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怎么看、怎么办

2024-04-21 16:11黄卫挺
中国报道 2024年4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培育

黄卫挺

从一些省市开年第一课的集体学习,到各个机构争相发布解读研报,再到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阐述,新质生产力已然站上时代的风口。作为新近提出的概念,新质生产力如此之火的背后,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要实现好这些价值,切实发挥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作用,尽快具象化、任务化和政策化是关键。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学理性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与西方经济学进行的深度对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发挥其制度优势,持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原创性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提出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意味着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将形成巨大的思想伟力,对现实经济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可以预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主题主线。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也是与西方经济学的一次深度对话。根据经典的生产函数,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统计核算看,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经济增长中除了要素投入贡献之外的余值,也即著名的“索罗剩余”,主要由技术创新、人力资本、产业组织变革等贡献,也包括制度变革带来的红利。这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经典命题,被视为内生增长的动力源泉所在。新质生产力将增长的发动机换挡至全要素生产率,意味着我国将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有望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并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发展符合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为培育和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路径指引。

首先,培育和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需要相应的载体。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要落到具体的企业和产业中加以培育壮大。在技术革命性突破环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是重要载体。一般来说,高校和科研院所处于理论创新的前沿,但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依赖于企业这个创新主体。而在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环节,市场需求将释放内生动力,并推动企业和产业成为天然载体。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不同的产业载体来说,以上3个环节既可以是并联关系,也可能是串联关系。比如,培育未来产业需要遍历3个环节,但对于其他产业,则可以从某个特定环节切入。同时,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过程中,面临着与旧生产力的博弈问题,也面临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市场路线抉择问题,以及全球竞争压力。

2月21日,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焊接车间,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

其次,要抓住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这个关键环节。广东省委在年初提出了这个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实践命题。在我国,大量的研究特别是高校研究与产业需求之间“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存在,其破解的基本思路,产学研一体化也提出很久,但进展始终不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如何破题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症结看,目前大量的人才仍然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激励机制和考核导向仍是发表论文,而企业和产业端既存在自身研发能力不足,也存在凝练技术需求能力不够等问题,同时我国技术服务市场发展较晚,这些微觀机制直接决定了宏观上出现了“两张皮”问题。破解该问题,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是关键,尤其是要优化微观主体的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好市场在技术研发方面的需求牵引作用和回报变现机制。

再次,传统产业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富矿”。当前,很多人将新质生产力简单理解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两者的确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需要加以重点推进,但从现实考虑,上述简单化理解却也是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窄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传统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新技术的应用、技术改造、要素配置的优化组合等都可以有效催生新质生产力,这对于欠发达地区或者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地区是个重要机会。近期,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隐含的一个立足点正是从传统产业中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当然,新技术改造与技术更新终归是市场行为,企业决策需要综合权衡资金实力、市场前景和风险控制等因素,为了推动传统产业更好形成新质生产力,政府要在政策层面提供一定的诱因,比如提供共性公共技术服务、构建科技担保生态体系等,支持企业平衡或者优化创新的成本收益关系。

激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并形成合力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激发各方内生动力并形成合力。从参与主体看,既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重点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也要以中央顶层设计引领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作为新概念,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中央顶层设计,明确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提供基础支撑,解决共性问题。当前,要重点解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实践误区,比如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窄化”与“泛化”、将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简单对立、给高端技术低端环节贴上新质生产力标签等。要尽快明确牵头和推进机制,研究建立新质生产力的统计体系、考核机制等关键抓手,让新质生产力更加具象化、任务化,并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政策支持。要重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当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战略导向性,但归根结底仍然是个市场过程,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为此,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作用,更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結合起来。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看,要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紧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等人的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将其贯穿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要始终坚持企业在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要突出市场和竞争理念,深化对创新竞争的规律性认识,切实突破多数企业面临的“有创新没发展”困境,同时要用好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要坚持全球视野和开放发展,增强方位感、找准坐标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力争在全球竞争中形成非对称优势,将我国打造为全球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也要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创造性推进工作,充分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要重点支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也要鼓励其他地区根据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打造更多“单项冠军”,在传统生产力领域实现更多“小而美”的升级突破。要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这个大命题中前瞻性考虑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支持优势互补、跨区域联动,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分工效率,减少“潮涌现象”带来的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最后,要在中央顶层设计框架下,鼓励地方首创精神,重点用好试点示范机制,分类型遴选设立一批新质生产力示范区,在探索发展路径、破解关键难题、打造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积累更多经验。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培育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