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红梅
(博兴县庞家镇人民政府,山东博兴 2565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日益突出[1]。滨州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科技进步对提高粮食产能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分析博兴县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博兴县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5 个方面。具体而言,产业兴旺要重点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家庭经营2 种形式[2]。生态宜居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落实河长制,实施节水工程和循环农业项目,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乡风文明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治理有效要健全村民自治、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生活富裕要加快提升义务教育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社会救助和优待安置。对于山东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滨州市而言,乡村振兴战略为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以博兴县为例,2016—2020 年该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0.85 万hm2,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 万hm2,建成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3 个、奶牛养殖场37 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30 个,新建或改造农村公路240 km,这为博兴县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博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建设和设备更新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推广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3-4]。1)推广站点布局与产业布局不匹配。当前,博兴县12 个乡镇均建有推广站点。但随着“一乡一品”和特色产业带的发展,各地推广需求出现差异化。部分重点建设乡镇的推广站点难以满足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撑需要。2021 年,博兴县8 个重点产业乡镇的总产值占全县的78%,而其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仅占全县的25%,站点布局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制约了推广效果的进一步提升。2)推广站点研发测试能力不足。当前,博兴县仅有1 个县级推广站点设置了试验田,乡镇推广站点均没有试验设施,无法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作物品种和栽培模式下的技术测试需求。2021 年,博兴县共开展了32 项技术试验,结果转化率仅为37%,研发和测试能力的薄弱制约了技术创新与推广。3)推广站点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滞后[5]。站点之间信息交流与共享不畅,重复建设和脱节问题时有发生,限制了推广网络的协同效应发挥。
博兴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推广需求相比仍然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1)推广人员总量不足。2021 年底,博兴县共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312 人,难以满足农业技术咨询与指导需求。其中,部分重点建设乡镇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更加突出。2)结构性矛盾突出。312 名推广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3%,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仅占18%。市场化运作和科学决策能力较弱的中低层次人员居多,作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高层次人才不足。3)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博兴县现有推广人员以中老年为主,新技术、新理念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弱,年轻力量占比仅28%。
博兴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高,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低,特别是大型机械化装备配套程度有待提升。1)拥有量相对不足。2021 年底,博兴县拥有33.08 kW 以上大型拖拉机仅2 861 台,平均每公顷农用地仅配备0.012 台,与山东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东营市相比差距较大。同时,配套的耕转播种一体机、联合收获机等大型作业机数量严重不足。2)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由于技能操作者和精细化管理不足,同类机械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存在较大差异。2021 年,博兴县玉米联合收获机年均利用小时数最高的为264 h,而最低的仅为76 h,使用效率差距较大。3)配套支持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的机械维修与管理服务,出现故障无法及时修复的情况时有发生。2021 年,博兴县因机械故障造成的播种面积损失高达353.33 hm2(见表1)。
表1 博兴县和东营市农业机械化装备配备情况对比单位:台
博兴县农作物选育和新品种引进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生产发展需求相比,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储备和应用仍有不足。1)博兴县对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的选育能力较为薄弱,缺乏能够适应当地气候且高产优质的新品种。2016—2021年,博兴县通过登记注册的自主选育品种仅5 个,综合性状指标与对标推广品种存在一定差距。2)博兴县种植的作物品种95%以上都属于省级和国家工程中心选育的大面积推广品种。这些品种适应性较广,但对特定区域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往往无法充分发挥,引进适宜博兴县特定生态类型的新品种不足。3)主要粮食作物平均选育期过长,一般为8~10 年。部分品种使用年限过长,在15 年以上,显著低于目前遗传育种水平,导致作物产量、抗性和品质难以明显提升(见表2)。
表2 2016—2021 年博兴县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与推广情况
为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博兴县应改造现有推广站点,增设试验基地和数字化设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性高标准农业技术推广基地。改造后的推广站点在土地整治、设施建设、仪器设备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应达到国家高标准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要求。具体来说,每一个推广站点新增不少于0.33 hm2的标准化试验基地,配备土壤测试仪、植保无人机、遥感影像分析系统等设备,能够开展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技术试验示范。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为例,博兴县可以设置普通化肥和控释肥料处理,同时设定3 个施肥量梯度,进行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为确定最佳施肥量和肥料类型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新建或改造100 个以上村级服务点,区位布局更加贴近一线生产。通过这些服务点实现与县区站点的数字化网络化链接,技术咨询师远程对话解答农民问题,现场指导次数增加1 倍以上。服务点可定期组织无人机和专家检查病虫害和药害情况,对发现问题的地块立即反馈并指导整改,确保农药使用规范。预计到2025 年,博兴县80%以上的类型化标准化试验得以周年重复开展,技术示范带动率达到90%,推广站点从过去简单的技术培训推广向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基地转变,有力促进博兴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需求,博兴县应实施定向培养计划。1)与国内外著名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选派30 名优秀中青年技术人员赴发达地区进修深造,学习前沿技术,具体标准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大专及以上学历,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较强。针对计算机应用、农业机器人、作物育种等尖端领域开展系列讲座和田间操作培训。预计每人培养周期为1 年,重点培养自动驾驶拖拉机操作、果树高效精准施肥技术、抗逆性水稻分子标记选育等方面的精英人才。2)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博兴县开展特色产业技术指导工作,解决蔬菜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智能化栽培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针对重点产业如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园艺确定1 名首席科学家,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下促进理论创新与技术应用。同时建立技术人员挂职锻炼基地,派遣人员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挂职6 个月以上,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预计到2025 年,博兴县农业技术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生学历和海外培训经历比例将分别提高到60%、25%和15%,农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博兴县应采取扶持农机联合社发展的方式,依托家庭农场进行机械化装备的集约化使用。以玉米种植业机械化生产为例,完善高功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设备的配置。按田块与主干道距离远近设置作业站,科学编排作业队列。在播种前期对土壤进行深松整地,在玉米最佳生长期进行机械化施肥,利用无人机地毯式喷洒农药。在玉米关键生长时期设置水肥一体化设备,同时选配适宜的信息技术设备,利用卫星遥感指导生育期调控措施。以上方式可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使单位面积玉米的机械化作业成本比全程人工操作降低25%以上。博兴县计划到2025 年建立30 个以上县域性的农机联合社,区域性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机械化。届时农业机械化主要装备配备量将提高到每公顷30 台大型拖拉机、每公顷1.5 台联合收割机,机械化玉米和小麦种植比例将分别达到85%和60%。
为适应博兴县特定生态类型,解决当前农作物品种单一、更新换代速度慢的问题,县农科院拟制定主要作物选育和新品种引进计划。整合利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选育成果,筛选出20 个左右产量潜力高、稻米品质优的杂交系,在反复区域试验的基础上选出1~2个登记推广新品种。小麦方面,引进抗寒性、抗旱性和裂皮性较好的新品系,立足当地气候进行筛选,以期选育出高蛋白质高稳产新品种。玉米方面,从美国等国家引进玉米优良品系,利用分子标记和耐密性状选择,争取选育出单株产量、组合产量和抗倒伏性更优的博兴县特有种。此外,从产量、抗病性、果实外观和风味等多方面选择,针对设施园艺等重点产业引入国外商业化育种育成的新品种,并进行区域试验和示范。同时配套引进荷兰等国家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并建立从引种鉴定、试验示范到推广应用的全过程数据采集和效果评估机制。通过新品种选育引进,确保到2025 年博兴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提高15%以上,抗逆性和综合农艺性状明显增强。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博兴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出发,提出了改造推广站点、加强人才培养等对策建议。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博兴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助力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提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