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在机理及提升路径

2024-04-20 15:51赵鑫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提升路径

赵鑫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數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可借助数字技术手段来提高。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农民数字化素养较低以及人居环境整治碎片化等问题。文章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以及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化等四个方面入手,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村人居环境;内在机理;提升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重要举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各部门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面貌不断转变,农村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升了广大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仍存在治理整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数字化乡村建设逐步深入发展,我国乡村治理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互联网+垃圾分类、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环境监测等模式逐步出现。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这表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如何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云计算等新型数字化手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成为当前政策界和学术界都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在机理

数字技术赋能治理是指依托信息技术或数字平台来扩展传统治理渠道或改变传统治理方式,以实现治理能力的提升。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正逐步深入社会并慢慢普及,改变农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帮助解决传统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提高治理效率,更快速地匹配资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其内在机理如下:

首先,大数据提高了监测生态环境的时效性,根据数据的更新,环保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污染事件的产生及蔓延。其次,环境信息的发布和分享将不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化,村民可以借助媒体在社交平台表达环境诉求,降低参与环境治理的成本。最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改善组织结构,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环境治理整体水平。如图1所示。

(一)数字技术赋能监测生态环境污染

政府借助数字技术创建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对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监控,帮助有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通过生态环境监测平台,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精准观察环境的变化,快速找到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远程监测田地的秸秆火情,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寻找污染源以及监控污染物的收集和运输。环保部门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历史数据以及污染数据等相关数据,精准推测出该区域的空气质量,为区域间大气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改善生态环境。

(二)数字技术赋能降低村民参与成本

政府运用数字技术,建立数据共享中心,为村民参与环境治理提供平台,村民也从被动的参与者变成了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的合作伙伴。借助手机终端等形式,数字化技术改变以往传统的知识传播途径,提高知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借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不同年龄阶段的村民会有不同程度的环保认知,帮助增强环保意识,有助于公众有效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例如,村民可以利用移动终端APP、小程序等应用,通过拍照的方式,及时将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上传至平台,以较低的成本参与环境治理。

(三)数字技术赋能优化环境治理流程

数字技术将促进现代化环境治理组织形式的转变,由垂直型转变为扁平化的组织。由于数字化治理要求数据的收集和传输具有时效性,治理机构的建立将趋于平行化和分散化,减少管理层级、简化职能部门和机构。政府部门等治理主体借助数字技术,优化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流程,在数据的流转共享下,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同和行动协同,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政府部门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环境治理平台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全省各环境保护部门的数据相通和业务互联,促进集约化工作方式的形成。

二、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

数字乡村治理凭借着先进的现代技术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仍存在一些技术性和结构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总体上看,我国数字技术赋能人居环境治理还停留在以信息畅通为主的阶段,但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村民信息化素养以及人居环境整治各要素衔接等方面仍面临很多障碍。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建设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更是农村居民素养提升的基本保障。根据《数字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各地应当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先纳入数字乡村治理之中进行统一规划。尽管我国各地十分重视乡村数字化建设、提倡互联网与人居环境的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但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任务量较大,所需时间久,需要信息技术与农村发展彼此融合。

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提升到57.6%,表明在建设数字乡村的过程中,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与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来看,在中西部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各个村户之间相隔较远,分散居住,这一状况严重阻碍农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总体上看,因基础设施条件对农村数字化建设的支撑有限,数字化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尚未充分体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夯实。

(二)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稳定持续的资金投入是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平台的根本。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存在整体投入不足和配置分散的问题,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仍存在较大的缺口。在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我国“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仍然存在,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将乡村放在与城市同等的位置,而是将农村置于城镇之下。这种思想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城镇,打造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项目,而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没得到重视,资金安排也不到位。根据相关研究,当一个国家环境治理投入的资金占同期GDP投资的1%~2%时,才能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而要使环境质量发生明显好转,则环境治理投入的资金需占同期GDP的3%~5%。总体上看,我国近年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处于1%左右,这表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不足,可以大体上控制环境污染,但要彻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在总体资金投入方面,具体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层面的资金,则占比更少。因此,应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村民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

农村居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推动数字乡村内生发展的关键。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养,有助于增强农民的信心,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改变“政府干,群众看”的僵局,营造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但是由于受到教育水平的约束以及数字科技普及不广泛等原因,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大数据等认知较浅,导致应用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数字素养得分为56.3分,而我国农村居民得分为35.1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表明城乡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会导致农村发展呈现迟滞的现象,阻碍数字化乡村的建设。大部分村民的文化水平低下是当时家庭条件较差造成,接受素质教育的比例较低,大多数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素养较低直接导致运用信息化技术水平低下,很难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目前来看,大多数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仅限于语音、视频聊天、刷小视频等,对于“互联网+”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等方式不是很了解。

(四)人居环境治理碎片化

首先,与现代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农村地区设施覆盖度低,技术手段的普及难度较大,其数据收集和整理也比较困难,进一步造成生态环境治理数据的碎片化。由于不同部门的环境治理数据标准存在差异,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利益的阻碍,垄断各自的信息,这些都会导致数据资源很难在主体之间共享,形成信息闭环,为政府服务带来难度。政府收集的各项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一些致力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难以准确把握治理需求,增加社会组织进入环保工作的难度。

其次,在传统的人居环境治理中,各主体之间缺乏主动参与和合作治理的意识。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专注于本部门的目标,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导致治理主体碎片化。同时农村地区也缺乏合法的参与机制与参与平台,主体只能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治理合力,影响整体性目标的实现。例如,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政府需要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是不同的主体在追求部门目标时往往会忽视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只重视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偏重政策的制定,而忽视了后续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反复发生,无法根治。

三、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提升路径

本文通过梳理数字技术赋能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阐释数字技术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内在机理,以期通过数字技術赋能来缓解传统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困境,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探索创新路径。在大数据赋能背景下,数字化治理平台广泛应用于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水平。

(一)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在建设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时,可以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之间数据资源流动的有效渠道,以推动城乡之间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根据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加快推进4G网络在偏远农村地区的覆盖,探索5G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水平。让数字基础成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加快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建设的融合,发挥数字技术要素的优势,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挥数字技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基础作用,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将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交互成为可能,压缩环境治理的时间成本。数字化政府通过平台及时进行监测,并将感知到的污染和风险通过平台传递给执法部门,相关部门实地勘察并及时上报结果。其中可以将大气污染监测工作纳入平台,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为开展农村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平台收集的信息对污染问题做出预测,帮助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决策,改善农村空气污染的问题。例如,可以应用遥感监测技术,对农村大气的污染状况进行持续监控。一旦发生大气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阻止事态严重化。

(二)增加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拥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政府需要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重点项目支持。由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资金仍存在较大的缺口,资金来源不稳定,相关部门很难持续有效地治理和改善人居环境。政府需要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比例并将环保资金制度化,定期予以拨款,同时也应做到因地制宜,针对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拨款额。此外,村内可以借助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展示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处,消除村民的疑虑。

在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各地方政府应多方筹集环境治理的资金,单靠政府的资金难以满足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市场,同时发挥政府、企业、农民多方主体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拓宽资金渠道成为可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正在形成,政府可以探索购买服务,吸引多方主体广泛参与并积极投入数字化乡村建设。例如黑龙江饶河县联通公司与乡政府合作,建立“数字乡村”平台,把乡村治理、政务服务、信息发布等多方面内容纳入平台,有效提高乡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培育信息化思维的乡村人才

农民的知识文化素养是应用数字技术的关键,同时也是建设数字化乡村的基础,因此培育具有信息化思维的乡村人才是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政府需要在乡村继续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及现代信息化教育,将教育的范围从适龄儿童扩大到所有的村民,让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升乡村数字技术赋能的价值。面向农民普及数字农业农村相关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水平,帮助促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协同,促进资源共享,帮助乡村治理。

另一方面,加强数字业务的培训,要提高“三农”干部以及高素质农民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在数字化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干部、基层领导干部等主体的引领作用,开展相应的信息技能培训,帮助本地农民提升数字化素养。政府相关部门也可以在乡村地区设立相应的技术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学习信息技术的实践平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在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各主体可以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环境治理。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鄉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提高人居环境整治的绩效。

(四)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化水平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性治理, 是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碎片化问题的必然选择,使生态环境信息技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共享”。政府通过构建数据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系统,实现数字技术的跨部门协作,从而促进部门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体化水平。政府部门可以建设大数据资源共享中心,构建全方位覆盖的生态信息资源网络,通过数据采集、录入的实时更新,整合政府各责任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打破参与主体之间信息闭环的障碍,有效协同政府部门治理资源,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信息在数据存储与数据交换中达到互联互通,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地区不协调、部门不协调、层级之间信息不互通等问题。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在解决我国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数字化平台逐步完善,该平台将农村人居环境涉及的各方面纳入其中,提高政府环境治理的效率,其中包括污水的处理、垃圾的转运和处理、厕所改造的情况、村容村貌的整治等。如今,各地政府面向县域积极推广“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河南省商丘市农业农村局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抓住厕所革命及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乡村道路、坑塘整治等关键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建立“商丘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实现管理智能化、操作便捷化、功能齐全化、服务高效化、全程可追溯的厕所革命及农村人居环境监管大数据平台。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农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提升。但农村社会与外部力量的交互程度越来越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传统治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治理要求。数字化乡村建设将互联网、数字技术与人居环境治理充分融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环境治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EB/OL].(2021-12-05)[2023-03-11].http://www.gov.cn/zhengce/2021-12/05/content_5655984.htm.

[2]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EB/OL].(2019-12-25)[2023-03-1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0/content_5470944.htm.

[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EB/OL].(2022-09-01)[2023-03-11].https://dsj.guizhou.gov.cn/xwzx/gnyw/202208/t20220805_759-

78461.html.

[4]王红旗,许洁,吴枭雄,等.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资金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7(04):23-28.

[5]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EB/OL].[2023-03-11].http://finance.cnr.cn/gundong/20210312/t20210312_525434633.shtml.

[6]张诚,刘祖云.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路径[J].江淮论坛,2018(03):28-33.

[7]张学慧,蒋韦利.环境监测技术在农村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22(03):127-129.

[8]冯阳雪.元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治理的路径分析与反思[J].当代经济管理,2022(02):41-48.

[9]高国伟,郭琪.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农村”治理机制研究[J].电子政务,2018(12):102-111.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提升路径
数字化技术在高校博物馆中的应用
舞蹈创作技术的运用与研究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