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人还没从Sora(OpenAI公司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根据文字生成逼真的AI视频)带来的震撼中走出来,有些人已经被AI卖课上了一课。
据报道,某自称名校博士的网红通过售卖AI课收入高达数千万。但随着舆论的发酵,其AI课程陷入争议,课程被全网下架,个人视频号也被禁止关注。无独有偶,在电商、社交平台上不乏有Sora的付费“教程”“解读”,售价在几元至近百元不等,但近日再次搜索“Sora”发现,页面显示并无相关主题内容。
多位购买过AI课的网友对课程不满,表示课程内容太“水”,网上就可检索到,几乎没有原创内容,纯粹是浪费时间;还有些广告太多,到处是进一步诱导付费,暗示升级到他的高阶课。本想走上学习的道路,没想到先掉进了收费的套路,最后可能一无所获甚至被灌输错误的观点。
Sora尚未公开发布,卖课却先行一步,想想多少有些讽刺和无奈。回想近年来,每当有新概念、新事物、新业态出现,总有所谓的知识付费课程先“领跑风口”。从区块链、元宇宙,到ChatGPT、Sora,虽科技创新的前景难以捉摸,但难以检验真实有效的课程总能“及时报到”。
互联网时代,本就不乏具象和抽象的事物成为商品。AI势头正盛,个人或平台想跟上浪潮,有所动作或推出产品,也是自然的市场行为。面对难以预测的趋势,人们想要快速融入、尽快掌握,也无可厚非。新技术出现带来迷茫感与冲击下产生失控感是必然的,人們总要做点什么积极应对。但针对市场上良莠不齐甚至套取隐私的各类相关产品,仍需要警惕和甄别,市场部门也应加强监管。
AI技术变革势必会为社会发展带来一课,结果或许是行业重塑、产业创新、观念转变等等。但其从出现到落地应用,会经历一个长期的、充满变化的且难以完全把握的过程,如何对待这个过程且身在其中该如何自处,是每个人需要审慎和冷静思考的。而当AI逐渐介入生活,如何构建良性的消费场景,明确界限和红线,同样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