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源转型为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4-21 16:11王哲
中国报道 2024年4期
关键词:绿氢氢能动力电池

王哲

3月19日,山东省荣成市北部沿海,风力发电机组在海风吹拂下,舞动臂膀,与蓝天、大海和沿海防护林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可再生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技术领跑全球……新能源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先锋队,是解决能源发展系列挑战的主力军,中国已超额兑现二氧化碳减排第一阶段国家自主贡献承诺,中国制造极大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的进程。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对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

新能源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将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空间广阔。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报道》记者就能源行业如何推动重大部署落地,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的关系,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企业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等代表委员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采访。

应对国际“碳壁垒”

当前,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是实现目标的最核心实施路径。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中,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将大幅提升,电力行业将实现深度低碳、零碳。同时,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部门的用电需求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低碳电力将推动消费端持续降碳、脱碳。

“中国制造的光伏、风电产品和相应的资本走向世界,一方面支撑并大大加快了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速度,另一方面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持续攀升,企业电力消费碳排放核算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应建立电网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

刘汉元表示,开展监测和精准量化电力消费的碳排放,是反映我国工业企业碳排放现状及减排进程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提升企业绿电消费积极性,帮助企业降低间接碳排放,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切实抓手,也是體现工业出口产品低碳竞争力,应对国际“碳壁垒”的最佳措施。

刘汉元建议,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牵头,调动“产学研”各方力量,依据国际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规范要求,构建具有真实性、可追溯性、全面性、实效性的电网排放因子数据库,滚动更新国家、区域、省级电网排放因子。同时,通过广泛国际合作,寻求与碳核算国际通用规范接轨,推动数据库被不同国家、区域市场及应用场景广泛认可,促使我国企业和产品碳排放评估还原至真实水平。

“充分发挥绿色电力在降低企业或产品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助力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走出去过程中充分发挥绿色低碳竞争力。”刘汉元说。

构建综合储能系统是大势所趋

刘汉元表示,在各类储能方式中,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黑启动等多种功能,是目前最成熟、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兼具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装机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等特点,能量转换效率在75%左右,而与抽水蓄能相比,锂电池储能具有系统效率高、响应速度快、选址灵活性大、建设难度低、建设周期短等特点,但安全性要求较高。

结合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各自特点,刘汉元建议,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性储能系统,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驱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支持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的投资和建设,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储能业务,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储能面临的问题;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对电网的安全影响越来越大,源、网侧对储能的需求由此而生。新能源项目配储是成本项,低价储能造成了储能利用率不高、调度可靠性差等问题。同时,当前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受限,经济性不佳,影响投资的积极性。

为此,张天任建议,出台全国性政策,拓宽共享/独立储能电站的盈利渠道,探索建立容量市场,推动储能高质量发展。其中,在探索建立容量市场方面,张天任建议从国家层面对各类容量资源进行统筹推进,建立“同工同酬、同质同价”的电价机制,应研究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通过合理的成本疏导,补偿新型储能容量成本。

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提质降本

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作为氢能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 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建议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带动产业提质降本。

张国强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继续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张国强说。

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张国强表示,要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通过碳市场赋能,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于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张国强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对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张天任认为,当前制约氢能发展主要有三方面因素:示范区域的代表性和产业推广助力不够强;地方性氢能产业规划及政策尚未完全落地;氢能行业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因此,要推动示范城市群扩容,全力保障补贴政策落地,加快氢能行业相关标准制定。

2023年12月7日,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技术展览在海南海口举行,展览面积达10000 平方米,约50 家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企业参与展示。图为参观者参观展出的氢能驱动电机。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对记者指出,他建议鼓励可再生能源制氢,支持离网制氢项目申报。对离网制氢项目的申报,政府给予相应政策、税收补贴,开通离网制氢项目申报流程绿色通道,将绿氢和绿氢化工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对象,降低绿氢项目贷款利率以及土地、税收等成本。明确政策要求,促进绿氢多应用场景落地。

張国强也建议对绿氢、绿醇、绿氨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加强制氢装备认证管理,解决相关贸易壁垒问题,出台国家级制氢质量、检测评价等基础标准,出台绿氢化工标准规范,完善碳交易体系,推动绿色能源碳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和普及,同时取消绿氢复合项目进入化工园区的限制。

推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为5—8年,国内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由于上游锂资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国政策影响,供需错配严重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新技术、加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布局的需求渐显迫切。

对此,张天任建议,构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强化溯源体系数字化建设;建立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快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加强规范性企业的资质审核,加大对白名单企业的政策扶持;完善再生原料标准体系,扩大优质再生原料进口规范和规模,保障资源供应;规范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信息的公开化,防止资本无序重复扩张。

此外,张天任表示,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体系,对科学指导新能源行业碳减排、保持和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

在全球碳中和的发展大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规则中,明确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纳入必要考核指标。我国是动力电池产销大国,但国内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专门针对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规范及可靠数据库。张天任认为,我国电池企业目前无法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这不利于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不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张天任建议,将动力电池产品纳入2025年50个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名录中;建立完善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回收环节碳足迹计算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国际互认,引导企业适应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绿氢氢能动力电池
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投产
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绿氢已成为未来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向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绿氢成本须下降50%才能与石油竞争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动力电池矿战
动力电池回收——崛起的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