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东
(宽甸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丹东 118200)
胸外伤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以肋骨骨折为主的疾病,其多因交通事故,高处跌落所致,可对患者的肺部组织产生较大伤害,临床上治疗难度大,且预后较差[1]。通常在患者入院后,采取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在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给予胸带固定及镇痛治疗,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疼痛予以缓解,但其治疗效果不尽人意[2]。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使骨折断端很快得到解剖复位并恢复正常人体胸廓结构形态,以减轻骨折断端对肋间神经及其他神经的刺激,缓解患者呼吸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此,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宽甸中心医院收治的78 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在其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探究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 取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 该 院 收 治 的78 例重症胸外伤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9 例。参照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24~58 岁,平均(46.78±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4 例,高处跌落12 例,其他13 例。研 究 组 男19 例,女20 例;年 龄21~59 岁,平 均(46.54±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3 例,高处跌落10 例,其他16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后满足重症胸外伤诊断标准;基础资料完整无缺失;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标准:存在器官严重疾病;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此次研究。
研究组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进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充分了解病情后,对患者予以开胸、开腹探查。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双腔插管,特别是侧卧位手术患者,应避免分泌物进入气道。依照胸部X线探查结果明确患者骨折位置,选取手术切口(遵循损伤小、视野清晰为标准)。患者取平卧体位,对其背部放置软垫,将背部垫高;对于侧胸壁、后胸壁肋骨骨折的患者应调整为侧卧位。按照患者骨折情况应用不同切口,对相应组织逐次切开,在此过程中需游离肋骨骨折端,防止对肌肉至胸壁的组织产生损伤。结合患者骨折状况选用合适的接骨板,对其骨折的肋骨予以固定。完成胸膜外操作,注意患者肋骨间血管组织,以免产生损伤。如果在手术治疗中患者产生严重的血气胸情况,应采取胸腔探查,随后对再损伤的胸腔组织进行相应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如果患者为复合性损伤,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联合手术治疗。术后在患者清醒后,协助其调整体位,鼓励尽早下床进行适当活动,并对患者予以相关指导,例如咳嗽、排痰等,为患者做好并发症及抗感染护理。
参照组施行保守治疗,在其入院后,采取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应用胸部X线及CT检查,明确病情,采取胸带固定,进行止痛和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并指导患者咳嗽、排痰等,实施常规护理。
比较分析2 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1)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24 h、48 h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0 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2)并发症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予以详细记录,包括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挫伤,比较2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总有效率。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胸廓塌陷畸形得到纠正,双侧胸廓对称,外观饱满;有效为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胸廓塌陷畸形改善;无效为患者治疗后症状未减轻,胸廓塌陷畸形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生活质量。治疗后1 周,选取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5 个维度对2 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各项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表对2 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总有效率比较(n,%)
治疗前,2 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24、48 h,2 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2 组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 h 治疗后24 h 治疗后48 h研究组 39 5·43±0·12 3·56±0·34* 2·45±0·54* 2·31±0·34*参照组 39 5·42±0·14 4·15±0·21* 3·46±0·34* 2·89±0·43*t 0·339 9·220 9·884 6·607 0·736 0·001 0·001 0·001 P
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比较(±s)
表3 2 组住院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次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止痛药物使用次数(次)研究组 39 10·43±0·45 0·43±0·14参照组 39 14·76±0·43 1·67±0·36 t 43·445 20·047 0·001 0·001 P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治疗前,2 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周,2 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 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表5 2 组SF-36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躯体疼痛 生理职能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研究组 39 62·32±2·34 84·32±4·32* 57·65±3·46 79·87±4·32* 64·32±3·76 82·35±2·14* 63·43±2·35 84·56±3·43* 63·43±2·35 89·65±3·24*参照组 39 62·36±2·65 77·35±3·26* 58·76±4·31 71·26±2·35* 65·65±2·36 72·35±3·45* 64·53±3·15 71·24±3·44* 62·34±3·63 76·54±3·57*t 0·070 6·453 0·435 9·532 0·152 11·246 0·456 12·35 0·321 11·235 0·943 0·001 0·926 0·001 0·654 0·001 0·895 0·001 0·546 0·001 P 1 周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前 治疗后1 周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满意度为97.44%,高于参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 组满意度比较(n,%)
肋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胸外科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肋骨骨折通常因外力导致发生,例如交通事故、高处跌落及暴力事件等[3]。骨折部位多为受力位置,且骨折端朝内,因此对肺等器官产生伤害。此外,在肋骨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软化等病理变化时,可能会引起病理性骨折[4]。由于严重胸外伤患者常伴有多发肋骨骨折,常合并肺挫伤等并发症,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5]。肋骨的前后端有不同程度的骨连接,肋骨骨折对胸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产生较大的损害,进而引起异常地呼吸运动,导致骨折端固定方向移动,进而对肋间神经产生刺激,降低了潮气量[6]。通常在临床上治疗此疾病,一般应用胸带加压固定及气管内加压固定等保守治疗[7]。但此种方式极易产生并发症,治疗时间较长,同时对预后产生较大影响,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8]。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对胸廓的完整性及稳定性,并加快恢复,降低骨折端压迫肋间神经的情况,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呼吸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排痰,促进改善呼吸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8]。相关研究中表明,临床上常用的钢丝、钢板等固定装置在治疗肋骨骨折中,常导致并发症的发生[9]。本研究中使用全肽材质的骨板,其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耐腐蚀性,同时其操作简单,且价格低。此骨板在胸膜外固定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0]。
在此次研究中,2 组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含义(P<0.05)。这提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症状,纠正其胸廓塌陷畸形。治疗后2、24、48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其痛苦。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研究组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少于参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从而加快其康复,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产生,提示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高。治疗后1 周,2 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SF-36 评分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7.44%高于参照组的7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经研究结果对比可知,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保守治疗。
综合其他相关性研究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主要有优点如下:(1)胸廓稳定性恢复较快,患者呼吸功能也能够较快恢复正常,对并发轻度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更明显,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2)减轻患者疼痛感。骨折断端复位内固定时,骨折移位所引起的疼痛感即消失,从而避免顽固的肋间神经压痛,有助于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11]。(3)术中有肺部出血及胸壁或肋间血管出血等情况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止血措施,帮助降低术后引流量使引流管尽早拔出,减少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12]。(4)经过手术快速恢复胸廓稳定性,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对相关合并伤给予治疗,减少了患者疼痛感和解除呼吸不畅状况,加速患者的恢复,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升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需要掌握手术指征,这种术式可用于大范围,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廓不稳和合并血气胸者,需于伤后3~4 d内手术,及早手术可以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伤情妥善处理,对无血气胸者均于胸膜外进行手术操作,不允许进入胸腔。需要固定第4~8 肋骨,特别是第6 肋骨必须固定好[14]。然后先对切口远端的肋骨进行固定,最后固定切口下的肋骨。但对胸壁挫伤较重者,于挫伤显著处破开胸膜,引流胸腔积血后再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未来应加强内固定材料研究并与肋骨解剖学特征相结合,努力确保内固定牢固、植入材料更加贴合人体、简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外伤,促进患者恢复[15]。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在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次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