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4-22 07:34李金枝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骨折

李金枝

(利津县中心医院骨外科,山东 东营 257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及出行等逐渐趋向现代化,在享受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撞击、高空坠落、摔倒等,一旦骨骼遭受较大的冲击力,则会出现骨折现象,对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病损影响,导致肢体功能异常。 在临床上,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伤后损伤类型, 是指骨结构所具有的连续性出现完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 常见发病人群为骨质脆弱的儿童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等, 中青年也因外伤而出现骨折[1]。 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后,可恢复原有功能,少数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 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有全身表现,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等,均会出现较为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和大量出血,同时患者往往伴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感, 合并内脏损伤等,进而引发休克[2]。 并且骨折患者也会出现发热症状,因为骨折处大量内出血,导致血肿吸收时,体温逐渐升高,但通常不超过38℃。 此外,骨折患者拥有一些特有体征,比如畸形,当骨折端移位后可促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例如缩短、成角、延长等[3-4]。 再比如异常活动, 即是正常情况下肢体无法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情况,或者出现骨擦音、骨擦感等,如两骨折端相互摩擦和撞击[5]。 针对骨折患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临床护理难度较大, 患者在这一期间经常会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对治疗过程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也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要想加强患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则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和手段。 如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则难以起到有效的改善效果。 为此需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干预,结合现代医学临床护理知识的发展,并根据实践经验,可发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心理状态等对疾病控制和恢复具有一定价值。 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研究,观察其对于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筛选我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0 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 整理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最小患者年龄为18岁,最大患者年龄73 岁,平均年龄(45.25±24.18)岁;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10 h, 平均受伤到就诊时间为 (6.12±4.01)h;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1 例,股骨粗隆骨折7 例,肱骨骨折6 例,尺桡骨骨折6 例。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最小年龄19 岁,最大年龄72 岁,平均年龄(45.11±24.20)岁;受伤到就诊时间为2~9 h,平均受伤到就诊时间为(6.01±4.08)h;骨折类型:胫腓骨骨折10 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6 例,肱骨骨折7例,尺桡骨骨折7 例。 对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施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骨折后手术治疗指征;②均为成年人;③临床资料完整且自愿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且有暴力倾向、自杀倾向者;②患有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及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者;④出现颅脑损伤、昏迷及听觉和语言能力障碍者。 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自愿在知情书上签字。 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具体研究过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在采用手术治疗时,根据不同类型骨折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常规的术前护理,如协助检查及各项评估,术中配合,严格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康复护理,制订科学饮食方案及康复训练计划等。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做法:(1)健康教育。通过口头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介绍、 用药指导、 饮食指导、安全知识、出院指导等;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和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与家属进行良好交流,以此获取支持和配合,主动积极参与治疗及护理的全过程; 注重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发布疾病知识讲解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骨折疾病、治疗、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如讲解疾病发病机制、表现症状、应急处理措施、治疗方法、出院恢复期的注意事项等;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有效依据疾病知识进行自我管理, 以提高疾病恢复效率;另外,在饮食方面需要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饮食调养方式,加强营养供应,有助于促进恢复;并且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相应的生活护理方法,正确进行患肢运动,掌握按摩手法等,避免形成血栓;有效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行走等简单活动,进而加快恢复;在开展健康宣教时,护理人员需要采用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言,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理解,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2)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开展心理评估,即有效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认真倾听患者倾诉,分析其是否具有不良心理,如存在负性情绪,则要积极开展疏导,比如为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应当在术后鼓励其倾诉骨折发生的原因、过程等, 有效宣泄情绪, 并可引导患者阅读报纸或者杂志、观看影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病情的注意力,促使其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其次, 护理人员还可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成功治疗案例, 增强其自信心, 有效解除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更好地配合治疗,使护理方案能有序实施,以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最后,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如倾听患者的情感表达,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促使其在接受治疗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稳定性,能有效配合治疗措施的开展。

1.3 评价指标

(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2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即参照相关骨折诊断标准,对患者疗效实施评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其中显效标准为患者骨折基本愈合, 关节屈曲功能及活动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无肌肉萎缩发生, 对生活及工作产生影响较小;有效标准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关节屈曲功能和活动功能有所改善,肌肉萎缩程度较低,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得到改善; 无效标准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不佳,存在畸形愈合情况,关节屈曲功能及活动功能无改善,肌肉萎缩症状频发,对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 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变化情况。 每项量表均设置20 个条目, 每条评分为1~4分,总评分越低,表示负性情绪程度越轻。

(3)生活质量:应用SF-36 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 评价内容有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维度,评分取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对各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开展分析处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等指标用(n,%)表示,行χ2检验;对SAS 和SDS 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用(±s)表示,行t检验。 如P<0.05,则表示2 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2 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评价2 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 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情况(±s,分)

表2 2 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情况(±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

2.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临床上将骨折患者的病因归结为三点, 一是受到直接暴力作用,当某一处骨骼遭受重创后,会促使该部位骨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常见情况为因车祸而撞击小腿,导致胫腓骨骨干骨折[6]。 二是间接暴力,通过纵向传导以及杠杆作用、扭转作用等,促使发生远处骨折,比如高处坠落时出现足部着地,在身体躯干重力作用下而出现向前屈曲,导致胸腰脊柱交界椎体发生压缩性和爆裂骨折[7]。 三是积累性劳损,则是因长期、反复、轻微的损伤,导致肢体某一部位发生骨折,其又可称为疲劳骨折。 由于骨折患者出现突发创伤,而导致身体损伤,在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以及孤独等负性情绪, 对患者的治疗会产生较大的影响[8]。 为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 但常规护理措施大多是实施基础护理干预, 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影响较小, 难以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此需探索新的护理方案,使患者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是连接卫生知识以及行为改变的重要纽带,也是当前自我保健的一种治疗手段[9]。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能够向患者提供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知识、技术以及服务等,有效促进患者在面临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做出正确选择,实现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在秉持自愿的原则下采取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 进而实现疾病康复和生活水平提升等目标[10-11]。 根据骨折患者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以及肢体活动功能丧失的现状, 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进行适当的生理和心理调节,有助于改善目前的身心负面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12]。 而心理护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是以维护患者最佳心理状态为目标, 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提供必要条件。 通过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反应, 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 则能够从具体情况出发,尽可能实现规范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保障患者心情舒畅,及早康复[13]。 在临床上对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联合, 则能够基于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并在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中, 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提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其实现疾病康复的目标[14-15]。

在本次研究实验过程中,基于对60 例骨折患者实施分组干预,经过护理实践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患者达76.67%。 通过实施统计学分析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 减轻疾病痛苦,提高临床舒适性及护理质量,进而保证患者病情得到缓解,进一步加快康复。 对患者护理前后开展负性情绪评估,实施干预之前,对比2 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 结果显示组间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接受护理前所有患者的心理情绪情况较为接近,具有可比性。护理后,2 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该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患者的负面状态,减轻心理负担和情绪压力,使其树立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配合度,加快身体恢复。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干预后, 可有效改善整体生活水平,如恢复躯体功能、优化心理功能、加强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对于骨折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 应当注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并结合实践进行有效落实,切实提升临床护理能力。 尤其是在当前阶段,骨折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护理人员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科学有序地对入院患者实施健康知识宣教、 心理疏导护理等措施,进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加强生活自理水平,促进肢体功能良好恢复。 同时,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强化自身学习, 掌握对骨折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要点,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先进护理理念,注重实践与理论并重,积极对骨折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骨折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可对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消除不良心理,树立治疗信心, 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水平,加快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正常,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