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敏,王 伟,汪 瑛,程和青,刘思佳,孙培养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中风是由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诱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的一类疾病[1]。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经临床救治后虽可有效提高生存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后遗症,表现为侧肢偏瘫、肢体活动不利、口角歪斜、意识障碍等,影响运动及生活能力[2]。此外,老年患者往往不注重康复训练,导致错过最佳康复时机,不利于患者预后[3]。临床中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后进行科学运动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促进康复[5]。牵伸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牵拉训练指导,活动偏瘫侧肢体,缓解肢体痉挛,促进肢体肌张力改善[6]。蜡疗与中药涂擦均为中药特色外治法,其中蜡疗通过对局部皮肤压缩,软化及松解肢体挛缩,有典型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效,其热效应可促使中药药效直达患处,发挥行气活血的功效,已证实可改善中风痉挛型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促进肢体肌张力改善[4]。中药涂擦通过药物涂擦及按摩特定经络穴位,有温经通络、散瘀止痛之效,可减轻局部疼痛与不适感,对改善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对于两者与牵伸康复训练联合是否可增加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获益尚无结论。鉴于此,笔者主要研究了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中风偏瘫患者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处于脑卒中后遗症期,病程3~12个月,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中风偏瘫,均为单侧偏瘫。中医诊断符合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8]。主症: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次症:语言謇涩,共济失调,偏侧不利。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未使用过影响肌张力的药物。(3)生命体征稳定。
1.3 排除标准 (1)颅内出血;(2)短暂性缺血;(3)依从性差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6)合并关节挛缩;(7)精神疾病患者。
1.4 研究对象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二科收治且符合标准的8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中药涂擦与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B组(中药涂擦联合牵伸康复训练)、C组(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与D组(采用牵伸康复训练)。每组各20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国际伦理准则》的相关规定,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5 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中药涂擦与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如下:(1)采取跖筋膜牵伸训练,取椅坐位,屈曲患侧腿,握住患足嘱其尽力背屈,直至足弓处于紧张状态。进行坐位腓肠肌牵伸,取长坐位,使用长条形毛巾勾住其足部,双手握住毛巾两端向躯干处牵拉。进行站立位腓肠肌牵伸。1次训练为2~3组,3次/d。共治疗1个月。(2)中药涂擦联合蜡疗。中药方药组成:艾叶10 g,红花7 g,虎杖5 g,路路通 g,炒桑枝5 g,桂枝5 g,透骨草5 g,柴胡7 g,当归7 g,威灵仙7 g,木瓜5 g,鸡血藤5 g,防风10 g,羌活10 g,赤芍10 g,吴茱萸6 g。中药饮片来自我院中药房。中药涂擦联合蜡疗的操作方法:将中药打成粉状和糊状,制作成约厚度为5 mm,长30 cm,宽20 cm的药饼加热后自上而下敷于患肢,药饼上敷盖蜡包,待表面温度冷却至48~50 ℃,蜡疗过程密切监测局部温度,温度降低时加入15%~20%新蜡维持上述温度,蜡包厚度为10 mm,长28 cm,宽22 cm,最外层用保鲜膜包裹保温,每次治疗时长为30 min,1次/d。共治疗1个月。
B组采用中药涂擦联合牵伸训练方案。牵伸康复训练方法同A组,中药涂擦方法具体如下:中药方药组方同A组,将中药打成粉状和糊状,制作成约厚度为5 mm,长30 cm,宽20 cm的药饼加热后自上而下敷于患肢,2次/d,每次5 min。共治疗1个月。
C组采用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方案。牵伸康复训练方法同A组,蜡疗方法同A组,蜡液加热融化后倒入铝盘,制成厚度为5 mm,长30 cm,宽20 cm蜡块,冷却至表面温度48~50 ℃,铲出蜡块,外敷于偏瘫肢患侧,贴合皮肤,保鲜膜包裹,石膏托固定,维持30 min,1次/d。共治疗1个月。
D组仅采用牵伸康复训练方案,方法同A组,疗程1个月。
1.6 观察指标
1.6.1 肌张力 在治疗后1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肢体肌张力[9]。共分为5级,级别越高,患者肌张力越高。
1.6.2 脑血管微循环状态 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检测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artery,ICA)的平均血流速度。
1.6.3 平衡及步行能力 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评估平衡及步行能力,采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scale for stroke patients,PASS)[10]评估平衡功能,包括姿势维持、姿势变换2个维度,共12个条目,总分36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11]评估步行能力,共0~5分,0分表示无法行走,5分表示可独立行走,评分越高表明步行能力恢复越好。
1.7 疗效标准 在治疗1个月后评估,显效:肌张力较基线恢复至0级;有效:肌张力较基线改善1~2级;无效:肌张力分级较基线无改善[12]。
1.8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析因设计两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基线资料 4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各组患者肌张力分级比较 治疗前,4组患者肌张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改善,0级占比上升(P<0.05),A组患者0级比例高于B、C、D组(P<0.05),而B、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肌张力对比[例(%)]
2.3 各组患者脑血管微循环状态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BA、VA、I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BA、VA、I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上升,A组BA、VA、ICA平均血液速度高于B、C、D组(P<0.05),但B、C、D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涂擦与蜡疗在提高BA、VA、ICA平均血流速度方面存在交互效应(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脑血管微循环状态比较 (±s,cm/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
?
2.4 各组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比较 治疗前,4组患者PASS、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PASS、FAC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A组患者PS、SS、FAC评分均高于其余3组(P<0.05),但其余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涂擦与蜡疗在提高PASS、FAC评分方面存在交互效应(P<0.05)。(见表4)
表4 各组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比较 (±s,分)
表4 各组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A组比较,bP<0.05。
?
2.5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A组疗效等级优于B、C、D组(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C、D组(P<0.05),但B、C、D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所有28例无效患者均先安抚患者情绪,并延长疗程,1例继续接受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方案4周,其余27例原方案调整为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方案持续4周,经追踪随访,所有无效患者持续干预4周后肌张力均有改善,25例改善至1级,3例改善至0级,患者满意。
表5 各组治疗1 个月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中风与气血逆乱所致颅内血脉痹阻,溢于脑,表现为突发昏仆、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症,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治疗后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不同程度认知或运动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研究[13]发现,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采用牵伸康复训练可活动偏瘫侧肢体肌肉,改善肌张力及血液循环状态,促进患者康复。近年来也有研究[14]显示,中医外治法辅助治疗对改善肌痉挛作用显著[15]。中药涂擦疗法通过局部涂擦药物,按摩刺激穴位,发挥调和阴阳、温阳通络之功效,对改善血液循环有积极意义。而中医蜡疗有典型通络止痛、散寒温通经络之功,石蜡热容量大,可长时间维持温热,蜡疗时可促局部血管扩张,强化机体新陈代谢能力,抗炎消肿。同时因其具备较高的可塑性,其与肌肤贴合度高,在冷却过程产生可接受机械压迫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及渗出吸收,软化松解瘢痕及挛缩组织,疏通血脉经络,改善肌张力。张明镜等[16]研究表明,中药蜡疗及肌内效贴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肌张力。
笔者用活血行气、祛风散寒的中药涂擦患处,可以使药效直达病灶,中药上覆盖加热溶解的医用蜡作为热介质,促进药物的吸收,更能有效达到治疗的目的。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在降低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肌张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采用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的A组患者肌张力分级优于B、C、D组,同时BA、VA、ICA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其他3组,提示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能够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状态。同时,中药涂擦与蜡疗在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状态方面存在交互效应。其原因为:其中牵伸康复训练可通过对肢体活动度、肌力、平衡力等进行训练改善患肢功能,刺激神经功能恢复,实现脑功能重组,进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与脑血管微循环状态,以降低肌张力。牵伸康复训练中跖筋膜牵伸及坐位腓肠肌牵伸训练,能促使足部血脉畅通;同时在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安全地牵伸踝关节,能缓解痉挛,降低肌张力。配合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治疗,其中中药涂擦疗法组方中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虎杖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功效,透骨草具有祛除风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木瓜具有舒筋活络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行血补血、舒筋活络的功效。全方配伍共奏温经散寒、软坚散结、畅通气血的作用,配合涂擦及按摩,活血行气,平肝潜阳,疏通患肢气血,直接作用于患肢皮肤,深入筋骨,提高药物渗透性,对于缓解肌痉挛、降低肌张力具有重要意义。配合蜡疗疗法热效应渗透至皮下0.2~1.0 cm组织,促进汗腺分泌,促进水肿、血肿吸收,松解肌肉痉挛,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肢功能[17-1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患者PASS、FAC评分均高于B、C、D组患者,提示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更能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同时,中药涂擦与蜡疗在改善机体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方面存在交互效应。考虑其原因为牵伸康复训练中跖筋膜牵伸训练,能维持足弓处于紧张状态;坐位腓肠肌牵伸使踝背屈且腓肠肌处于紧张状态等训练方式有效改善了组织伸展性,降低肢体肌张力。中医蜡疗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改善微循环,具有解痉镇痛效果[19]。同时中药涂擦方中的艾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花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其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栓形成,延长凝血时间,减轻组织痉挛;虎杖具有活血定痛的作用。全方共奏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减轻肢体肿胀,促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恢复。
中风患者脑细胞长时间缺氧缺血坏死,引起中枢受损,牵张反射亢进,大部分患者伴肢体痉挛。当进入痉挛期后,肌张力显著增加,一定程度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患者疗效等级优于其他3组,提示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疗效确切。康复医学认为治疗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在于降低肌张力,打破异常运动模式,重建正常运动模式。而牵伸康复训练通过跖筋膜牵伸使足弓处于紧张状态,使患者被动活动角度增大,起到松弛肌肉的作用,预防关节僵直,改善关节功能[20]。配合中药涂擦及蜡疗,解痉止痛,通络散寒,改善淋巴和血液循环,促进肌力恢复,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涂擦及蜡疗联合牵伸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偏瘫患者中疗效确切,能够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脑血管微循环状态,促进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