而产生不信任、依从性较差等问题,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在患者的配合下才能够保障整体治疗效果。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由于依旧保持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病情复发,或者整体的治疗效果较差,由此可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意义重大。因此在为患者实施中医治疗时,提供科学专业的护理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比如在环境方面,要为患者提供一个环境舒适的病房,保证房间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要定期通风,床单被褥要及时更换。在患者的生活起居方面,急性期,患者尽量躺在床上,尽量保持舒服的姿势。在恢复期间可以戴上腰托,起到一定的保护和支撑作用,并且要注意让患者保持正确的起床姿势。另外,必须要指导患者在打喷嚏、咳嗽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证对腰部的保护,以免引起或加重疼痛。要做好腰部的防护,避免对腰部造成损伤,同时也要避免弯腰去抬重物,减少对腰部的负担。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重对腰部的保护,建议患者坐硬板凳,最好是躺在硬板薄软垫床上,在工作的时候,要保证腰部姿势的正确,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的坐着,避免太过劳累,要多休息,避免风寒,还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着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才能维持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具体可以指导患者做飞燕训练、倒立抬腿等类型的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训练的强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的训练、交叉踢腿等训练项目。患者的日常饮食也需要格外注意,对于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物,要保证饮食清淡,并叮嘱患者不要吃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多吃蔬果。同时要提醒患者补充钙的重要性,让患者多喝牛奶、骨头汤等。

综上所述,本项目所涉及的病例数量很少,实证数据也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更具前瞻性的研究。不过,根据资料显示: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针刺联合针刺联合艾灸和拔罐结合治疗可以取得优异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猜你喜欢
气滞艾灸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话说血瘀证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血瘀体质知多少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