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琳,肖秀玲,陈淑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产科,泉州 362000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有关部门对于鼓励生育政策进行了大力的推广与宣传。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要“二胎”和“三胎”有了相应的愿望,其促进了临床妊娠工作的调整与改善[1]。对于产妇而言,在妊娠阶段,积极而系统的护理可以帮助其有效实现对于妊娠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对于产妇身心健康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2]。对于护士而言,为了进一步确保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其在护理产妇的时候对于产妇的相关诉求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从而有效分析了护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主要内容[3]。在此基础上,其对于护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希望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拓展。实践表明,通过积极开展助产护理,护士可以在产妇妊娠期间及时对其身心健康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这一点对于产妇护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为产妇护理工作的优化与延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4-6]。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助产护理有利于帮助护士合理实现对于产妇的充分引导,从而帮助产妇认清妊娠工作的相关注意事项和要点,其对于产妇护理配合度的全面优化与妊娠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积极的辅助意义。本研究分析在产妇护理期间采用助产护理对于产妇产程与睡眠质量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1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生产的90 例产妇。纳入标准:单胎头位;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本研究;依从性好;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在护理期间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情况。对于妊娠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相关技巧进行讲解与说明。在产妇妊娠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对于产妇妊娠期间的饮食情况加以监管。解答产妇在妊娠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帮助产妇答疑解惑。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助产护理开展护理:①分娩前:在分娩前,护士应积极到病房和产妇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产妇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在此期间,其可以利用发放健康手册的形式鼓励产妇对于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此同时,护士还应积极做好对于产妇生命体征情况的合理监测和记录,确保产妇和胎儿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7]。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士还应积极做好对于分娩期间呼吸技巧和用力技巧等内容的充分讲解,并在适度情况下给产妇进行相应的演示,这一点可以让产妇更为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确保产妇在分娩期间积极做好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护士应耐心与产妇进行交流和互动,帮助产妇实改善紧张情绪,这一点有利于推动产妇护理配合度的提升和有效优化[8]。②分娩中: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护士应积极做好对于产妇的充分指导,帮助其了解在何时用力并科学调整自身呼吸,这一点对于产妇产程的合理缩短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宫缩间隙期间,应及时引导产妇补充能量,同时对产妇进行鼓励,从而促进产妇心理状态的科学调整,其对于分娩期间疼痛问题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③分娩后:在分娩结束后,护士应帮助产妇对子宫进行按摩,促进宫缩的科学调整。与此同时,其应积极做好对于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说明,同时鼓励产妇开展旅游喂养,这一点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妇产后整体健康情况的恢复与改善[9]。在此期间,其应对于母乳喂养的相关方法进行演示和讲解,确保母乳喂养工作的顺利推进。与此同时,在产后康复过程中,护士应积极做好对于产妇整体健康状态的监测,避免产后不良事件的出现并在出现相关问题时可以及时加以应对。
1.3 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知识掌握水平、不良情绪(SAS、SDS)、护理配合度、产程用时、睡眠质量(PSQI)及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选取SPSS 21.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 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年龄26~35 岁,平均(31.14±1.25)岁;研究组年龄27~36 岁,平均(31.18±1.30)岁。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1 产妇妊娠知识的掌握水平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对于妊娠知识的掌握水平更高(P <0.05)。见表1。
表1 产妇妊娠知识的掌握水平对比(分)
2.2 产妇不良情绪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P <0.05)。见表2。
2.3 产妇护理配合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配合度更高(P <0.05)。见表3。
表3 产妇护理配合度
2.4 产妇产程用时对比 研究组产程用时更短(P <0.05)。见表4。
表4 产妇产程用时对比(min)
2.5 产妇睡眠质量对比 研究组产后睡眠质量更好(P <0.05)。见表5。
表5 产妇睡眠质量(PSQI)对比(分)
2.6 产妇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见表6。
表6 产妇生活质量对比(分)
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妊娠对于其的意义是重要而特殊的,基于此,在妊娠期间,多数产妇往往会对自己与胎儿的健康情况格外敏感,其无形中增加了产妇的身心压力与负担[10]。为了进一步促进产妇妊娠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提升其妊娠后的身体健康水平,护士们针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从而结合产妇的实际诉求,对于如何开展护理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希望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模式的优化拓展。实践表明,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士们提供的一些护理服务和指导往往相对较为单一,且护理形式存在一定的固化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一名产妇在分娩期间的实际需要和诉求,这一点导致护理工作存在不到位的问题[11]。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护士们以自己的护理经验和所学的护理知识作为基础对于如何进行护理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模式的持续拓展。在这一问题上,大量临床护理实践证明,通过结合助产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引导,护士可以在护理的过程中积极结合产妇在入院后分娩期间的不同阶段时的实际诉求对于护理工作的方法进行科学调整,这一点有利于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优化[12]。在分娩工作开始前,护士应该多与产妇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利用相应的机会给产妇讲解有关分娩的知识,帮助产妇合理实现,对于分娩过程中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情绪认知,这一点对于产妇紧张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此期间,通过积极与产妇进行交流并引导其对于分娩问题进行提问,护士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产妇扫清自己在分娩问题上的一些困惑并引导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分娩信心,这一点对于产妇在分娩期间配合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13]。当产妇分娩期间,通过积极做好对于呼吸与用力技巧的充分讲述,护士可以帮助产妇更好的实现对于胎儿的娩出,其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对于产妇分娩期间痛苦感的减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此过程中,通过密切监测产妇的临床指标并对其进行科学指导,有利于降低分娩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一点促进了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持续优化与充分改善。与此同时,通过鼓励产妇在宫缩间隙补充一些能量,可以使产妇有更加充沛的体力来应对分娩,这一点对于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合理保障很有帮助。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助产护理更为关注产妇在分娩期间的实际诉求,基于此,护士们可以有效实现对于产妇的科学引导,其对于产妇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在分娩护理模式下,护士在产妇分娩后可以及时对其子宫情况进行关注并通过按摩促进产妇宫缩功能的调整,这一点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问题,对于产妇产后健康水平的优化与改善具有重要的辅助意义。与此同时,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来看,通过在产后及时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接触并开展母乳喂养,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产后子宫恢复速度的提升,这一点对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的恢复同样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对于产妇而言,助产护理更为细致而全面的对于护理工作的任务进行了明确和探索,其可以提升产妇的护理体验感,这一点有助于促进产妇产后整体精神状态的改善,对其睡眠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与此同时,在产后恢复期间,高质量的睡眠同样有利于帮助产妇实现对于身体损伤的合理修复,其为产妇产后健康水平的优化与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助产护理的应用,产妇的妊娠知识掌握水平有所提升,其促进了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与护理配合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产妇的产程用时显著缩短,产后睡眠质量有所提升。基于此,产妇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
综上所述,在产妇护理期间,为了促进护理质量的优化,医护人员应积极结合助产护理模式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