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姬氏道德经》对房屋建筑“三元和谐”理念的哲学指引

2024-04-22 08:14:40周滔熊锦康张文洁
三角洲 2024年6期
关键词:人为道德经新理念

周滔 熊锦康 张文洁

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若想保证目前的生活品质,并且希望后代仍能享有这样的美好生活,就必须考虑到房屋建筑与环境的协调、资源与能源的持续利用等问题。

《姬氏道德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老子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先秦哲学中最早的哲学著作。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房屋建筑“内在人类身心-外在人为环境-外在自然环境”“三元和谐”的新理念,这样的房屋建筑才能为当代人以及后嗣造福。

老子《姬氏道德经》的哲学指引

一、老子与《姬氏道德经》简介

《姬氏道德经》的传承者姬英明指出,老子,即老聃,姬姓,因天生眉发皆白,周灵王见后称“上吉”,赐“老”。老子是第二十三世聃公,聃公为周天子四辅公之一,掌管“礼司”。老子西出函谷关,回归祖源灵台后,将包括“道经卷、德经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道术卷”共六卷版本的《姬氏道德经》传给姬氏宗族,并在族内由传承人和极少数的族子不落文字,口耳相授。

老子《姬氏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玄妙,囊括天人,借天道言人事,注重天人合一。道家关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理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论、如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理论,极具理论高度,并且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理论系统。

二、老子《姬氏道德经》对“人”的哲学指引

老子哲学思想充满了和谐理念。以人为本,我们要关注人内在身心的和谐,进而涉及人与外在天地的和谐。

老子关注人的内在身心安康。《姬氏道德经》中提到:“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道术卷·初节)也就是说,有道之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净化心灵,填饱肚腹,弱化智诈,强健体魄。对人来说,保持内在身心安康,才算是健康的。

老子继承了《周易》的“天地人三才”理念。《姬氏道德经》写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经卷·上节)也就是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天地人三才”理念可以被理解为老子认识世界的三个层次,即天地人三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人是天地的产物,应该顺应外在天地的变化,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

房屋建筑“三元和谐”新理念的哲学分析

我们可以借助老子哲学思想中探讨人“身心”安康与“天地人三才”关系的内容,构建房屋建筑“三元和谐”的新理念。在房屋建筑领域中,如果把房屋建筑比作“人”,房屋建筑的内在要满足人类身心的需求,根据老子“天地人三才”的理念来看,房屋建筑所处的外在人为环境就是“地”,房屋建筑所处的外在自然环境就是“天”。

一、房屋建筑与内在人类身心的哲学分析

人类根据身心需求设计房屋建筑,而房屋建筑的设计和存在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活,这就是“人类身心”与房屋建筑的相互作用。房屋建筑在进行选材、设计和建造时,要以人的内在身心需求为出发点,考虑到人在居住与办公过程中,对人体家具尺寸、人体活动空间、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室内温度湿度、日照雨雪情况和社交活动等因素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与外在环境的哲学分析

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很多房屋建筑、道路和其他设施,它们不是一幢幢独立建筑物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整体的组合。有房屋建筑的整体组合,具有特定的人文风格,这被称为人为环境。房屋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共同组成了房屋建筑所处的外在环境。房屋建筑是因人类的内在身心需求而诞生的,但是同时受着外在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共同作用。房屋建筑只有与外在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

房屋建筑、人为環境与自然环境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房屋建筑的设计,而房屋建筑的设计又会影响已有的人为环境,进而影响自然环境。这与老子“天地人三才”理念高度契合。

房屋建筑取法人为环境。在营建新的房屋建筑之前,必须了解已有建筑物、道路和其他设施的内在联系,以及所处城市区域的功能分区理念。这也意味着,新建的房屋建筑应该与已有的人为环境保持和谐。这样,我们将构建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与活动的人为环境。

人为环境取法自然环境。房屋建筑所处的人为环境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减少碳排放等。过度城市化的人为环境可能会导致土地破坏、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问题。人为环境需要确定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定位,并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营建人为环境、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风向风速,以及物资资源等要素,这会使人为环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适应自然环境。

树立房屋建筑“三元和谐”的新理念

老子哲学思想指引房屋建筑要与内在的人类身心、外在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和谐。因此,我们要树立“内在人类身心—外在人为环境—外在自然环境”“三元和谐”的新理念。

一、房屋建筑体现与内在人类身心相和谐

人类创造的房屋建筑首先需要与人类的身心需求相和谐。房屋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与社会需求而建造的,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时,必须保证人类的身心舒适,保持人类健康,愉快生活!这样我们就必须将设计理念重新引回“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的定位上来,才能保证人类居住时的身体健康与心情舒畅。

二、房屋建筑强调与外在人为环境相和谐

人类新建的房屋建筑也必须与人为环境中的已有建筑物、道路和其他设施保持和谐统一。当协调好房屋建筑与人类的内在身心需求之后,我们要进一步注意新建房屋建筑与外在人为环境中已有建筑群体之间的和谐。在深入理解人为环境之后,我们再合理设计新建房屋建筑的外形,实现“为无为,则无不治矣”(《道德经·第三章》)的建筑理念。

三、房屋建筑注重与外在自然环境相和谐

人类创造出的房屋建筑也必须与外在自然环境相和谐,而这也是最需要人们重视的和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逐渐改变原先掠夺自然的想法,向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前进。“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我相信,只要努力践行“复归其明”(《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定能实现房屋建筑与外在自然环境的和谐。

在未来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这种“三元和谐”理念,将老子哲学思想充分运用到房屋建筑学之中,有助于我们设计与建造出更加和谐、可持续、人性化的房屋建筑和人为环境。同时,这也意味着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哲学思想依然具有时代价值和蓬勃的生命力。

“三元和谐”理念在上海中心大厦的呈现

上海中心大厦(以下简称“上海塔”)位于上海市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上海市的一座巨型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为中国第一高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厦竣工前,是世界第二高楼。建筑总高度为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约为5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41万平方米、地下16.8万平方米,基底面积30368平方米,绿化率33%,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陆家嘴金融城最重要的标志性、功能性建筑,其螺旋上升的外形象征中国全球性金融力量冉冉升起。

一、与内在人类身心相和谐

上海塔就很好地将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道德经·第八十章》)的理念落实。

上海塔引入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建设双层玻璃幕墙,中间形成一个空腔,成为一个温度缓冲区,避免室内直接和外界进行热交换,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同时也隔绝建筑外部噪声,为人们的日常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大楼中的热回收利用技术将大楼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加热热水以供酒店使用,使大楼内的设施使用感很好,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上海塔中设有空中花园、中式园林和西式园林,共有三分之一的空间培有绿植,大面积的绿化让人们日常工作更加舒心。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名居建筑,胡同是其附近居民的聚集场所,其开放性共享空间的设计形式也被运用到上海塔公共庭院设计中,更加符合人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二、与外在人为环境相和谐

上海塔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区,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相邻。四周均为主干道,周边紧邻主要城市道路,施工团队在施工时很好地保护了周边环境。因距离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太近,施工团队采用了“先开挖主楼的基坑,其他地方做好支撑后再进行挖掘”的方式,很好地保护了其底部的土壤。这符合老子“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的理念。

上海塔与群房像是从地面“破土而出”,并与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三足鼎立”。上海塔建筑特有的外观形状与金茂大厦经典隽永的塔形和环球金融中心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其外墙呈螺旋式上升,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从天空俯瞰,上海塔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大厦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上海的城市天际线。上海塔的地下通道连接国金中心、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空間,同时与地铁2号线及14号线联通,交通便利,建筑之间关联性强,人为环境更为和谐。

三、与外在自然环境相和谐

上海塔融合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将上海这座传统城市的丰富内涵以垂直的形态重新诠释。建筑造型犹如一条巨龙直冲云霄,这独特优美的“龙型”流线玻璃晶体体现了现代中国蓬勃的生机与向上生长的力量。

上海塔矗立于黄浦江边,而其龙吸水的龙卷风造型,建筑旋转形体带有几何规律缓缓自地面延伸向云端,使水天相接。这符合人们对龙生活在水边的常有印象。而在建筑物的顶部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用于非饮用目的。这一个精密的雨水收集系统一年就节省了大约相当于25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做到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维护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上海塔建筑造型仿佛将江中之水吸入天际,而建筑顶部收集雨水,自上而下,完成了一个水循环。这让我们感悟到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道德经·第八章》)。

我们必须在建造房屋建筑的过程中树立“内在人类身心-外在人为环境-外在自然环境”“三元和谐”的新理念,这样才能依靠自然环境,协调人为环境,安宁人类身心,健康愉快地生活!我相信,当我们房屋建筑真正树立了“三元和谐”的新理念,就会达到“复归于朴”(《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状态。而过去以及现在出现的房屋建筑问题都将会解决,真正的房屋建筑和谐状态才会显现出来。

作者简介:

周滔,1987年出生,男,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哲学;熊锦康,2004年出生,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张文洁,2003年出生,女,汉族,湖北丹江口人,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本文系武汉晴川学院 2021年核心课程“房屋建筑学”研究成果,2021年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房屋建筑学”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武汉晴川学院工程管理系。

猜你喜欢
人为道德经新理念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人大建设(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6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人民调解(2019年1期)2019-03-15 09:27:16
山高人为峰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16
源正泉自清 山高人为峰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新理念下再启航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2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山高人为峰
诗歌月刊(2014年1期)2014-03-11 17: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