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杰 姜锐 刘正立 何旭 赵伯翔 公茂峰 王小平 陆照璇 顾建平 张磊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常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HC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HCC病人的预后不佳,其中高复发率、高转移率和高恶性程度是重要原因[2-3]。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靶向治疗以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等[4]。TACE是介入性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HCC。通过经股动脉穿刺进入肝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入肝癌动脉供应区,增加病灶内化疗药物浓度,减少系统性毒性。但该方法也会对病人的肝脏造成损伤,因为它既能杀死肝癌细胞,也会破坏正常肝组织,导致肝功能异常。TACE是治疗晚期HCC病人的常见手段之一,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当其面临低氧缺血状态时,会启动一系列恢复血管供应的反应,促进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是TACE治疗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5]。仑伐替尼是一种新型分子靶向药物,能有效抑制肿瘤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用于肝癌的一线治疗[6]。然而,目前关于老年HCC病人联合应用TACE和仑伐替尼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TACE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HCC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的139例老年中晚期HCC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按照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体系(BCLC)为中晚期(B/C期)病人;(2)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肝功能为A级或B级;(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评分≤2分;(4)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要求至少能够观察到一个可测量的病灶,以便进行实体瘤的评估。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病人;(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病人;(3)存在较多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如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感染等;(4)口服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病人;(5)在30 d内有消化道出血或经历过大手术的病人;(6)正在联用其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的病人。按照治疗方式分为TACE组和TACE+仑伐替尼组。入组病人HCC的诊断及分期均参照2022年中国肝细胞癌临床指南和亚洲HCC管理临床实践指南[7-8]。2组病人各项基线指标比较,除了ALT、AST、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TACE组给予单纯TACE治疗。手术中,通过经股动脉插管,以RH导管经腹主动脉将导管头端置入腹主动脉,然后逆时针旋转导管将导管头端超选至肝动脉,注入碘克沙醇对比剂,明确肝癌部位、大小、血供及数目等信息;随后,将盐酸表柔比星30 mg、洛铂50 mg及适量碘化油混合剂注入到肿瘤供血动脉内,并利用Embosphere栓塞微球对供血动脉进行栓塞。TACE+仑伐替尼组病人在结束TACE手术后的第3~5天开始口服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8~12 mg/次,1次/d。为了减轻手术后的不适感,常规给予止吐、抑酸、护肝等对症治疗。术后3 d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术后4周再次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评估肝癌病变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运用mRECIST评估标准来进行肿瘤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靶向病灶无肝动脉期增强;部分缓解(PR):靶向病灶在动脉期增强扫描中的直径总和缩小≥30%;疾病进展(PD):动脉期强化的病变直径总和比原始水平至少增大20%,或者有新的病变出现;疾病稳定(SD):靶向病灶的变化介于PR和PD之间。客观缓解率=(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总病人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人数+部分缓解人数+疾病稳定人数)/总病人数×100%。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定义为病人开始自主治疗至发现肿瘤进展的时间,或者随访丢失或死亡时间;总生存期(OS)定义为病人开始自主治疗至最后一次随访或死亡。不良反应的评价按照常见的不良事件等级表(CTCAE 4.0)进行分级,共分为1~5级。
1.4 随访方法 所有病人均要求术后4周再次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根据CT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未能定期随访的病人采用电话随访,电话随访每3个月一次。
2.1 2组病人肿瘤控制情况比较 TACE组和TACE+仑伐替尼组的CR、PR、PD、SD人数分别为6、9、10、9例和13、24、8、9例。2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8.1%和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3.8%和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2.2 2组生存情况比较 TACE组的中位PFS为7.5个月(95%CI:6.7~11.1),TACE+仑伐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2.5个月(95%CI:10.5~15.3),2组HR=0.37(95%CI:0.23~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ACE组的中位OS为9.6个月(95%CI:9.3~14.6),中位随访时间为11.5月,死亡29例(46.0%),失访7例(11.1%)。TACE+仑伐替尼组的中位OS为15.8个月(95%CI:13.6~18.3),中位随访时间为18.5月,死亡22例(28.9%),失访6例(7.9%),2组HR=0.40(95%CI:0.23~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图1、图2。
图1 2组HCC病人PFS的Kaplan-Meier曲线图
图2 2组HCC病人OS的Kaplan-Meier曲线图
2.3 2组病人不良反应分析 TACE组和TACE+仑伐替尼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仑伐替尼相关的并发症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痛、头痛、疲劳、咳嗽、蛋白尿、声音嘶哑及口腔溃疡,其中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及疲劳发生率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病人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2组病人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生存率低。由于老年HCC的发病隐匿且进展较快,常常在确诊时已经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在目前可用的肝癌治疗方法中,TACE被广泛应用于晚期肝癌病人的治疗[9]。然而,TACE治疗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等。其原因可能是TACE治疗会造成局部缺氧环境,从而促进肿瘤血管再生,提高了HCC的复发率和转移率[10]。
研究表明,在TACE基础上加用抑制血管再生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抑制肿瘤转移[11]。2018年在中国批准上市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仑伐替尼,可以抑制血管再生,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12-13]。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广泛,包括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目前已成为肝癌的一线治疗药物[14]。仑伐替尼可以有效地抑制TACE治疗后诱发的促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在缩小肿瘤的同时,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15-16]。本研究发现,TACE+仑伐替尼组的病人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优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TACE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促使肿瘤组织缺血缺氧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并结合仑伐替尼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弥补了TACE的缺陷,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预后。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这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最大特征。老年HCC病人常常伴有肝功能受损。本研究中,TACE+仑伐替尼组术前的胆红素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高于TACE组,白蛋白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E会阻断肝动脉对肝脏的血供,加重肝组织缺血,从而影响肝功能。而联合使用仑伐替尼治疗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分化,缓解肝功能恶化。仑伐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腹泻等[17],本研究中TACE+仑伐替尼组的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及疲劳发生率均高于TACE组(P<0.05)。然而,2组病人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仑伐替尼在国内上市时间较短,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因此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并长期随访以证实。
总体而言,仑伐替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HCC可延长生存时间、抑制肿瘤进展,且联合治疗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可以考虑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开展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