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梅 李建涛 杨烨阳
基金项目 中文作者简介: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规划课题,编号:GH?220229
作者简介 马红梅,讲师,博士研究生在读,E?mail:tjumhm@163.com
引用信息 马红梅,李建涛,杨烨阳.医学伦理教育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研究[J].护理研究,2024,38(7):1282?128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s
MA Hongmei, LI Jiantao, YANG Yeya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Hongmei, E?mail: tjumhm@163.com
Keywords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ightingale spirit; nursing education
摘要 探索医学伦理教育,尤其是南丁格尔精神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理论的和实践联动,形成多角度、深层次的育人模式。
关键词 医学伦理教育;思政教育;南丁格尔精神;护理教育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07.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作为医学院校,除了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还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和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的使命。要培育高素质的医药卫生人才,必须把医学伦理教育融入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更好地加强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南丁格尔是护理事业的开创者,南丁格尔精神也被视为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的宗旨,南丁格尔精神不仅包括护理的职业精神,还蕴含着丰富的护理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不仅适用于护理专业,而且对整个医学都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南丁格尔的医学伦理思想、明确其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从而探寻以南丁格尔精神为代表的医学伦理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医学院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培养医德、医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全方位优秀医学人才的有效措施。
1 医学伦理教育融入医学思政教育中的目标追求
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教育也是医学院校颇具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医学院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医学伦理教育,既是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1.1 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2]。健康中国战略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因此,要求在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中要加强医学伦理思想教育,切实把人民的健康、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宗旨。“人道、奉献、博爱”的南丁格尔精神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价值理念、内涵和本质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从事业发展全局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卫生事业要完成从过度商业化向公益性的转变,医务工作者要完成从疾病治疗者到健康干预者的身份转变[3]。因此,在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中要融入健康伦理知识、预防医学道德原则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此外,要在医学生当中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医学生进行医德知识和医德情感教育,使他们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忠诚守护者。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树立高尚的医德观,还要有综合性的医德能力,从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进行干预,具体表现为要具备以下能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关心病人的治疗康复、疏通病人的心理障碍、抵制错误的医德医风。
1.2 提升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成效的有力举措
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医德是医学领域的一种职业道德。一直以来,我国很重视以医德即医学伦理建设,2014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中国医师道德准则》,从与病人、与同行、與社会、与企业的角度规定了医务工作者的道德原则,对医德规范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医学伦理教育与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密不可分,二者本质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自觉践行正确的医德观。医学伦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思政教育的短板,从思政教育目的看,医学伦理学课程扮演了“工具价值”和“隐性课程”角色,弥补了单一显性思政教育的不足[4]。作为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同等重要,除了要教授学生专业的医学知识,医学伦理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5]。医学伦理教育是医学院校中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内容,南丁格尔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要充分运用好这些资源,将其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当中,这正是运用医学院校独特的思政教育亮点开好思政课,切实增强了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当前大思政课布局下,将医学伦理教育,尤其是将南丁格尔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既是对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要求的回应,也是夯实医学生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举措。
1.3 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时代要求
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产生伊始,就有了医疗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也从一开始的神灵主义模式,经历了哲学医学模式、机械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4月,乔治·恩格尔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正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提倡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3个不同领域,综合考察人类健康和疾病,运用综合措施防病治病,增强人类健康[6]。
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下,医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治疗生理上的疾病,而是要兼顾治疗身体疾病和保持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健康状态,形成“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治愈,这就对医务工作者的医学伦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内涵是将病人作为整体人和社会人,重新定义健康与疾病概念,并以系统论方法进行诊断与治疗[7]。整个医疗过程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基础上,强调对敬畏生命、尊重病人、关爱病人,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内容决定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方向[8]。因此,新医学模式下的医疗服务模式也要求对疾病的诊治与病人的关怀需求并重,而南丁格尔的伦理思想中对这些内容均有涉及,这与南丁格尔以善为目的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践行新型医学模式必须将南丁格尔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当中,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从而适应现代新医学模式。
2 南丁格尔的伦理思想
南丁格尔受全世界的敬爱与维护,她开创了护理事业,并使护理成了一项令人敬重的职业,她的一生都在为她所钟爱的护理事业而奋斗,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南丁格尔伦理思想。她的伦理思想也是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主要是对护理的道德本质、护理工作的伦理要求以及护理伦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她的这一系列思想对护理事业,甚至是医疗卫生事业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这是南丁格尔的生日,还以她的名字设立“南丁格尔奖”,这一奖项也成为无数为医学事业献身的杰出护理人员的荣誉象征。
2.1 护理的道德本质
自古以来,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人的生命健康,以使人的自然属性得以存续。医学伦理学出现最早的文献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该誓言提到,要深切关怀人的生命与健康,“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9],在对病人的治疗中运用自己的能力与判断,并遵守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信仰,其中就蕴含着朴素的医学伦理思想。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遵从医学伦理原则。关于护理,南丁格尔曾经这样论述:“护理不只是一种技术,而是生命,是来自上帝的呼召,值得一个人投入一生”。护理人员如果没有信仰,就会使护理工作成为一种机械式的工作,每天为固定的工作事项忙碌、焦虑,逐渐失去起初的目的。护理是一种艺术,是帮助人生命健康的法则”[10]。护理并不是像机器一样,机械性重复的一种技术,而是维护病人生命健康的一种艺术。因此,护理的道德本质就是以“善”为出发点,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南丁格爾曾经说过:“成为1名护士就如同成为1名军人,守住重要的岗位,我们的敌人就是威胁人生命的病魔与死亡”[10]。对于病人来说,护士就是他们生命健康的守护者,保卫着他们不被病魔所侵袭。“护理是单纯的,不为更高的薪资,不沦为一种商业上的交易,在工作上去爱人如己”[10]。在她看来,护理工作的出发点是内心的爱和善良,是简单纯粹的,不是高额的报酬和金钱交易的选择。另外,南丁格尔还强调,“护理是一生的学习,每年、每个月、每天向前进。护理是什么?护理是一种伦理、高度的冷静与责任感”[10]。要保护好病人的生命健康,就需要爱与责任意识。所以说,护理工作除了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以外,还要求对生命有足够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这是护理工作根本的道德要求。
2.2 临床工作的伦理要求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南丁格尔也提出了许多伦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缓解病人的情绪
人在生病的时候,不仅是生理上出现异常,面对未知的情况,心理上也常常处于焦虑、烦躁的状态。南丁格尔非常理解病人的这些情绪,她说道:“他整天都与自己的敌人面对面作战,他身体里的敌人与他较量,并在他的想象中与他谈话,你应该为他考虑一下。对于病人来说,首要的原则就是帮助他们尽快地战胜病魔”[11]。南丁格尔要求护理人员要给予病人足够的安慰,努力减少病人焦虑、不安的情绪,帮助他们在心理上战胜病魔,为病人建立治愈的信心。“不管你是要离开1 d、1 h还是10 min,你都应该事先告诉你的病人什么时候你会走开,什么时候你会回来”[11]。她强调护理人员的存在,无论是对病人的生理还是心理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处在异常脆弱中的病人来说,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对病人的医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护理人员要避免让病人精神紧张,这样才能减少病人的焦虑情绪。“当医生检查过病人之后,或是朋友探视过病人之后,他们谈话的地点却恰恰是在病人能够听到的范围之内,而且他们谈话的内容也是病人能够理解的,如果这种事情发生的话,其危害是难以想象的”[11]。南丁格尔认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在屋内的窃窃私语、门外医生或者探访者的谈话、女性衣服发出的声音等。如果医生与探访者在病人能听得到的地方谈论病情,病人就会意识到在讨论自己,让病人听到别人在讨论自己的病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背护理原则的行为,因为这种令人产生兴奋的猜测的噪声会加剧病人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不利于病人的治愈。作为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2.2.2 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临床工作当中,医务人员和病人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南丁格尔要求:“当病人跟你谈事情的时候,好好地坐在他的身边,不要表现出任何匆忙要离开的想法,当他需要你提出建议的时候,你要非常注意,并要好好考虑你的话,保持这种关注的状态直到谈话结束”[11]。在与病人沟通交流时,医务人员要表现得专业、冷静,并且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让病人感觉到你是慌乱的、不耐烦的,因为这样会扰乱病人的心情,不利于康复。其次,她还强调,在与病人交流时,要干脆利落、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让病人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把你的想法简单明了地告诉病人,而且说话的时候要显得主意已定。不能怀疑和犹豫不决,让病人感到害怕。让你的怀疑仅仅是你的怀疑而已,而让你的决心同时也成为他们的决心”[11]。这就是说,医务人员不仅要治病救人,而且要为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病人的信心对疾病的治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信心的建立,就需要医护人员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病人,切实关注病人的实际情况,行动和语言都要简明且决断,这是南丁格尔对医患沟通的核心道德要求。
2.2.3 给病人带去快乐
南丁格尔认为,医护人员除了给病人治愈身体上的疾病,还要努力给病人带去快乐。人在生病的时候,由于疾病的困扰,情绪是十分低落的,所以在临床工作中,给病人带去快乐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给病人传递一些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正面的消息,例如“一段美好的恋情得到好的结局,或者是正义战胜了邪恶的事情”[11],这些事情可以让病人暂时从低落的情绪中脱离出来,获得暂时的快乐。同时,南丁格尔要求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要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而不是哀怨失落的样子,切实为病人考虑。医护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举措,让病人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促进病人康复。
2.3 护理伦理教育
南丁格尔被称为“近代护理学的开创人”,她非常重视护理教育,创办了自己的护士学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护理伦理教育的思想。南丁格尔提出,“护理是一种科学,是一种看护的艺术,是上帝的法则”[10]。在她看来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训练,才能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才能被病人所信任,在工作场合中也才能被人尊重。为了能得到病人的那份信任,也必须系统地学习科学的护理知识。只有护理人员了解病人与病情,病人信任护理人员,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实现良性的互动。南丁格尔把护理与科学相结合,使护理与医学一样,有一系列的教育理论、科学逻辑、精确的技术与不断更新的研究,从而把护理教育推上正确的轨道[10]。南丁格尔还非常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除了要学习科学的护理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掌握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校一定是尊重道德规范和实际培训的场所,一定是性格、习惯、智力培训的场所。同时,学校又是获得知识的场所[12]。南丁格尔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护理教育理念贯彻到护士学校护理教育实践当中,在对学生进行考评的时候也是将技术考评与道德考评相结合,并经常与学校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操守进行探讨,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品行。她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而道德的培养无法通过考试来检验。此外,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护理并不缺乏人,缺的是精英。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录取率非常低,约为1%,她反对大批量地培养护士。护理工作是一个人单纯地带着一颗诚挚的心,直接走向上帝的工作,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因此,她不把护理称为一种职业,而是称为“呼召”。
3 南丁格尔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南丁格尔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伦理思想,将其融入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当中,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立足当前“大思政”的布局,可从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线上资源等方面发力,基于思政教育规律去探寻融入南丁格尔精神的有效路径。
3.1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效应
我国高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要贯彻“4个服务”的教育要求,所有的課堂教学都应是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阵地。因此,要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南丁格尔精神融入各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形成同频共振的效应。
3.1.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强化科学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单纯依靠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缺乏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时显得力不从心[13]。因此,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同特点融入医学特色资源,做到有的放矢,而将南丁格尔精神灵活地融入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不仅能在思政课中体现医学特色,还能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讲述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与科学睿智。在战争前线,她夜以继日地照顾伤员,甚至连续24 h站着工作,但是无论有多忙,她永远能看清楚最重要的目标,忙碌并没有影响她对问题症结的判断。她不仅有爱心与奉献,切实关注病人的需求,还有着科学的头脑,除了救治病人,还敢于创新,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让学生充分理解到南丁格尔一生的实践是既符合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切实做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课程中运用南丁格尔爱国救民、救死扶伤的优秀事迹,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爱国爱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讲述南丁格尔开创了护理事业并为其奉献一生,在重重困难面前,依然勇敢前行,展现出勇敢坚毅的敬业精神,激励医学生探索如何活出生命的价值, 加深学生对社会价值“大我”和自我价值“小我”关系的理解,充分理解“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深刻意义。此外,在各门思政课的教学中,还应当立足临床医学生学科背景,从医学伦理角度把握教学要义,加强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提高临床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其融会贯通的知识思维能力[14]。
3.1.2 夯实专业课程阵地,发挥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十大”育人体系,对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做出具体要求:“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5]。课程思政是大思政视域下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是在医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的元素,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的比例远大于思政课程,因此构建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是加强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趋势。要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南丁格尔精神,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南丁格尔精神的内涵。在《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当中,将南丁格尔关于临床工作中的一些伦理要求,比如缓解病人情绪、良好的沟通技巧、给病人带去快乐等运用到病区环境管理内容的教学当中,尤其是病区社会环境管理中要求护士要帮助病人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病区环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这与南丁格尔的临床护理伦理思想是高度契合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部分士兵死于霍乱感染,南丁认为引起这些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院的通风不良,后来她在《影响英国军队健康、效率与医院管理之摘要》一文中,阐述了预防重于治疗的医学观。南丁格尔预防医学观的建立可以用于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在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在不同的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融入南丁格尔精神,能够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3.2 厚植医学院校特色,强化实践育人效应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16]。思政教育如果只是在头脑中,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无法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的育人功能也就无法实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这一观点的方法论运用。南丁格尔精神的育人功能也只有回归到实践当中才能得到检验,所以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医学专业课程普遍强调实践性,重视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的融合,因此实践教学环节异常重要且形式丰富多样。将课堂理论学习回归现实,在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融入南丁格尔精神,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和践行能力。
3.2.1 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纵向整合
医学伦理学来源于医疗实践,最终应当回归医疗实践,这是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实践使命[17]。临床医学以及临床相关专业是医学院校中的主体,对于临床专业学生来说,临床实践是整个医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临床实践包括见习教学和实习教学,主要是在附属医院的相关科室开展。见习教学是通过现场讲解、问题引导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提前接触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南丁格尔在工作中科学严谨、认责负责的事例讲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关爱病人的态度。实习教学主要是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亲自参与医疗过程的一种示范式、体验式教学。在实习教学中,学生会亲自参与一些操作过程,在这些操作的细节之处融入南丁格尔精神,培养学生医学伦理精神、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怎么才能成为1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培育良好的医德行为。
3.2.2 利用社会实践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大学生“三下乡”、医院以及医疗机构的公益实践等。社会实践是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南丁格尔精神,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帮助他人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切实感受自身的价值,从而形成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如在大学生“三下乡”的活动中,学生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展医学科普、宣传医保政策、调查基层医疗状况以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从策划宣传到执行再到总结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传播能力,展现了理论知识的社会价值,还能唤起学生的爱心,实现了“实践育人”的作用。
3.3 增强互联网思维,形成多重育人合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政工作中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变革与创新,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增强互联网思维,创新育人方法。
作为医学院校,在将南丁格尔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与医学院校的特色资源,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1)慕课、微课、线上教学等形式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及时性、便捷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将南丁格尔的思想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这些教学形式当中,如将南丁格尔的事迹以音视频和图文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提升教学的亲和力。2)开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利用“两微一端”,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时性、互动性的优势,在平台宣传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奖章获奖者以及其他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并在平台发布南丁格尔相关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南丁格尔精神的熏陶。3)运用新兴教育技术,讲好南丁格尔故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医学伦理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E?Learning手段、MOCCS技术的发展,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变化[18]。在临床实践案例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中,可以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创新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切实增强实践思政育人的有效性。运用教育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平台,融入医学伦理学特色资源,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10-26(001) .
[3] 孔庆磊,魏红艳,史飞,等.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J].中国醫学伦理学,2019,32(11):1451-1455.
[4] 陈化,李红文.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伦理教学之实践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2021,34(4):505-509.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6] ENGEL G L.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J].Science,1977,196(4286):129-136.
[7] 张锦英.新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合作式决策诊疗辨析[J].医学与哲学,2015,36(6):16-18;23.
[8] 杜治政.医学在走向何处[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92.
[9] Anon.The genuine work of hippocrates[M].London:Sydenham Society Press,1849:17-18.
[10] 张文亮.我是旷野的小花——南丁格尔的生命历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11] 佛罗伦斯·南丁格尔.护理札记[M].庞洵,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6;32;34;40;91.
[12] 塞西尔·伍德翰姆·史密斯.南丁格尔传[M].熊中贵,姚树林,景耀,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9.
[13] 陈弟华,张忠.医学专业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8):606-608;610.
[14] 王明旭.尹梅.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
[15]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23-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17] 彭树涛.医学伦理教育的问题审视与路径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22,20(4):106-112.
[18] 王超.“医患冲突”背景下医学伦理教育的检视与重构[J].伦理学研究,2018(1):100-105.
(收稿日期:2023-05-05;修回日期:2024-01-25)
(本文编辑 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