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老人年轻时话少,上了岁数以后,不是拉着人事无巨细地讲些家长里短,就是追忆当年,甚至反复谈起“粮票的故事”。
从心理学角度看,话多是常见的老年行为特征。与周围人分享和表达,符合老人的心理需求,对身心健康都有利。晚辈们平时工作忙,可能会对老人的唠叨不耐烦,为了避免矛盾,有些人会借故离开。但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敏感一些的老人会觉得“自己老了,惹人烦”,影响家庭关系。
为了让谈话质量更高、双方更愉悦,老人可根据聊天对象的特點选择话题,比如与老朋友可以谈论家庭、回忆过去或询问对方的近况;跟同龄人可以说说自己的医疗经历,分享健康知识;和年轻人可以围绕一些热点事件,表达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此外,与志趣相投的人谈论舞蹈、旅游、体育等,也能让双方享受谈话。
在此过程中,建议老年朋友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保持觉察,避免过度表达、忽视周围人的情绪,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日常生活。老人也要学会多学习、多倾听、多理解,与周围人培养更多话题,让对方也有表达机会,才能拥有更多朋友。
(摘自《老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