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北疆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赵长城作为中国北部的标志性地标,在北疆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塑造了文学作品的风格、情感和文化认同。北疆地区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多样的民族和文化,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学互动提供了独特的媒介。地理叙事不仅为文学注入了深厚的地域特色,也将文学作品连接到文化和历史的更广泛背景中。通过探讨地理叙事在北疆文学中的作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如何在其叙事中反映和形塑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以及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赵长城与北疆文学之间丰富而复杂的关系,为地域性与文学表达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地域性;文学表达;赵长城;北疆文学;地理叙事
Regionality and Literary Expression:On the Cultural GeographyNarrative of Zhaos Great Wall in Northern Border Literature
Wang Qian Qian
(College of Chinese Minority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
Abstract:The Northern Border region of China,a multi-ethnic confluence zone,situates the Zhaos Great Wall as a symbolic landmark of Northern China,playing a pivotal role within the literary landscape of the area,shaping the style,emotions,and cultural identity of its literary works.Literature from the Northern Border vividly presents a variety of ethnicities and cultures,offering a unique medium for literary interaction among different ethnic groups.Geographic narratives not only infuse literature with profou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link literary works to a broader context of culture and history.By examining the role of geographic narrative in Northern Border literature,this study aim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how literary works reflect and shape regional features,cultural identity,and emotional experiences,thereby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rich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os Great Wall and Northern Border literature.This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ity and literary expression.
Key words:Regionality;Literary Expression;Zhaos Great Wall;Northern Border Literature;Geographic Narrative
北疆文學中的赵长城文化是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形塑地域性与文学表达之间的关系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拥有独特的地位,并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和地域性产生深远的影响。赵长城是中国北部的历史象征,代表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北疆地区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著称,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创作背景。“从国家层面看,北疆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是当代价值的思想、方向、动力和智慧源泉,更是开启未来的智慧导向。”[1]45北疆文化作为地域文化,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包括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等,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这些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不仅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增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北疆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历史和传统,也为未来提供了智慧导向。它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参考和指导,为新一代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北疆文化中的赵文化研究涉及地理、历史、文学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地理叙事作为文学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描述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地方特色和边境地理特征,有助于建立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情境。地理叙事不仅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还深刻地影响了作品的情感表达、文化认同和文学风格。本研究旨在深化对地域性与文学表达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解,通过对赵长城与北疆文学之间的叙事联系的探讨,更好地理解赵长城与北疆文学之间的关系,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赵长城的发展历史与民族记忆
北疆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北疆文化中的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草原文化、西辽河文化、农耕文化等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北疆地区延续传承,丰富了这一地区的文化多样性。这些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北疆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在历史上延续发展,而且在当今时代巩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凝聚各个民族的团结奋进共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其中,赵长城,又称边塞长城,是中国众多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长城,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长城作为中国北部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自古以来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赵长城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北疆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赵长城与北疆文学之间的历史记忆密不可分,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一联系通过历史传承、文学表达、文化交流等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强化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赵长城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它代表了坚韧不拔、不畏牺牲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强化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非常重要。
赵长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赵长城的建设经历了秦、汉、隋、唐、明等数个朝代的漫长历史,包括赵肃侯所筑南、北长城及赵武灵王所筑赵北长城。不同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扩建和维护,使其不断壮大和完善。《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七年)云,“围魏黄,不克,筑长城。”[2]124明人尹耕所撰《久宫私记》有言,“夫长城始于燕昭、赵武灵,而极于秦始皇。燕昭所筑者,自造阳至襄平。武灵所筑者,自代并阴山至高阙。始皇所筑者,起临洮,历九原、云中,至辽东。皆非雁门、岢、石、应、蔚之迹也。”[3]117赵长城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防御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赵长城由一系列城墙、堡垒和烽火台组成,绵延千里,跨越了中国的多个省份。“赵的疆域含今山西省大部、陕西省东北部、河北省南部,东与中山、齐接界,南和西与魏、韩、秦交错,北接林胡、楼烦,东北与燕、东胡毗邻。”[4]37赵长城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不仅代表了中国的国土防御和历史传统,还承载了众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赵长城所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汇地。这个地区涵盖了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这个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由于不同民族和文化在这个地区的相互接触和交流,文化元素经常互相渗透和融合。这种文化交融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和谐共处。
赵长城作为文化地理要素,不仅为北疆文学提供了背景,也为文学作品注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赵长城的历史记忆在北疆文学中被反复提及,成为了许多文学作品的中心元素。北疆文学中的历史记忆不仅关乎赵长城,还包括了多元的民族历史。北疆文学是一个充满文化多元性的领域,包括了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北疆地区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库,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这些历史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成为文学中的珍贵历史记忆。民族英雄、古老传说、战争与和平叙事,在北疆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同时,北疆文化中赵长城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疆范围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森林、高山、草原、荒漠、丘陵、湖泊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气候存在明显波动。”[5]35趙长城位于中国北部的边境地带,这一地域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特殊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当地的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强化了地方性和地域认同感。赵长城沿着中国北部的边境地带延伸,穿越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草原和沙漠。这些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化认同,充实了文学创作的素材。有助于强化地方性和地域认同感,同时也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北疆地区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带,这里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动和共生。赵长城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这一多元文化的影响。它在北疆文学中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象征,还是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媒介。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使赵长城的历史记忆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在北疆文学中,赵长城的历史记忆通过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得以体现。这一记忆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灵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核心。赵长城的坚韧和坚守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同时也传递了对历史的尊敬和热爱。通过文学,这些历史记忆传承延续,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的情感认同。赵长城与北疆文学的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它们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了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二、赵长城叙事的地域性及文学表达
自然意象在赵长城的叙事中多种多样,如山脉、河流、草原、沙漠等。这些景观不仅为文学作品提供了壮丽的背景,还常常被用来比喻和象征。如山脉代表力量和坚韧,河流象征时间和生命的流逝,草原和沙漠象征广袤和孤独。通过这些自然意象,文学作品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同时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与自然和人文关系相关的价值观念。这些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赵长城文学的表达方式,还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它们成为了作家创作的灵感和表达的元素,使赵长城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学。因此,自然意象在赵长城叙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在赵武灵王所设的楼烦关一带,文人墨客、士兵将士留下了不少诗篇。南朝齐时期,骈文家孔稚圭创作的《白马篇》中生动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壮丽景色和士兵英勇奋战的场景。“骥子局且鸣,铁阵与云平。汉家嫖姚将,驰突匈奴庭。少年斗猛气,怒发为君征。雄戟摩白日,长剑断流星。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虏骑四山合,胡尘千里惊。”[6]47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壮丽的场景,包括奔马、铁阵、战斗场面等,这一系列自然意象刻画了赵长城地区的壮丽景观。同时,这些自然意象不仅描绘景观、历史事件,还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诗中提到的年轻的战士,他们怀着激烈的斗志,挥动着雄戟和长剑以捍卫国家安全。这些自然意象和情感的表达使这些诗篇充满了力量和情感,反映了长城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弘扬了长城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如坚韧、忠诚和国家认同。这首诗中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叙事相结合,强化了长城地区的重要性和其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这种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方式,丰富了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学中的多样性和深度。赵北界长城的西端高阙位于山谷之中,长城沿着其险峻的地形蜿蜒而行,使这一区域呈现出格外壮丽的景观。尤其是在北国大雪纷飞的季节,这一地方的景色变得尤为迷人。在初唐诗人卢照邻的《雨雪曲》中,就刻画了高阙一带的壮阔景象:“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7]52全诗以雪雨为背景,描绘了如玉一般的城墙和高阙,以及“关云万里平”的景象。卢照邻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雪、冰、云,来形容长城一带的严寒气候,以及长城在寒冷季节的壮美。这些自然意象不仅加强了诗中的景观描写,还传达了长城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表现出长城的坚固和壮丽,强调了天地之间的广袤和辽阔。诗中还提到了虏骑的入侵,暗示着赵长城的重要防御职能。诗人通过自然意象和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长城的雄伟景象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对自然景观和国土防御的重视。这样的文学表达丰富了赵长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以诗意的语言和形象,传达了对长城的景仰和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边疆的深切感情。
除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外,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有不少以赵长城或长城为背景的文学作品,这一类作品通过叙述长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以及与长城相关的故事,探讨了长城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主要包括重述传说、铺陈历史、书写抗战、乡土情怀以及探讨人性等类型的长城文学等。《娘子关前》是周立波创作的一部记叙为主的报告文学作品,收录在他的作品《晋察冀边区印象记》中。该文写于1938年6月,记录了1937年12月底到1938年2月初的50多天,作者在此期间从晋北返回晋中的途中所见所感。作品详细记载了1938年1月21日至1月23日的两天两夜经历。当时,华北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初期,敌人不断进犯,而天气寒冷,正值冬末春初。然而,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并积极进行游击战争,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展现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当代小说家余克强的长篇历史小说《长城人》取材于一个发生在冀东燕山长城上的真实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真实缩影。在这部小说中,众多社会先驱、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自立、崛起,奉献了无数的热血和汗水。作为一部憧憬文明社会的文学作品,作者试图从中探索信仰和文明的真谛,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小说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诫人们,信仰是文化传承文明,文明是先进行为规范。在小说中,“赵长城”更是作为了一种文明的信仰,在作者看来,“中华长城是和平”,“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对必须抉择的这一时刻,全体爱国人民统一抗战的历史从这一天拉开序幕,他们将用生命去祭奠多灾多难的祖国,他们将用鲜血去浴染祖国的山河。”[8]34昂扬着中华民族守卫家园、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通过作品达了作者对中华长城和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敬意和赞美,强调了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元素,表达了作者对爱国主义和团结奋进的价值观的高度认可。梁凯轩的小说《长城情缘》以中国万里长城为背景,以长城精神为主线,讲述了一群热血青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积极参与解放战争,致力推动卫生教育事业、救死扶伤的事迹。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1940年代末,在冀东古长城脚下的罗城一带,主要角色包括梁良、李亚萍和王和,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从中深刻感受到了战士们的善良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文学风格,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长城历史和文化的洞察。它们不仅呈现了长城的壮丽和宏大,还揭示了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內涵。从史诗式的叙述到个人回忆录,从诗歌到文学小说,这些作品展示了长城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中国文化的象征。这些文学作品也扩展了长城的意义,使其成为一个不仅仅是历史和地理标志的象征,更是人类毅力、坚韧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三、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
北疆地区位于中国的最北边疆,自古以来一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长城作为一个艺术宝库,孕育了无数壮丽优美的诗篇,产生了无数动人心弦的故事;长城身上凝结着中国历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联结中华各民族的神圣纽带,展现了中国多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说,长城像一部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的百科全书,包蕴着众多的已知和未知的内容。”[9]2其中,赵长城文化作为这一地区的独特文化元素,在北疆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赵长城文化不仅是北疆文学的重要题材,还是民族认同感的象征,通过文学传承,它在北疆的历史和文化中得以弘扬和延续。赵长城横跨多个省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北疆地区的边疆屏障。长城的修筑和保卫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勇气,同时也见证了历史变迁。这段长城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北疆地区文化传统的象征。
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要而深刻的任务,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民族认同的责任。北疆文学中的赵长城文化传承最明显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来表达和弘扬赵长城的历史、文化和象征意义。作家和诗人常常以长城为主题,创作具有文化深度和历史感的作品,以传递这一文化的重要性,并延续它的历史价值。除了书面文学,口头传统也在北疆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老一辈的居民和长城守卫者通过口述历史和传统故事,将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这种口头传统在家庭和族群中传递,有助于保存和弘扬赵长城文化。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的传承是一项跨越时间和媒介的任务,旨在保存和弘扬这一文化的历史和价值。
在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关于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它也深刻地强调了民族认同。这种民族认同是通过表达和弘扬赵长城文化,以及将其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来实现的。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团结,因为长城的修筑和保卫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合作。作家和诗人用文学作品来传达中华民族对长城的热爱和敬意以及对中华民族团结和坚韧精神的认可。这样的文学表达不仅展示了赵长城的历史和文化重要性,还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同时,文学作品中的赵长城文化传承通常与历史渊源紧密相连,通过叙述长城的历史,作家和诗人为读者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度,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热爱、自豪感和认同感。赵长城文化的传承不但为北疆文学带来了历史厚重感,还使其成为了一个更加具有文化深度和民族特色的文学领域。
四、结语
在北疆文学中,赵长城文化作为地理叙事的核心元素,不仅赋予文学作品深刻的地域特色,还丰富了文学表达。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民族和文化的交汇地,赵长城在文学中被视为坚韧、团结和文化认同的象征。通过地理叙事,北疆文学展示了长城地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一独特的地理叙事为北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表达,弘扬了文化的多元性,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于它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方向和动力,使其保持活力和创新,这对于当代社会通过文化自信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建国,翟禹.北疆文化的时代价值[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5).
[2]施元龙.中国筑城史[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
[3]景爱.中国长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瓯燕.长城史话[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5]李大龙,刘壮壮.试论北疆文化的范畴、内涵与价值[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5).
[6]更生选注.历朝边塞军旅诗:定西番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王宏鹏.咏陇边塞诗赏析[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2014.
[8]余克强.长城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9]卫朝晖.长城小说[M].秦皇岛:燕山大学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吴乌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