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以近20年为例

2024-04-19 00:54李深森
农业与技术 2024年7期
关键词:发文景观领域

李深森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引言

植物景观是指由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构成的给人以美好感受的自然或人工植物群落[1]。在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是自然演替的结果,地域特点明显,且由于缺少人工管理易受到入侵植物、食草动物的影响。在人工景观中,植物景观是由设计师规划设计的,其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且受到维护。随着生态理念的深入,“乡土植物”和“野态化”等概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造植物景观,人工植物景观与自然植物景观的差异逐步减少[2]。

植物景观评价(Plant Landscape Evaluation)是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以便了解其质量和价值,并为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其涉及对植物景观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包括植物的配置、视觉效果、生态效益以及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等。植物景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能够发挥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人的审美和生态理念的不断进步,植物景观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统计学、文献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4]。本文通过对我国近20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植物景观评价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搜索文献数据来源。为更精确、更全面地获取研究数据,对有关植物景观评价的期刊文献在数据库中进行高级检索,选取“植物景观评价”为主题,检索时间为2004—2023年,共获得检索结果627条。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 Space和VOS viewer对所检索获得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文献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

2 结果

2.1 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发文量变化

对2004—2023年的学术论文发文量进行统计,结果见图1。可以发现,该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4—2009年该领域每年发表的文献量不足20篇。2010—2016年为该领域发文量的增长期,2016年的发文量高达67篇。随后该领域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发文量均高于50篇。

图1 2004—2023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发文量

2.2 合作网络

在植物景观评价的机构合作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且植物景观评价需要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相关方法进行评价,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为自主研究。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机构见表1,可以发现,该领域的高发文机构主要来自农林院校,且全国范围均有分布。

表1 2004—2023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发文量前10的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是发文量最高的机构,其研究主要在福建开展,季春悦等[5]通过对福州市西湖公园夏季植物景观研究发现,以绿色植物为主,冷色系植物为次并搭配少量暖色系植物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刘燕珍等[6]对福州高架桥下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发现,乔-灌-草复合景观是桥下最佳植物配置,可有效调节微气候。相似的,发文量第2的河南农业大学也主要在河南开展研究,杨佳莹[7]研究发现,河南存在较多的村庄主要道路缺少行道树的种植,且游客和村民对植物景观的关注不足。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范围则较大,该机构的学者在除北京外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陈芳洲等[8]对西安市的9个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发现,西安植物园冬季植物景观最佳。杨帆等[9]则发现,乔木面积是影响植物群落美景度的最重要的因子,其次是灌木面积和天空面积。

与机构间合作较少相似,该领域的学者之间合作也较少,见图2,发文量较高的学者中,仅张秀省和于守超,卓丽环和王竞红,高宇琼和郭春喜,杨善云和陈翠玉之间存在互相合作的关系。

图2 2004—2023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学者合作共现图

张秀省和于守超在聊城市水城广场合作开展了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强调了道路主次关系对景观效果的影响[10]。卓丽环和王竞红对哈尔滨高架桥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发现,哈尔滨高架桥植物景观差异较大,缺少整体规划,且植物种类较为单一,提倡加强垂直绿化的设计,并突出城市特色[11]。杨善云和陈翠玉在广西合作开展了植物景观评价的研究发现,柳州市居民区公共活动空间绿地的植物景观效果最好,最差的是道路绿地,并强调一味引入外来高价植物是不可取的,由于植物对环境不适应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12]。高宇琼和郭春喜之间的合作较多,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植物景观评价的工作,在昆明市翠湖公园采取SBE法评价发现,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色彩和植物与周围环境协调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并建议植物进行适当整形以适配周围环境[13],采用AHP法对铜仁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进行研究发现,铜仁市道路植物景观效果整体较好,得分均较高[14]。

2.3 植物景观评价领域研究趋势

2004—2023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的关键词共现,见图3。排除“植物景观”和“景观评价”等与主题重合的关键词,出现量最高的关键词为层次分析法,说明层次分析法在该领域的应用量最大。

图3 2004—2023年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关键词共现图

在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方面,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Structure-Based Evaluation(SBE)、Sustainable Development(SD)和BIB-LCJ法出现频率较高。由图3可知,这几种评价方法中,广泛使用最晚的是BIB-LCJ法,这是由俞孔坚于1988年在国内提出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15]。应用量最大的是AHP法和SBE法,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最热门的方法,见图4。在植物景观评价领域,AHP法可以先由专家确定评价的指标和权重,结合受访者的评分,采用相应的权重标准进行量化分析。SBE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同时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但由于样本量大,在实际问卷调研过程中,受访者往往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通常需要加入一定的测试题防止受访者因厌倦而随意打分。AHP法和SBE法各有其特点,AHP法更注重于定性和定量的结合,适用于处理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而SBE法更注重于对风景图片的直观评价,能够同时对大量风景进行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图4 植物景观评价领域关键词的时间分布图

图5 植物景观评价领域热度分布图

目前国际上以及其他景观评价领域已经使用的游客受雇拍照法、眼动跟踪法和大数据文本挖掘等方法在植物景观评价中应用还较少,这可能是由于植物具有的功能较为复杂,在进行景观评价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游客(受访者)的主观感受,还需要关注植物的生态属性和社会属性等。

在植物景观评价对象方面,被研究较多的有公园、校园和道路等。这些场景均具有人流量大、可达性高和植物丰富的特点。这些地点目前研究热度较高,全国各地学者结合当地特点对这些地点进行研究。如,卢鑫等[16]对济南大明湖公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大明湖公园冬季植物景观效果整体较好,但仍需要加强冬季观赏植物的应用。张荣彩等[17]对重庆大学校园内堡坎生境自生植物进行研究,提出自生植物的植物景观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

在植物群落选择方面,园林植物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其中水生植物和彩叶植物受到关注最多。水生植物搭配水景是重要的景观节点,而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植物设计和游客观赏的重点。而自生植物等非传统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受到的关注则较少。自生植物在适应城市环境后,自发生长可营造出更加低维护、可持续的景观,发挥城市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进行植物景观评价时应多关注。

3 结论

本研究对2004—2023年中国知网中植物景观评价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和可视化分析。该领域研究热度稳定,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各学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很少,只有同一机构内部的少量合作。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创新不足,国内目前使用最多的是AHP法和SBE法,新方法和新技术使用较少。植物景观评价对象主要是人工景观,如校园、道路和公园等,缺少对自然植物景观的评价,且评价所选择的植物群落主要是园林植物群落,对于自生植物关注较少。

基于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学者加强方法和技术创新,打破植物景观评价的地域限制,加强学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同时关注自然的、非典型的观赏植物的景观价值,促进乡土植物、自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猜你喜欢
发文景观领域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领域·对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