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豪
秦凤玉: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催生出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才能重塑竞争新优势。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中医药传承创新,这对我们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是极大的鼓舞。”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神医华佗故里,中医药是亳州“最具辨识度的金字招牌”。秦凤玉表示,在中医药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亳州中医药产业也迎来重大机遇。当前,亳州正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饮品生产基地,亳州市2023年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增长11.3%,其中,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增长19.5%。
“在中医药文化、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背景下,亳州中医药产业也迎来重大机遇。”秦凤玉告诉记者,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优,亳州正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定位,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桥头堡”。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中药材种子种苗组培繁育、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科研、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壮大中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越来越全。“我们积极抢占更多赛道,大力发展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加速布局草本美丽产业。”秦凤玉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转变,对中医药健康养生的需求愈加旺盛。目前,“亳州养生”品牌逐渐走向全国,现有养生花茶企业1009家,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此外,草本养生膏方、食品、饮品等产品市场快速扩大。
近几年,中药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在抗疫考验中得以彰显,加速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去年,我们成功举办第39届药博会、中国(亳州)—RCEP中医药行业合作会议,发布《RCEP国家中医药行业亳州共识》,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开展合作,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中医药协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秦凤玉介绍。
这也为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红利。2023年,亳州中医药贸易额达到1380亿元,出口额占安徽省的81.1%、全国的10%,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济人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在欧盟市场广受欢迎,太阳升医药关黄母颗粒、奥硝唑片进入非洲市场。
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的城市,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市场。促进中医药产业链价值链循环畅通,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亳州虽然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建市只有20多年时间。对亳州来说,大力推进包括中医药产业在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立市强市的根本举措。“亳州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秦凤玉表示。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秦凤玉从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坚持资源聚势,锚定发展“主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地区优势,集中发力“4+6”产业集群,做強现代中医药、白酒及保健酒、高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特色产业,并逐一制定产业规划。
二是坚持平台赋能,提升产业“集聚度”。坚持展会搭台、商会牵线,办好药博会等国际化展会,加强与商协会合作,吸引优质项目,将平台“流量”转化为项目“留量”、产业“增量”。今年2月份集中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518.6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制造“高端化”。围绕新型工业化提出“1215”目标,即净增规模工业企业不少于100家,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20%以上,规上医药制造业、白酒及保健酒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力争今年中医药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20家。
四是坚持开放合作,抢抓市场“新机遇”。秉持开放共享理念,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与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荷兰中国商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等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亳州联动创新区等平台,推动优质农产品等拓宽沪苏浙地区市场,扩大向欧盟、东南亚、葡语系国家出口规模,在全球竞争中拓宽产业空间、提升产业质效。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亳州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利好。同时,亳州加速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我们用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亳州分中心,深化与沪苏浙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联合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离岸孵化中心,加快推进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秦凤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形成创新驱动强劲动能,亳州正在探索飞地用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加快创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