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改造提升措施研究
——以济南市商河县部分道路绿地改造为例

2024-04-19 00:54吴耐冬
农业与技术 2024年7期
关键词:绿篱城市道路绿地

吴耐冬

(济南市槐荫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

城市道路景观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视觉与感知媒介,其最直接地反映了城市的风貌特色[1],尤其城市中的一些重要道路,已然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2]。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于城市面貌的期待日益提升,对道路绿地景观的要求也不断向更高标准、更优品质和更精细化发展,因而道路景观改造是当前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3]。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功能性、生态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出发,分析现有绿地模式的弊端,以商河县部分道路绿地改造提升为例,阐述道路绿化改造的策略,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绿地品质。

1 城市道路绿地的概念

城市道路绿地主要指城市各种道路用地上的绿地,包括街心花园、街头绿地、行道树、交通岛绿地、桥头绿地等。城市道路绿地根据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划分,根据位置不同可划分为隔车带绿地、人行道绿化(基础绿化)、街头休息绿地、广场绿地、滨河路绿地、花园林荫路绿地及立体交叉路绿地。也可根据各种植被目的的不同划分为景观绿地和功能绿地[4]。

2 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

城市道路绿地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划分,除了需要与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需求相吻合外,还肩负着生态保护、交通辅助、景观组织、文化隐喻等功能[5]。

2.1 景观组织功能

道路绿地景观是城市整体景观的脉络,其随着道路的走向遍布整个城市,具有流动性和展示性[6]。道路绿地可以美化城市,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衬托城市建筑、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割和景观组织,起到了很好的市容美化功能,增加城市景观效果[7]。

2.2 生态保护功能

道路绿地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增设道路绿地,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还能够显著缓解城市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道路绿化在吸收大量CO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这有助于降低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此外,道路绿地还有除尘滞尘,降低噪音、保护水土、制造氧气等多种功能。总之,道路绿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3 交通辅助功能

道路绿地是现代城市必需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可以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划分开,起到组织交通的作用。同时,停车场、交通岛等地段也需要绿地引导人流车流集散。此外,道路绿地可以发挥防眩目、缓解驾驶疲劳、调节情绪、稳定情绪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事故。综上,道路绿地不但可以辅助交通,保障交通通畅高效,也可以减少安全隐患,改善交通状况。

2.4 文化隐喻功能

道路绿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表达,蕴含着城市历史文化底蕴,设计建造时常挖掘地方文脉,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等地方自然资源,运用带有地域文化元素的景观灯等设施,塑造个性化城市形象,展现城市文化独特魅力。

3 城市道路绿地改造设计原则

设计改造以“提升植物层次、丰富植物品种”“满足车行视线,打造大组团、大片植道路景观”为总体思路,结合现状情况,以保留、移除、移植、增加苗木为提升手段,尽量保留原有主要树种,对其进行梳理,营造出“四季更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大气”的道路景观风貌[8]。

3.1 交通安全原则

道路绿化应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设计,道路绿地的植物种类、高度以及种植间隔等关键因素,都应基于保障行人和行车安全的原则进行精心设计,同时考虑到绿地对车流、人流的引导作用。

3.2 美观性原则

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道路上的景观和道路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独具特色的绿化、格局也是城市特色的体现。改造设计时要对植物进行灵活应用,创造美丽的景色。绿地设计要考虑周围建筑的风格,使绿地与之有机结合,互相映衬,形成立体复合的绿化景观[4]。绿地设计需追求植物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需要巧妙运用植物的形态、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艺术构图,创造美丽的植物景观。

3.3 可持续原则

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其适应性、抗污染能力以及生长速度等因素,确保所选植物能够长期稳定生长,并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从而保障绿地的可持续美观性。同时,改造应该考虑现状地形,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改造效果。

3.4 文化展示原则

改造设计时应融入本地的地域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特色,丰富设计内涵。

4 原有城市道路绿地种植模式及弊端

4.1 原有城市道路绿地模式

在城市中,过去常见的道路绿地模式是将大叶黄杨、小叶女贞、瓜子黄杨等常绿灌木整形修剪成矮篱,围合在绿化带边缘形成种植池,各种乔木、灌木球或疏或密的分布其中,属于封闭式绿地模式,见图1。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防止人们随意进入绿地,造成绿地破坏,这种强制将人与绿地隔离的方式,与现今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恰恰相反。

4.2 原有城市道路绿地模式的弊端

4.2.1 视觉效果差

道路绿地设计应遵循美学原则,在植物配置上,应合理搭配乔灌草,形成协调有致的植物群落,力求给行人以自然生态的美感[9]。原有城市道路绿地简单的绿篱围合的模式,造成绿地外围太过死板,组团中间乔灌木种植一般为填充式,缺少层次搭配,视觉效果较差。同时造成整体绿地植物搭配缺少空间韵律感和高低错落感,无法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型绿化配置模式,整体不够生态自然、缺乏美感。

4.2.2 管护难度大

原有封闭式道路绿地外围的绿篱需要定期修剪,但由于不方便出入,导致养护过程中内部绿地空间常常疏于管理。绿篱围合成的矮墙也导致内部绿地存在明显的视觉死角,过往行人丢弃的垃圾常常囤积于此,由于进入清理困难,易导致绿地脏乱差、异味扑鼻,成为现实的垃圾池。

4.2.3 实用功能低

道路绿地建设要充分考虑满足道路交通的各项功能,特别是满足行人和车辆交通的安全合理性[10]。封闭式的外围绿篱密不透风,多年后生长高度超过1m,严重遮挡交通视线,不利于行车转弯时司机观察情况,存在不安全因素。道路绿化应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丰富城市建筑群体轮廓线。原有绿地植物搭配模式过于封闭,常常遮挡后面的店面,与周围建筑、构筑物不协调,不能塑造和谐美观街景。另外,封闭式的绿篱将人与绿地分隔,造成城市绿地不亲和,缺少和人的互动,失去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

5 城市道路绿地提升改造策略

5.1 城市道路绿地提升改造模式

针对原有封闭式道路绿地的弊端提出改造策略。采用由外及内“草地+地被+乔灌组团”的搭配形式,形成一个自然开敞的道路绿地模式。去除绿篱围合的矮墙,改为铺设草坪为主,使绿地外围敞开,中间部分栽植自然式模纹为主,适当保留原有的乔木,花灌木围绕乔木组团式栽植。通过迁移、抽疏、调整等手段打开生长空间,植物搭配疏密结合,形成多层次、多季相、多色彩的植物景观,营造自然舒缓的生态环境,见图2。

图2 自然开敞式道路绿地模式

5.2 自然开敞式道路绿地模式的优点

5.2.1 视觉更加美观

城市道路景观是贯穿整个城市的城市绿化网络的主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的标志[11]。自然开敞式的道路绿地模式,植物搭配更具生态自然性。林冠线、模纹线等以自然曲线为主,从平面构图、立体层次、季相变化等多角度、多方面丰富了景观效果,整体高低起伏、疏密有致,更具韵律美。从行人、车内等不同视角展示出自然开阔、生态美观的城市景观效果。

5.2.2 管护更加高效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水和土壤的污染风险,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养护,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8]。提升改造打破了外围的空间限制,管护工人更加方便进出,便于修剪、浇灌和清洁,从而消除了卫生死角;补植了中下层植物,完善了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多个植物组团;组团之间的空隙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利于植物生长,保证植物群落自身长期稳定。

5.2.3 功能更加实用

在城市道路景观改造中要重视处理交通安全视线,既保证道路绿化的景观性,又能满足交通功能需求[5]。改造后道路绿地植物明显后退,外围以草坪为主,视线更加通透,能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尤其是转角处绿地,改造后更利于转弯会车。同时,改造后的植物组团疏密有致,不再形成封闭绿墙严重遮挡沿街店面,与后面的建筑物自然融合,有利于街景的塑造和城市景观的提升。

6 案例分析——以济南市商河县部分道路绿地改造为例

6.1 商河县白玉路与玉凯路交叉口绿地改造提升分析

6.1.1 现状情况

该绿地位于商河县白玉路与玉凯路交叉口处,形近三角形,面积约为337m2。原有绿地布局为灌木围合,中间原有植物大部分死亡,独留几株景观松、球类散布其中,缺株断垄,层次单薄,景观效果很差。

6.1.2 提升措施

提升时去除绿篱,重整地形,增加黑松、灌木球、绿篱花卉与自然景石等,自然搭配成为盆景式绿地景观,提高绿地品质。改造完成后交通安全性有明显提高,绿地观赏效果有明显改善,整体城市街景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见图3、图4。

图3 道路绿地改造前现状

图4 道路绿地改造后效果

图5 道路绿地改造前现状

图6 道路绿地改造后效果

6.2 商河县玉凯路两侧道路绿地改造提升分析

6.2.1 现状情况

商河县玉凯路城区核心路段长度约1km,道路两侧绿地宽度约10m,绿地后面皆为商业街区。现场绿地由于管理不善,植物搭配杂乱、长势差和缺乏层次,外围绿篱较高并且缺株断垄严重,地面裸露面积较大,整体效果很差,不但影响后面的商业街形象,而且遮挡严重影响商铺的经营。

6.2.2 提升措施

将绿地内生长不好的绿篱、地被、花灌木和小乔木等进行清除,保留部分大乔木作为景观骨架。土壤进行深翻,补充营养基质,按照自然开敞式绿地模式重新进行设计。形成外围开阔草坪为主,内部绿篱地被围合组团,乔灌木错落搭配于组团内,构建地被-灌木-乔木的复合结构,增加群落稳定性。植物组团之间空隙5~10m,增加了绿地的通透性,实现了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丰富了城市景观效果。

7 结语

城市绿地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塑造街景、美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常存在视觉效果差、管养难度大、实用性差、风格雷同、缺少文化内涵等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大众审美观念的日益提升,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期待也在逐步提升,这种期待不仅局限于审美层面的需求,更涵盖了生态效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的考量,因此需对城市绿地进行改造提升,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所述的道路绿地提升改造模式,经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践论证,可有效克服传统绿地模式的弊端,重塑美观实用的道路绿化景观;道路绿化现实情况复杂多样,本文仅提出及分析其中一种有效的改造提升模式,在今后的道路绿化提升中,应当将自然生态、园林美学、城市景观的知识相融合,探讨丰富多样的绿化改造策略,塑造自然、美观、经济、实用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

猜你喜欢
绿篱城市道路绿地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刺梨做果园绿篱的栽培管理技术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八月紫薇红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