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服装定制平台关于私人定制市场的发展研究

2024-04-22 00:09曾凡金
西部皮革 2024年6期
关键词:设计师服装个性化

曾凡金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0 引言

服装业,作为四大基础民生行业之一,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民众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民众对服装的期待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穿着功能。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视服装为个人气质和品味的体现。因此,传统的批量制造模式因无法满足这一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而逐渐让位于定制服装这一新兴业态。

事实上,服装定制并非新生事物。在工业时代曙光初现之前,它曾是社会上主流的服装生产方式。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定制服装周期长、成本高,很快便为快速、廉价的工业化大规模标准生产所取代。然而,时至今日,得益于通信和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已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革新为服装定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定制服装市场规模已达1 861.3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4%。在深入分析定制服装的细分市场时,我们发现私人定制的整体需求虽然占比不到3%,但由于其单价较高,市场份额仍可达到15%[1]。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私人定制在服装定制市场中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鉴于此,本研究对私人定制的用户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能为该行业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服装定制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根据用户参与度和企业的定制模式,服装定制市场可被划分为三类主要的企业类型:传统定制、“互联网+线上定制”以及“互联网+智能制造”[2]。这三种企业类型分别代表着服装定制产业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传统定制企业主要通过线下门店提供服务,顾客与裁缝师傅直接沟通,确保定制的精确性。这种方式高度依赖双方的沟通以及裁缝师傅的专业经验。尽管其制作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但传统定制模式仍为少数精英人士提供了优质的定制体验。虽然个性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顾客通常能够获得满意的成衣质量和整体定制体验。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服装定制企业为突破传统定制的地域局限,纷纷转型探索。因此,催生了“互联网+线上定制”的新兴模式。鉴于企业定制服装过程中与客户的深度互动,商务模式从传统的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B2C)逐步演进为“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的商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定制流程的资源调度效率相较于传统模式得到了显著提升。客户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便捷地提交定制需求,预约专业量体师上门量取身体数据,并在线下门店试穿,亲身感受服装品质,从而获得更为优质的定制体验[3]。同时,企业利用线上平台有效收集和整合客户数据与定制需求,便于线下生产中实现统一流水线的标准板块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人工缝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对于消费者而言,“互联网+线上定制”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于其突破了时空限制,消费者可随时下单,并在闲暇时段预约量体师上门服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模式下,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是量体师和线上平台,而非服装设计师,因此最终成衣的质量可能与消费者的预期存在一定差异。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开始将其融入服装定制的产业链中,从而构建出高效的服装智能生产系统,并将商业模式创新为“从消费者到生产者”(Customer to Manufacture,C2M)的模式。这标志着服装定制行业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在这一创新的定制体系下,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确认定制信息,定制系统随即将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生产系统。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省去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代理销售的成本,还通过全程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实现了真正的按需生产、一件起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服装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库存积压问题[4]。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种“互联网+智能制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并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获得定制的服装产品。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开发、维护和更新这样的C2M智能生产系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任务。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企业还需要采购更多种类的服装原料,这无疑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综合考察三种服装定制模式,传统定制模式品质卓越但价格高昂、周期长;“互联网+线上定制”便捷但结果预期性难保障;“互联网+智能制造”则高效满足个性化需求。理论上,三种模式应能满足各种定制需求,但私人定制市场规模未达预期,仍有发展空间。因此,服装行业需在提高品质和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以应对未来挑战。

2 私人服装定制用户调研

2.1 个人情况对私人服装订制需求的影响

本研究运用“风铃系统”作为问卷发放平台,成功回收了200份问卷。经过严格筛选,我们获得了16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高达82%。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占73人,女性占91人,男女比例接近9:11,分布相对均衡。从年龄分布看,90后占42%,80后占30%,00后占23%,基本涵盖了服装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个人对服装的偏好和需求会随着年龄和人生阶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针对样本的职业背景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处于职业上升期,29%处于职业稳定期,学生和职场新人分别占比16%和12%。表1详细展示了不同职业状况下定制服装的频率统计结果。

表1 职业状况与定制频率的关系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tab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status and customization frequency

根据表中数据,我们观察到在所有职业状况下,“一年偶尔定制一两次”的频率均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学生、职场新人和职场老手这三个群体中,“很久之前定制过”的频率紧随其后,位列第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群体,他们的服装定制频率中,“每个季度都会定制一两次”的占比位列第二。这一趋势可能暗示着事业上升期的人群对服装的需求与标准更高,因此,他们有可能成为私人定制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

在探讨影响服装定制的个人因素时,体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根据统计样本,标准身材的人群占据了60%的比例,偏胖人群占26%,而极端体型(很胖和很瘦)的人群仅占3%。结合不同体型的定制频率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体型对定制需求的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体型情况与定制频率的关系统计表Tab.2 Statisticaltable o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shape and customization frequency

经过对表2数据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服装定制频率上,“一年偶尔定制一两次”的选项占据了最高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偏瘦与标准体型的人群在服装定制频率上的分布呈现出相似性,他们中选择频率第二高的为“每个季度定制一两次”。然而,在体型偏胖的人群中,定制频率最高的两个选项均为低频,各自约占三分之一的比例。至于很胖和很瘦这两种体型,由于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判断其内部的定制频率规律。

综上所述,偏瘦或标准体型的人群对服装定制的需求似乎更为强烈,而偏胖体型的人群则整体倾向于低频定制。此外,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发现职业状况的变化对人们的定制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体型因素对定制需求的影响则较小。当然,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众多,服装定制亦不例外。鉴于篇幅和研究精力有限,本文仅对其中两个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索其他因素对人们服装定制需求的影响。

2.2 用户线上定制的需求情况

在对服装定制行业的深入研讨中,可以明显看出线上服装定制平台在推动整体行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线上定制平台的用户体验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设计关于消费者对线上服装定制需求的问卷时,参照了5W2H[5]的分析框架。问卷内容涵盖:(1)“Why”——即消费者选择定制服装的动机;(2)“What”——消费者定制的服装类型;(3)“Where”——消费者选择定制的渠道;(4)“How”——定制过程的操作流程;(5)“How much”——定制服装的详细程度。鉴于服装私人定制的个性化特点,其中“Who”和“When”两个维度在本文中并不适用。此外,消费者的首次定制经历往往能反映出其最核心的需求,且对后续定制决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消费者首次定制情况的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2.2.1 定制目的

经过对问卷数据的细致整理与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在定制服装的目的方面,5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是为了特殊场合而定制服装,显示出特殊场合需求在定制动机中的重要地位。紧随其后的是个性化需求,占比达到29%,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另外,有2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因为现有款式不合身而选择定制,表明服装的合身性也是影响定制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首次定制的目的分布中,特殊场合需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占比41%。团体服定制和个性化需求分别以23%和16%的比例位列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有1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仅仅为了体验定制服务而选择了定制,而因为现有款式不合身而选择定制的仅占9%。

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特殊场合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是推动大多数人选择定制服装的主要驱动力。对于“因为现有款式不合身”这一因素在占比情况上的差异,通过与样本的年龄和职业状况进行交叉分析,我们发现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90后和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群中。这部分人群在首次定制时较少考虑款式不合身的问题,但在后续的定制经历中,他们因款式不合身而选择定制的比例有所上升。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未体验过服装定制之前对款式合身性的要求相对较低,而在体验过定制服务后,由于对服装的要求提高,款式不合身的问题在他们眼中变得更为突出。

2.2.2 定制渠道

在渠道选择方面,针对服装定制,统计数据显示,63%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线下定制服务。同时,有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选择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定制。另外,23%的受访者会选择通过品牌官网进行定制。值得注意的是,仅有13%的受访者曾使用过服装定制的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

对于首次尝试服装定制的消费者而言,他们的选择偏好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大多数消费者依然首选线下门店定制,其次是选择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定制。线上定制平台,如品牌官网、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等,其使用比例仅占12%。这表明,尽管服装定制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公众似乎更偏爱传统的线下定制方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线上定制方式不受欢迎。事实上,淘宝等电商平台已成为公众最常用的线上定制渠道,而非企业自有的线上定制平台。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自身的线上定制平台尚未得到广泛认知,而淘宝等电商平台作为消费者易于接触的线上平台,更具吸引力。

2.2.3 定制类型

在定制服装类别中,西装以49%的比例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其中,有40%的消费者首次定制便选择了西装。紧随其后的是卫衣、T恤、POLO衫等上衣,占据了44%的市场份额。这些服装对合身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通过数码直喷等印花技术,可以在成衣上直接印制个性化图案,因此它们非常适合作为团队文化衫的定制载体,同时也让个人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体验到定制的魅力。裤子和裙子的定制市场占率为30%,而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汉服、旗袍、COS服等服装占据了24%的市场份额。在外套类别中,风衣、夹克等占据了21%的比例。至于围巾、帽子、鞋子等配饰,其市场占比为10%。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次定制服装的类别中,汉服、旗袍、COS服等特色服装的定制占比达到了13%,虽然略低于卫衣、T恤、POLO衫等类别的31%,但这些具有鲜明风格的服装仍然具备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2.2.4 定制方式

经过详细分析,我们发现在定制领域中,仅有29%的消费者体验过全方位定制服务。相对而言,更大比例的人群,即55%,倾向于选择对现有款式进行局部尺寸与图案的调整。同时,有41%的消费者选择了“来图定制”,即仅对图案进行变动。整体来看,定制市场更倾向于“轻定制”[6]这一概念。

在定制过程中,我们发现41%的消费者依赖于设计师来实现其定制目标。36%的消费者则全权委托设计师完成定制任务,并从设计师提供的方案中选择其一。仅有23%的消费者选择完全自主设计和定制服装。由此可见,设计师在整个定制流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企业在规划线上定制流程时,应充分考虑到服装设计师的重要性,并将其角色有机地融入整个流程中。这将有助于提升定制服务的品质与效率,从而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3 线上私人定制的发展方向

在私人定制领域,当前存在的三种定制模式各具特色,各有其独特的优势。理论上,线上定制平台因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理应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然而,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线上定制平台在私人定制方面的实际表现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总结出几个线上定制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3.1 完善多种场景服装定制的交互逻辑

在确定衣物定制目标时,用户的使用场景应作为核心考量因素。优化各场景下服装定制的交互逻辑,不仅有助于降低用户操作难度,还能加快用户找到心仪的衣物款式,进而减少定制过程中的用户流失,提升整体定制体验。为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在按衣物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应增设按使用场景的分类方式,以便用户更直观地选择适合的场景化服装。

其次,对各场景下的衣物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去除与该场景不相符的定制选项,从而确保用户只能选择到真正符合其需求的定制服装。

最后,在用户开始定制前,系统应主动询问其定制目标,并根据用户的反馈智能跳转至相应的定制界面,进一步提升用户定制过程的便捷性与准确性。

3.2 细分用户市场以增加竞争力

根据调研结果,用户对于在线私人定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然而,在定制习惯方面,不同类型的用户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那些处于事业上升期的用户,他们通常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愿意在个人形象上进行投资,并且对定制服装的质量要求较高。若在线服装定制平台能够精准定位这一人群,细分市场,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将极大提升在该细分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目标用户。虽然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他类型消费者的数量[7],但通过凸显特色并提升对特定人群的吸引力,这种策略无疑是具有长远价值的。

3.3 将设计师角色有机融入定制流程中

在用户明确自身的定制目标后,对于预期的定制成衣,他们通常会形成一个初步而抽象的概念。在这一阶段,设计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意,将用户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定制方案。若企业资源充足,建议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辅助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并提供一个平台,使用户能够便捷地与设计师进行沟通。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在用户遇到问题时提供及时的支持,还能显著优化用户的定制体验。

若企业内部的设计师资源有限,我们推荐与优秀的个人设计师进行合作,通过平台签约并提供合理的报酬,使他们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制服务。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平台在行业中的声誉,还能为平台自身的宣传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在与个人设计师合作时,我们必须严格审核其申请资料,确保他们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期望,避免因设计师能力不足而损害用户的定制体验。

4 结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了用户的私人定制需求,并对私人定制的相关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私人定制市场的三大发展方向:一是完善多种服装使用场景下的定制交互逻辑,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细分用户市场,通过精准定位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将设计师有机融入定制流程,以提升定制服务的专业性和创意性。

然而,本研究在个人能力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存在一定不足。具体来说,我们的分析主要局限于定性层面,所提建议也主要基于理论推导,尚未经过实践验证。未来研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定量研究,构建具体的定制流程模型,并进行实证测试,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展望未来,服装定制市场的可预见性将持续增长,而在线服装定制平台的发展将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为此,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用户平台体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平台自身的运作模式变革,以充分发挥线上平台在开拓市场、推动整个服装定制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设计师服装个性化
小小设计师
让人心碎的服装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推荐一个设计师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