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源 吕欣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电子游戏和电竞常被一些长辈视为年轻人的“不务正业”,甚至贬称为“精神鸦片”。然而,这一代际间的批评与偏见却并未妨碍长辈们对于麻将、象棋、掼蛋等传统游戏的热衷乃至沉迷。在亲友聚会或节假日,常见他们聚首一堂,享受这些游戏带来的乐趣。这种鲜明对比不仅显示出不同代际在接受新兴数字娱乐文化和传统娱乐活动上的巨大差异,也反映出对电子游戏与电竞文化价值的认知偏差。
其实自古以来,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休闲方式,更是一种社交媒介、文化姿态以及生活方式。纵观麻将、掼蛋、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的游戏机制与文化本质,不难发现它们在游戏玩法、互动方式、技术要求、精神体验等方面具有很多异质同构性。随着数字科技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已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现象。它们将游戏玩家的孤立个体或小群体间的娱乐活动,转变成为可以全球共享的文化符号、竞技赛事与社交货币。可以说,电子游戏与电子竞技正在形塑着当代社会公众新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社交互动与文化认同方式。
笔者通过梳理游戏形态演进与社会互动方式变迁,揭示电子游戏和电竞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积极价值与发展潜力。通过对比传统游戏与现代电子游戏在文化接受度、社交互动和代际沟通中的作用,旨在缩小代际间的理解鸿沟,展示电子游戏与电竞作为新兴文化现象,对于促进社会融合、文化传播及代际理解的显著作用。
游戏形态演进与公众的社会互动方式变迁紧密相连,反映了技术发展、文化变迁和社会互动模式的深刻变化。从传统的桌面游戏到电子游戏,再到今天的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子竞技,每一次游戏形态的演进都伴随着人们文化娱乐与社会互动方式的变迁。
传统游戏:亲朋关系与社区文化的黏合剂。席勒早在18世纪就曾提出过“游戏说”理论,突出强调了游戏在人类发展和审美活动中的根本作用。他认为游戏是连接人类感性与理性、自然与文化的桥梁,是人类从动物状态进化到拥有高级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标志。在电子游戏出现之前,游戏主要以物理形式存在,如棋盘游戏、卡牌游戏和户外游戏活动等。通过这些游戏活动人们不仅可以体验到规则与自由、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平衡,还能有效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共同维护和发展特定文化身份、亲朋关系与社区凝聚力。这些传统游戏通常在家庭聚会、节日庆典或社区活动中进行,游戏本身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合作与竞争,可以增强家庭成员、朋友之间的沟通理解与情感联系,同时也能促进社区成员有效传承和学习关于本地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知识,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传统。
电子游戏:拟像操控中的文化体验与社交互动。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奥德赛、雅达利等初代电子游戏机相继问世,80年代的日本任天堂红白机正式拉开了主机游戏时代的序幕,其十字键盘与卡带重新定义了游戏形态。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人们创造出了新一代“KM”(鼠标+键盘)游戏人机交互方式。早期游戏如《Pong》《马里奥兄弟》等开创了使用电子媒介进行游戏的新时代,玩家通过控制游戏中的“数字化身”来“拟像操控”游戏内容,不断穿梭于各种情境,形成不断流变的游戏内容。这种物理互动强化了玩家与游戏之间的联系,增加了沉浸感和参与感,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对话机制与用户体验方式。这些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文化的表达和载体,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早期电子游戏在社会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这些游戏尚未具备在线联机的能力,但它们为玩家们提供了面对面交流和共享体验的机会。多人对战或合作游戏模式成为常见的互动方式,尤其在街机游戏中,玩家们在公共空间与他人并肩作战,享受共同的游戏体验,增强了现场氛围,促进了玩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加深了情感联系。
网络游戏:赛博空间中的在线社交与虚拟社区。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传奇》《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让玩家能够跨越地域限制,与全球玩家互动,形成虚拟社区,推动了在线社交方式的革命。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进一步促进了游戏形态的演进,移动游戏如《神庙逃亡》《王者荣耀》等使游戏更加便携,人们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享受游戏乐趣。这种便捷性改变了人们的游戏习惯,也促进了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的整合,使得社交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电子游戏在互联网的媒介技术赋能下,不断演变成为可以连接全球玩家的新型社交环境和文化实践空间。玩家能够跨越地理界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许多游戏设计了复杂的多人在线模式,鼓励玩家组队完成任务、竞赛或共同探索虚拟世界。这种交互不仅限于游戏内的合作和竞技,还扩展到了游戏外的社交网络、讨论论坛和社区。玩家们在这些平台上分享经验、交流技巧、讨论游戏策略,甚至分享个人生活的点滴。无论是与老朋友一起冒险,还是通过游戏交流结识新朋友,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与此同时,网络游戏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形成,这些社区基于内部成员共同兴趣和目标而建立,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虚拟社区中,玩家不仅分享游戏相关内容,还会讨论现实生活相关的议题,如教育、文化、政治和社会问题,使得游戏社区成为一种新型的公共领域。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堡垒之夜游戏中的斯科特虚拟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230万在线观众;玩家在游戏中搭建雕像、组织游行悼念袁隆平院士;遍布全球的动物森友会游戏伙伴参与一年一度烟花大会……在虚拟世界中,玩家能超越现实生活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种族等限制,以新的身份和角色进行社会互动与人生体验。
随着赞助商、媒体平台和专业团队的加入,电子竞技逐渐职业化和商业化,形成了类似于传统体育的赛事组织、转播和赞助模式。《英雄联盟》世界锦标赛、Dota 2的国际邀请赛等国际大赛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电子竞技的全球知名度和吸引力。电子竞技的组织和管理也日趨规范,如国际电子竞技联合会(IESF)等机构的建立,为电竞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据Esports Charts数据统计,2023年英雄联盟电竞全球总决赛时,在线峰值观众突破640万人,其累计观看人数已经超过拥有77年历史的美国NBA总决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电竞比赛门票最高单价高达1000元,远高于其他比赛项目,更是唯一一个需要通过抽签来决定门票购买资格的项目。随着电竞行业的发展和电竞赛事体系的逐步完善,电子竞技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电子竞技已演化成为全球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引领了在线竞技领域的蓬勃发展,并孕育出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电竞迷群体。电子竞技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社交互动与文化认同方式。
电竞迷群的形成。社会对电竞认可度和关注度的显著提高,使得电竞游戏和电竞赛事愈发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其中,英雄联盟(LOL)作为一款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影响力的MOBA类竞技网游,其庞大的玩家群体为电竞赛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衍生出的成熟電竞赛事体系吸引了大量原本并非电竞爱好者的人们成为其忠实粉丝。通过电子竞技,当代社会公众又找到了一种共同兴趣和话题,建立了新的趣缘社群形成与文化认同机制。
竞技的电子文化影响力不仅在竞技玩家之间显现,也延伸至观众、粉丝、电竞团队和赛事组织者等行业参与者。一个全球性的电竞迷群体正在逐步形成,他们不仅仅是被动观看,更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和直播平台积极参与到电竞文化中,分享信息、讨论比赛,甚至参与游戏和赛事的测试与设计。电竞迷群体创造并形成了电竞文化圈层的一系列特定术语和沟通语言,如“开黑”“上分”“Gank”等,这些术语不仅是成员间的沟通工具,也是他们共同认同的文化象征,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与身份认同。
电竞社区则为成员提供了强烈的文化圈层感和归属感文化。通过共享兴趣和活动,他们发现自己属于一个更大的集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这种认同感在国际比赛或团队对抗中尤为显著,社区成员会感到团队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了其作为电竞迷的个人身份。
电竞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电子竞技的兴盛,将游戏从纯粹的娱乐形式转变成为一种集观赏性与竞技性于一体的复合文化活动,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主流娱乐方式。通过Twitch、虎牙等在线直播平台,观众不仅能够实时观看精彩的电竞比赛,还能与全球的同好进行互动,乃至与选手本人进行直接交流,极大地拓宽了电竞文化的传播边界。这种互动性和即时性的娱乐方式在年轻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电竞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催生了众多新兴职业岗位和广阔的就业前景,涵盖了职业选手、教练、数据分析师、内容创作者等多种角色,也促进了教育界对其潜在价值和重要性的重新认知。目前在国内已有超过30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和首都体育大学等,陆续开设了电竞相关专业和课程体系,甚至设立了电竞专业奖学金,正式将电竞纳入职业发展路径的考量范畴。
电竞的普及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许多电竞迷将追踪最新游戏发展、关注赛事结果以及选手动态融入其日常活动之中,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电竞产业的扩张及其文化的普及也显著驱动了相关产业和配件产品市场的增长,其中包括电竞酒店、电竞主题餐厅、电竞俱乐部、电竞椅、电竞游戏鼠标与键盘等。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竞文化认同和社群归属感的影响。
电竞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还有效促进了全球玩家之间的社交互动,使其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国际电竞赛事的组织和直播,将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共享竞技的激情和乐趣,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各自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电竞中的多语言交流、文化符号的使用以及对全球热点事件的反映,进一步加深了全球观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虚拟现实、元宇宙、5G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2024年2月苹果Vision Pro空间技术硬件终端的正式发售,为电竞形态带来了新的变革机会。通过这些技术,游戏与电竞不仅能给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还能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创造出全新的社交互动与数字娱乐模式,电竞2.0时代正在迅速展开,电竞文化和产业将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沉浸式体验的增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虚拟对象叠加到现实世界中,玩家可以完全沉浸在虚拟游戏世界中,体验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游戏环境和互动方式。例如,在《Pokemon Go》中,通过AR技术将游戏角色“植入”现实世界,鼓励玩家走出户外,探索周围环境来寻找和捕捉宝可梦,促进了玩家之间的现实社交。
通过虚拟现实直转播技术,电竞内容创造者有能力开发创新的观赛形式与内容。这包括360度全景的直播体验、虚拟现实中设立的专属观赛空间,乃至实现观众与选手在虚拟空间中的“面对面”交流,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这些技术为电竞受众提供了多角度深入观察比赛的可能性,并开启了参与赛事互动环节的新途径。
互动方式的革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以及三维重建、三维引擎、数字虚拟人、生成式AI、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电子竞技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想象与创新空间。在元宇宙这一全新的数字媒介生态中,电竞可以进一步突破电竞比赛的传统物理空间以及二维直转播的媒介屏幕空间局限,用户可以通过在元宇宙虚拟空间的多人“在场”方式,以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方式构建起一系列虚拟的赛事、团队和社区。这使得玩家能够通过其数字身份,深入参与到这一扩展的虚拟电竞世界之中,体验一种比现实世界更为丰富和多元的电竞文化与社交互动。这将使电竞从传统的屏幕观赛和参与模式,转变为一个全新维度的体验,为电竞领域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
电竞主体的变化。5G、云渲染、虚拟空间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极大拓展电子竞技的体验空间。电竞爱好者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是以崇拜或仰视职业电竞选手的粉丝姿态参与电竞文化,而是可以通过线下电竞观赛空间或者线上XR空间直接参与到电竞比赛中。玩家既可以在线下电竞馆邀请周围好友同台竞技,还能在虚拟赛场中与职业选手同台竞技,或者在元宇宙中组织和参与自己的电竞赛事,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的提升,不仅能重塑玩家的游戏与电竞体验,更为电竞产业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张路径。
游戏与电竞形态的演进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展现了社交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从围坐一桌的传统游戏到屏幕前的虚拟互动,再到融合现实与虚拟的AR/VR体验,游戏在塑造新的社交文化和娱乐方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游戏形态和社交娱乐方式还将继续演进,未来的电竞行业将更加多元化、互动化和全球化,为电竞爱好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参与空间和体验方式。通过提供一个跨越地理和文化障碍的共享空间,电竞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与理解,从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了跨文化的融合与对话。
作者赵思源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吕欣系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人研究院院长
【编辑: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