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2024-04-20 10:08王鹏
求知 2024年4期
关键词:腐败干部政治

王鹏

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这为新征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对症下药、精准施治,下大气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一、清醒认识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经过新时代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至二十大期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涉嫌贪污贿赂犯罪7.4万多人,其中首次贪腐行为发生在党的十八大前的占48%,首次贪腐行为发生在党的十九大后的占11%,这充分表明,不收敛不收手的问题得到有力遏制,减存量遏增量有力有效。压倒性胜利还不是彻底胜利,存量尚未彻底清除,增量仍在发生,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会根除,我们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1.党内政治生态尚未徹底净化的问题客观存在。腐败是党内各种不良因素长期积累、持续发酵的体现,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土壤。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用力,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群众对党风政风满意度稳步提升,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加稳固。2022年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但是,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现象依然存在,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四风”问题树倒根存、风腐交织一体化的情况现实存在。同时还要看到,有的单位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管党治党宽松软的情况依然存在,对问题不处置、不亮剑,姑息纵容、遮丑护短,有的“一把手”独断专行、肆意妄为,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纪,甚至带头搞腐败,给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

2.政商关系不清容易导致勾连腐败的问题客观存在。权力是最大的腐蚀剂,腐败的本质就是权力滥用。亲而不清是常见的畸形政商关系,突出表现为官商之间相互勾结、搞利益输送。比如,据云南省曲靖市纪委监委统计,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及有关人员266人,其中七成与政商关系不清有关。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不受节制的资本、不受监督的权力一旦“结盟”,危害更大。一些资本利益集团在党内寻找代言人、代理人,而一些领导干部也主动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交换,资本以权力为依托,权力以资本运作为掩盖,大搞权力与资本勾连,支持资本无序扩张,通过利益输送深度捆绑,威胁政治安全。

3.权力制约监督不到位甚至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截至2022年6月,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共有3718部。其中,党中央制定的中央党内法规221部,中央纪委以及党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部委党内法规170部。党中央还领导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多部反腐败法律法规。可以说,现在“牛栏关猫”的问题基本解决,但制度漏洞依然存在,制度规范尚不完善,制度之间衔接不畅,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新型生产方式、新兴经济领域的监管还显滞后,给权力设租寻租留下空间。此外,影子公司、影子股东、逃逸式辞职、政商旋转门等新型腐败、隐性腐败花样翻新,并呈现出权钱交易民事化、利益输送市场化、权力变现期权化等特点,这对监督制度有效供给提出了新挑战。

4.别有用心之人极力“围猎”腐蚀的问题客观存在。行贿和受贿一体两面,犹如一根藤蔓上的两个“毒瓜”,行贿人“围猎”是政治生态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多地查处的案例显示,查处一名违纪违法干部往往牵出一批不法商人,查处一个不法商人往往也能带出一串违纪违法干部。比如,据浙江省衢州市纪委监委统计,在2019年以来查处的14名市管党员干部受贿案件中,涉及行贿人达103名。一方面,一些不法商人多次行贿、巨额行贿、向多人行贿,想尽办法“围猎”领导干部,特别是处心积虑拉拢腐蚀“一把手”,甚至从其家属、子女身上打开缺口,领导干部自身不过硬就很容易被人捕获、成为“猎物”。另一方面,有的领导干部被“围猎”后,还反过来帮着“围猎”他人。与此同时,防范“围猎”办法不多,“围猎”者的不当得利远高于所付成本,有的行贿人屡屡得手后还逍遥法外,这也导致行贿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5.社会上对腐败行为存在一些错误认知的问题客观存在。“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问题,受历史文化、传统观念、社会认知影响比较大。“有权不用枉做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错误思想观念、封建残余影响根深蒂固,破坏社会公平,污染社会风气。官本位、官场术、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政治文化仍有市场,有的遇事习惯走“特殊门路”、享“特殊照顾”,模糊是非边界;有的认为“贪官”比“庸官”强,能干事的领导干部即便有点腐败也能功过相抵,应该网开一面;有的笑廉笑贫不笑贪,羡慕腐败者潇洒,嫌弃清廉自守者窝囊;有的搞双重标准,对他人腐败痛恨、对自身腐败宽容,对陌生人高标准、对身边人低标准;等等。这些对腐败的错误认知、歪理邪说甚至扭曲美化,如果得不到纠偏引导,极易纵容滋生腐败问题。

二、持续发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知其理,方能得其法;得其法,方能善其治。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深水区,持续发力、纵深推进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必须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和广度,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1.把牢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构建起党全面领导的反腐败工作格局,健全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统筹指挥、纪委监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高效协同、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要完善党领导反腐败的工作体制、决策机制和实施举措,健全分析研判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状况、听取重大案件情况报告制度,切实强化对反腐败斗争全过程领导,坚决支持查办腐败案件,动真碰硬抓好问题整改。发挥中央和各级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不断增强反腐败工作合力。纪委监委作为专责机关,既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和监督,带头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又要更加主动地担起责任,有力有效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整合反腐败全链条力量。各职能部门要坚持高效协同,加强工作衔接,自觉把党中央反腐败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

2.强化战略定力,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反腐败绝对不能回头、不能松懈、不能慈悲,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惩治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不能软,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大力量。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反复强调要警惕“七个有之”。“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要持续盯住,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打击以权力为依托的资本逐利行为,坚决防止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向政治领域渗透,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清理风险隐患。惩治“蝇贪蚁腐”,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行贿不查、受贿不止,要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严肃查处那些拉干部下水、危害一方的行贿人,加大对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的追缴和纠正力度,提高行贿违法成本,遏制住搞腐败“一本万利”的行为动机。深刻认识不正之风滋生腐败与腐败助长催生不正之风的关系,严查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链条,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党中央反腐败意志越坚定,正气越充盈,群众对腐败的容忍度就越低,越容易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3.深化源头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体制机制存在漏洞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腐败问题都与权力配置不科学、使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有关。要从源头入手深化改革,健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强化对权力监督的全覆盖、有效性。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建立符合新征程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抓住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公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减少设租寻租机会,构建利益冲突“防火墙”,堵塞权钱交易渠道、切断利益输送链条,铲除领导干部被“围猎”这个腐败“污染源”。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分析研究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特征,建立腐败预警惩治联动机制,前移反腐败关口,提高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腐败问题的能力。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注重发现和纠治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达到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果。

4.抓住关键环节,健全完善反腐败法规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关键要靠完善法规制度,必须依法反腐、依法治腐。要深刻把握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内在一致性,自觉把政治意识与法治思维统一起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正风肃纪反腐,不断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国家法律体系,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持续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快完善反腐败涉外法律法规,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推动健全国家监察法治体系。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完善惩治行贿的法律法规。严格法规制度执行,引导党员、干部学纪明法,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准绳,确保一体遵循、刚性执行。

5.坚持立破并举,持之以恒净化政治生态。良好政治生态是涵养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土壤,是党的生机活力的源泉,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要坚持激浊和扬清并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破“潜规则”,立“明规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损公肥私、唯利是图等腐朽文化、错误认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坚决抵制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坚决防止搞“小圈子”“拜码头”“搭天线”,让党内关系正常化、纯洁化。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和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亲清政商关系等方面带好头、尽好责。

6.注重固本培元,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政治上有教养的人是不会贪污受贿的。”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共产党员崇高理想追求,提高党性觉悟,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强化正反两方面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严格约束自己,正確对待和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亲与清的关系,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另一方面严格家教家风,严格教育管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防“裙带腐败”“衙内腐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推动形成崇廉拒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腐败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水火不容,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只有自剜腐肉、割除毒瘤,才能及时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党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纪检监察员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腐败干部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腐败至死怎么死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